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語文教學的困境之一就是學生的寫作瓶頸難以突破,究其原因,主要是語文課堂對小練筆的忽視。筆者在實際教學中,主要從四管其下,激發(fā)學生動筆潛能。
【關鍵字】瓶頸;設置情境;激趣引導
當前語文教學的困境之一就是學生的寫作瓶頸難以突破——學生常常感到無內容可寫,或者寫作的內容缺乏真摯感情。眾所周知,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著重鍛煉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初中語文課堂尤其如此。依筆者看來,學生之所以在寫作方面無計可施,除了素材積累匱乏外,當屬寫作實踐過少了。很多語文教師(也包括筆者)基本上將鍛煉學生寫作的時間安排在課外,而專門花整節(jié)課的時間大談特談寫作的技巧,結果學生聽得一頭霧水。試想如果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那么課外寫作的質量和水平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課堂寫作尤為重要。許多教師此時會有疑慮,一個課時如何安排寫作。的確,這是個問題,也不好拿捏,這就需要教師設置情境,激趣引導了。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進入角色體驗文本感情
古人云: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扒閯印狈侥堋稗o發(fā)”。新的語文教學,應使學生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流露自己的思緒,訴說自己的情思,展露自己的智慧,展開與文本的心靈對話。
傳統的閱讀教學過分強調意義的獲得,使得對話僅在認知層面上進行,難免枯燥與單調,無法與作者心靈之弦“和音”,就更談不上對文本的深層開拓。因此,教師必須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善于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在閱讀中引領學生討論、練筆,讓他們在實踐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如在教學《背影》時,播放《望父買橘》視頻,讓學生感受父親對兒子的那份別樣的愛后,我動情地說道:“同學們,假如你是朱自清,你的父親剛剛下崗,生活的壓力已讓他心力交瘁。你要出遠門,他放心不下的只是你。把你送到車站后,他為你看行李,為你找座位……他還覺得做得不夠,他還步履蹣跚地為你買橘子,盡管翻越月臺有諸多不易。如今,他來信了,他告訴你他將不久于人世,此時的你一定有千言萬語要與他訴說。請拿起你手中的筆,給父親寫一封回信”。學生在這樣的激趣引導下,果然筆下有千言。
二、聯系生活實際延伸文本內涵
雷雅利曾說:“當一個人的思考有了足夠的縱深,當一份感情滲透了全身心,表達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單從記憶與表達中練習語言技巧,他永遠是個膚淺的讀者,永遠只能徘徊在語文的大門之外,甚至無法享有一個有趣的人生?!彼裕覀冊陂喿x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地感受體悟,尋找與自己生活的共鳴之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
在教《斑羚飛渡》一文時,指導學生感受鐮刀頭羊、老斑羚那種為了種群的生存,毫不畏懼、甘愿犧牲的精神后,我趁機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讀此文之后的感悟。而后,我話鋒一轉:“你的父母也曾為了家庭和你,獻出了青春,請搜索記憶里父母的某個畫面,寫一段文字”。文本的感染,喚起學生生活的體驗,他們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情緒高漲,體會深切,個個奮筆疾書。
三、編寫故事多方位解讀文本
布盧姆說:“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意愿,經驗積累,個性體驗的習作設計,拓寬空間。少了羈絆和約束,學生的主體體驗更能充分彰顯。他們的情感隨著課文情感的變化、體驗的深入而不斷地變化。
在講授古文的時候,我常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結合文意展開想象的翅膀合理編寫故事。在情境體驗中練筆,既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石壕吏》一文的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文意后,筆者讓學生將這篇課文改寫故事,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詩人的復雜感情。
四、利用留白豐富寫作渠道
葉圣陶曾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地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進學生‘舉一反三’這個目標,精要地講、務必啟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在的潛能,給學生提供發(fā)現、模仿和創(chuàng)造的機會。有時,為了體會人物的崇高精神,我也會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如在講授《王幾何》時,我就號召學生為王幾何寫幾句“入選名師”的推薦詞,在講授《信客》時,我也鼓勵學生為信客寫墓志銘。
綜上所述,課堂小練筆以課文內容為素材,是在對課文內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既有效突破了難點,又極大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而且保證了教學主線的統一性,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體現語言教學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統一 。較好地發(fā)揮了整體的優(yōu)化作用,它真正的架起了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橋梁。長此以往,定會點燃學生習作創(chuàng)新的火花,讓他們輕松快樂地完成每一篇習作,從而提高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