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它對于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閱讀伴隨著人的終身,在閱讀中能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養(yǎng),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環(huán)節(jié),它對于中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中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不斷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閱讀教學方法。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就要求閱讀教學要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我所在的學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自習(三十分鐘)。通常以語文和英語的背誦為主。在早自習課上,我從不占用時間講課,而是讓每個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心自由閱讀。早讀課成了學生的閱讀天堂。每節(jié)早讀的最后五分鐘,我都會安排學生(輪流)推薦一篇佳作(課本內外均可),并陳述推薦理由。這是每天早讀最令學生期盼和心動的時刻。即使在課堂上,我也盡可能讓學生多閱讀 。很多教師在閱讀課上喜歡喋喋不休的講述課文背景、作者介紹、分析課文等等,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作為誘餌,讓學生統(tǒng)一到教參的標準答案之中,教師的講解完全代替了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一節(jié)課學生沒多少時間去閱讀。其實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給學生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在深入閱讀時,要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學生在良好的個性化閱讀氛圍中,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于是才能積極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閱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二、引導學生在質疑中不斷進步
巴爾扎克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鑰匙毫無疑問地是問號”。問題是思維的向導,當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就會激起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閱讀感受后,自然會提出很多問題。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將改掉以解決閱讀卷上關于文本的幾個問題或老師提的問題為主的教學過程,重視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鼓勵他們大膽提問。同時注意引導他們由提一些不著邊際、雞毛蒜皮的問題過渡到圍繞文章主要內容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有了問題,學生自然會急于尋求問題的答案,這就充分調動了學生探求真知,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問題,不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馬上進入討論中,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再進行閱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當然,由于學生的個性特征、情感體驗、家庭社會背景的不同,對同一事物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們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能夠盡情地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可讓學生在文中深有感觸的地方作旁注,寫上自己讀后的感受、想法,或是發(fā)表議論。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得以鍛煉。
三、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讀有所獲
我們面對的學生存在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基礎太差,字認不全,句讀不懂,更不用說理解文意了;有的學生可能讀完文本之后就能從文中提取信息,從整體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強者能從語言、內容、結構、寫法上賞析評價文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指導自己的寫作。所以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應忽視學生的這種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要因生制宜。讓能力較差不知從何讀起的同學,能做到對文本進行以認讀為起點的理解性閱讀 。能捕捉信息、整體感知的同學做到以質疑為核心的研究性閱讀。能賞析評價的同學做到以借鑒為目的的欣賞性閱讀。
當然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還應做到因文制宜。首先我們要注意選擇那些有思想性、文學性,并適合學生閱讀的美文。之后還要根據(jù)文本特點區(qū)別對待,一定要改掉以應試為目的的架空分析式閱讀模式。只適合讀后作為材料積累的文章就堅決不能做無味的問題分析,可讓學生多讀幾遍,整理記憶。思想深刻,理解較難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鉆”進文本,汲取精華。行文規(guī)范性強的文章就不要忽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 總之,我力求讓學生讀每篇文章都有收獲。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講究實效的閱讀教學過程與方法。
四、在閱讀中訓練寫作
寫離不開讀,讀是為了寫。在閱讀中收獲詩意般的語言,學習寫作手法,發(fā)現(xiàn)作者巧妙的構思,和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為精神注入源頭活水,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最后、鼓勵、尊重并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其實對作品任何讀者理解到的意義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來的意義,而且不同讀者面對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義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樣,即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閱讀教學完全應當給學生多元解讀、自主發(fā)現(xiàn)文本涵義的空間。教師也不能把自己置于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評判地位,主宰學生的思想和發(fā)言。不能粗暴地否定學生富有原創(chuàng)性的解讀。
學生在閱讀時需要自己去體驗和感悟,從而在閱讀過程中學會閱讀,它講究的是一個“悟”字,表現(xiàn)為一種“自得”。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應該是主體,必須讓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閱讀,直接與作品進行對話??鬃映晒Φ慕虒W范例和宋代書院式的教學模式曾給了我們很多啟迪,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倡學習的自主性。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向老師質疑問難,老師則結合學生的特點,注重個別啟發(fā)與指導。
生活有多廣闊,語文就有多廣闊,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健全成長,為了全方位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讓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留心發(fā)現(xiàn)更多,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