在高三這一特殊的學段,脫離考試談語文教育是不切實際的。然而,對分數(shù)的功利追求往往影響了語文課的教學效果與效率。失去興趣的語文學習,是干旱的季節(jié)里生長出來的苦澀之果。作為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要運用學生喜愛的、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從某種角度說,高三語文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將語文學習內(nèi)化為他們的自覺行動。在語文教學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一、高目標才能產(chǎn)生高智慧,才會有高動力
邊疆地區(qū)的學生,有目標的不多,有高目標的更是少,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大多是順其自然,學習盲目。隨著高考錄取形勢的發(fā)展,這樣的學習方式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因此,在整個高中階段,我會給學生灌輸一個觀念,上了高中,你必須樹立一個切實的目標,你必須為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與學生取得共識后,就按計劃實施。每人都參照同層面同學的計劃制定自己的提分計劃。計劃制定之后,就是目標實施。根據(jù)高三復習進度,對各個知識點進行目標考核,達到目標的給予表揚。每一次月考和測評都進行考評。如果其它各個科目也能制定相應的計劃,那么我們的學生的高考目標就能大范圍實現(xiàn)。在不斷的激勵中,學生的信心就會大幅度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也就會大大增強。
二、趣味訓練提升課堂氛圍,讓語文課堂激情飛揚
趣味訓練有課前激勵訓練和課內(nèi)增趣訓練。課前激勵訓練主要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快速進入語文學習的氛圍中。教師與學生一起誦讀一些激勵性的文段,并且加入一些表情動作,讓師生做出速度、力量和激情,從而讓學生充分從其他科目的學習中走出來,融入到語文學習中。訓練的語段如“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百折不撓,百煉成鋼”;“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雞,螞蟻身長三尺六,八十歲的老頭躺在搖籃里”等等。課內(nèi)增趣訓練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1.對復習中的知識點進行提煉濃縮,讓學生容易記憶,如練字題的答題模式比較復雜,我就把它進行提煉,濃縮成“一解釋,二代入,三妙處,四情感”。這樣學生容易記憶,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2.在背誦、知識的把握中,讓學生成為“瘋子”?!隘傋印本褪恰隘偪竦膶W子”,就是讓學生在閱讀、背誦、記憶中大膽想象,添加表情和動作,做到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自己的學習中。成為“瘋子”,既能提高學生的理解力,又能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何樂而不為呢?
三、組建知識點“敢死隊”,各個擊破,整體提升
在高三復習的中后期,有的老師放任自流不放一詞,有的老師大包大攬一講到底,這對學生都是有害的,因為你不講的,有些同學不懂;你講的,有些同學已經(jīng)懂了。因此,在中后期,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在語文學習中的弱點,尋找與自己有共同意愿的同學,組織成一個知識點突擊隊,向自己最弱的一個知識點發(fā)動總攻。一個知識點用三到五個課時。突破了的積累經(jīng)驗,沒有突破的總結再戰(zhàn)。五至七人組成一個這樣的學習小組,教師在其中指點迷津,各個擊破,從而大面積地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