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計教學情境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想進入最佳狀態(tài),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地理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我在自己的地理課堂教學實踐中,有意識的關注和積極探索地理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積累了一些心得,在此與大家共同研討。
【關鍵詞】高中地理;情境教學;內涵;方法
運用情境教學的關鍵是情境創(chuàng)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地理情境教學的內涵與意義
(一)地理情境教學的內涵
地理情境教學,就是指在地理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創(chuàng)設或制造與地理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迅速而準確的接受新的地理知識,同時促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和諧全面發(fā)展,達到在情境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方式。中學地理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的意義
(二)情境教學的意義
情境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之一,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探索精神的有效途徑。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因材、因人、因時、因地地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利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變“個體學習”為“集體合作”、變“單一思維”為“多向拓展”,以激活地理教學,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真正學到“終身有用”的地理。
二、高中地理課堂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中,用于生活中”,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呈現(xiàn)的卻是“教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懨懨欲睡”這一另類情景。究其根源,是由“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在這種消極被動的“填鴨式”教學中,沒有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把現(xiàn)有的典型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灌輸式地逼迫學生去接受,缺乏學生的自主學習。
我認為在地理課堂中實施情境教學,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運用情境教學的關鍵是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通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
1.運用多媒體教學,演示地理情境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和應用,多媒體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優(yōu)勢和特點,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高中地理知識的教學,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能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的。因為地理學科的研究范圍和內容都是比較廣闊的,不是每一種地理事物或現(xiàn)象都能夠進行實地觀察的,而且很多知識僅靠書本上靜態(tài)圖片和文字說明想達到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較困難的。但通過多媒體技術所擁有的特殊效果,如:動態(tài)模擬、錄像剪輯、背景擬音、圖文并用、問題顯示、超級鏈接等方式能將復雜的教學內容通過畫面的展示、切換、組合、停頓、重復、疊加等方式得以突破,達到傳統(tǒng)教學難以實現(xiàn)的教學效果。
例如,講地理環(huán)境的經度地帶性時,多媒體課件展示中國北方地圖,襯以柔和的背景音樂,然后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帶領同學們自長白山起向西旅游,沿途適時配以不同自然帶的風光圖畫的展示,如東北平原綠油油的莊稼,內蒙古高原一望無垠的大草原,西北的漫天黃沙的等等。在教學中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和詩意的圖畫,會令學生讓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真摯的熱愛之情。
2.采用案例教學,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知識的建構盡可能接近實際背景,脫離背景的知識是不真實的,是沒有意義的。地理學科以地理環(huán)境及人地關系為研究對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和各種媒體中,積累了大量的地理知識背景,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環(huán)境、地理的知識和經驗等背景,去進行地理知識建構,去理解地理概念所包含的內容,去建構學生自己所能理解的地理概念,有利于知識的同化和吸收。學生自動生成的經驗和背景總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我們給學生提供一些范例,以范例作為知識背景,實施案例教學。
如在進行大氣運動內容的教學時,可設置這樣一個以故事為背景的問題情境:1944年冬,美國西部地凍天寒、大雪飛揚,而在內華達山脈、落基山脈的茂密叢林中,突然烈火熊熊,美國官方接二連三收到林火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接連不斷的大火和爆炸聲,鬧得舊金山居民惶惶不安,商店關門、工廠停產,交通中斷,更為嚴重的是,建在華盛頓州的絕密原子彈工廠也面臨天火威脅,美國朝野一片恐慌,迅速組織大規(guī)模調查。12月,美國海軍巡邏艦隊偶然在海面上發(fā)現(xiàn)一白色漂浮物,經檢驗為氫氣球殘片,而后人們發(fā)現(xiàn)西部林區(qū)及村鎮(zhèn)的樹梢上到處掛有氣球皮。美國人很快查明,這些裝有燃燒彈的氣球來自日本。日本的氫氣球怎么漂洋過海到了美國?
在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同時,屏幕上顯示出一幅太平洋兩岸的地圖,多個汽球移動并爆炸的動畫。這個問題很快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有了這樣一個懸念,整個學習活動就成了從生疑到解疑的過程,學生參與面廣,積極性高,學習效率也高。
3.組織實踐活動,走進社會情境
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做中學”,走出教室到生活環(huán)境中去開展實踐探究活動,包括實地觀察觀測、社會調查、統(tǒng)計分析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性思維。學生在“做中學”,不再是死記硬背地理知識,而是運用多種感覺器官,動口、動手、動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親歷過程比追求結果更重要。因為地理事物過程本身就是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理解、建構,來獲得真實有用的地理知識,并能將所學到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去解決問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城市空間結構時,讓學生以研究性學習小組為單位,在組長帶領下分工,利用課余時間調查學校周邊幾個大賣場的生意興隆狀況,分析盈利最多的大賣場的區(qū)位條件,學校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有的從交通條件考慮,有的從交通條件考慮,有的從周邊居民區(qū)分布狀況考慮,有的從周邊大賣場布局數(shù)量考慮,有的還從賣場內部的布局考慮等等,甚至個別小組還規(guī)劃起以后大賣場可能布局的地域。
4.融洽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對話情境
高效的教學,實質上就是師生良好的交往互動,這種交往互動是靠對話來完成的,這種對話式教學方式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一種介入態(tài)度,還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關系,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生產性、創(chuàng)建性的認識方式。從深層次上說,豐富了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一種良好的生活意識與生活態(tài)度。
課堂上師生的對話不僅僅是指教師和學生通過言語進行論與爭鳴,而主要是指師生之間平等的心靈溝通,這種良好對話情境的營造,徹底拋棄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桎梏,使師生成為學習上的合作伙伴和真誠的朋友。
參考文獻:
[1]宋景堂.新理念·新形式·新教法.試教通訊.2003
[2]麻曉春.探究教學的思想與實踐.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