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臨終病人;臨終關懷;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11-122-01
做好臨終關懷護理,讓臨終病人能安心、安詳、舒適、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后路程,是醫(yī)護人員應盡的責任,也是開展臨終關懷的宗旨。
1臨終病人的心理特征
否認期:病人不承認自己病情嚴重,認為可能搞錯了,但又總想從醫(yī)護人員那里得到證實。
憤怒期:經(jīng)常發(fā)脾氣、煩躁、拒絕治療,甚至敵視身邊的人。
妥協(xié)期: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顯得平靜、友善、沉默,配合治療,希望能延長生命,從而達到某種要求或完成未實現(xiàn)的愿望。
抑郁期:病人全身衰竭,極度傷感,急于安排后事,希望親戚朋友多來探視。
接受期:這是臨終病人的最后階段,表現(xiàn)為平靜而安寧,嗜睡、不愿與人交談。
2護理方法
根據(jù)病情重,存在的生理、心理的問題較多,部分問題僅依靠護理措施無法直接解決。護士對工作有熱情、有信心,主動適應壓力環(huán)境,成為可靠的支持對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成為可信的傾聽者,收集到可靠的信息,縮短護理程序的周期。
為病人提供單間病房,保持環(huán)境的安靜、舒適、避免大病房不必要的干擾,設置安寧病房。滿足老年期的心理需要。
重視心理護理。心理護理是臨終護理的重要內容,它貫穿于臨終護理的全過程,臨終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極其復雜,護士要諒解和寬容病人,真誠相待。
注重舒適護理。舒適護理能使人在心理、生理、社會、靈性上達到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不愉快的程度。病人在臨終的階段,醫(yī)務人員的主要任務不是治愈疾病,延長生命,而是控制癥狀,減輕痛苦。
3評價
病人經(jīng)過針對性強的健康教育措施的實施,情緒會逐漸好轉,焦慮逐級減輕,對起顧慮有傾訴行為。
病人及家屬能面對生存的需要和死亡的威脅。病人對其成績予肯定,主動提出如病情加重不需特殊搶救,讓其安靜離去。
4討論
當救治回天乏術時應重視臨終關懷。由于傳統(tǒng)的護理觀念的影響,對臨終病人的護理應病情危重而重視治療搶救過程,忽視對病人及家屬的心理問題的解決,對生命最后生活質量忽視。
多方位樹立護士職業(yè)形象,成為可靠的支持系統(tǒng)。在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樹立可信支持對象的對象,充分體現(xiàn)教育者、照顧著、管理者等工作職能角色。
加強對家屬人群的健康教育,增強解決問題的協(xié)同力。在進行健康教育是應重視對家屬人群的實施,積極解決和協(xié)調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鼓勵其參與病人的護理計劃的實施,發(fā)揮其對患者的支持作用,增加護理措施的效力。
參考文獻
[1] 黃艷瓊。自理學說在臨終關懷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0,2:27
[2] 鄭小華,劉紹輝。臨終關懷護理及其家屬安撫[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