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一次性根充治療法在牙髓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來我院接受牙髓炎治療的患者120例,其中60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作為對照組,剩下的6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發(fā)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分別以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24h的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作為臨床觀察指標,并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1;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一次性根充治療法可有效的治療牙髓炎,顯著改善患者的牙痛程度,且治療后并發(fā)癥較少,療效安全、可靠,對于牙髓炎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根充法;牙髓炎;療效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1-158-02
牙髓炎臨床上是指優(yōu)于細菌或毒素侵犯牙髓所造成的一類炎癥反應,該病的臨床癥狀多為陣發(fā)性或自發(fā)性的疼痛,病情初期,患牙受到冷、熱刺激時會產(chǎn)生輕度的疼痛感,若病情繼續(xù)發(fā)展,則疼痛的癥狀會隨之加重[1],并出現(xiàn)嚴重的自發(fā)性疼痛,嚴重影響著患者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因此如何早期合理有效的進行牙髓炎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诖?,筆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治療法進行了牙髓炎臨床治療的相關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來我院接受牙髓炎治療的患者120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41.3±3.7歲,這120例患者中,其中60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作為對照組,剩下的60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發(fā)進行治療,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見表1。
1.2 方法
1.2.1 臨床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治療法進行治療,即對患牙進行引流開放處理,依次完成去髓、根管消毒、根管填充等常用治療環(huán)節(jié)。觀察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充法進行治療,即術前進行常規(guī)局部麻醉,常規(guī)進行拔髓、開髓,并對清理患者的髓腔,使用Root-ZX根管長度測定儀和X攝片檢測結果測定患者實際所需牙根管的長度,預備根管,手術過程中使用3%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對根管進行交替反復沖洗,并使用17%EDTA潤滑根管,再用Fc棉捻對根管進行消毒、干燥根管、隔濕患牙,預備工作完成后,對主牙膠尖進行X線片檢查,保證預備至根尖。使用紙捻吸干根尖,將根充糊劑均勻涂于紙尖和根管壁上,同時將少許糊劑涂抹在所選的主牙膠尖尖端[2],逐漸深入至根管長度,使用側壓器進行側方加壓,輔牙膠尖直充填根管,使用垂直加壓器對膠尖進行加熱后燙斷根管口,并對根管口向根方向進行垂直加壓,使用氧化鋅丁香油暫封患牙的冠部,治療結束后進行X線片檢查,以核查患者的根充效果。
1.2.2臨床觀察指標: 分別以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24h的疼痛程度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作為臨床觀察指標。臨床療效評價,治愈:治療結束后患者牙髓炎的癥狀完全消失,患牙功能恢復正常,X線片結果顯示患者根尖無異常;有效:患者治療后牙髓炎的癥狀完全消失,患牙功能基本恢復正常,X線片結果顯示患者根尖存在輕微的異常;無效:患者治療后牙髓炎的臨床癥狀仍然明顯存在,患牙功能未恢復,X線片結果顯示患者根尖存在明顯的異常。疼痛程度評價,優(yōu):治療結束后,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未出現(xiàn)任何不良癥狀;良:治療結束后,患者仍能感受到輕微的疼痛感,無需使用藥物進行止痛;差:治療結束后,患者患牙的疼痛感明顯,需使用藥物進行止痛治療。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觀察指標結果,使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非等級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等級計數(shù)資料進行ridit分析,以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基本檢測標準。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