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背景: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這節(jié)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 77、78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根據(jù)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量一量,擺一擺,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與長和寬之間的關系,然后再進一步推廣到任意長方形的面積都可用長×寬=面積的方法計算。
案例描述:
老師:請同學們觀察動畫,說說長方形的面積有沒有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的?(動畫演示:長方形的寬增加,面積也變大)
老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
學生:我們擺三種(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一種長是12厘米,寬是1厘米,面積是12平方厘米;第二種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面積是12平方厘米;第三種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面積是12平方厘米。
老師:請同學們認識觀察表格中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及面積,小組討論一下,它們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我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乘以寬,都正好等于它的面積。
老師:你們小組的同學真聰明。其他小組呢?
學生:一樣的。
老師:那誰能說說,長方形的面積怎么算?
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
老師:(老師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真的嗎?我們再來驗證一下。請同學們取任意多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再填表,驗證一下,長乘以寬是不是等于它的面積?
學生1:(驗證后)我是用18個小正方形拼成這樣的長方形(實物投影展示)的,它的長是9厘米,寬是2厘米,面積是18平方厘米。
學生2:我也是用18個拼的,拼成的長方形長6厘米,寬3厘米,面積也是18平方厘米。
老師:很好!所以說長方形的面積(師生齊說)=長×寬。
反思:
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突破,結合新課標理念,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親歷知識探究的過程。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
在探究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時,我先讓學生進行猜想──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和它的長和寬有關系;然后進行操作探究──通過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擺放成長方形,看長和寬與長方形面積的關系,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最后再次用操作進行驗證,證明長方形的面積確實等于長乘寬。
二、體現(xiàn)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強調教學中要重過程。本節(jié)課,我沒有把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這一結論告訴學生,而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讓學生通過猜想、擺放學具、思考等一系列的過程,自主探究,得出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這一結論。
三、體現(xiàn)了合作探究,交流學習的新課程理念
學生在探究長方形的計算方法時,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學生通過生生合作:一人擺放學具,一人觀察,一人記錄,然后根據(jù)操作及記錄進行思考,得了出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長方形的面積=長×寬的結論。這樣有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本節(jié)課通過猜測、驗證充分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小組合作拼擺出長方形,再通過觀察比較不同長方形的大小,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使學生抓住了實驗探究的方向,掌握了方法,同時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