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解決作文教學中的難題,在材料積累、思維訓練、語言表達以及寫作和修改方面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作文教學 素材積累 思維訓練
作文教學,毋庸說,是個很棘手的問題。擺在所有語文老師面前的現(xiàn)狀是:沒有現(xiàn)成的作文教材,沒有任何可稱之為體系的東西。有限的作文課,不變的模式,學生寫寫寫,老師改改改,作文分數(shù)總在低分段徘徊,這種無效的練習,浪費時間,浪費精力,苦了學生,也忙壞了老師(相信作文批改也是很頭疼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師生對于作文都沒有了激情,沒有了信心。筆者曾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令人尷尬的現(xiàn)象:每周五周六的作文課,總有學生以種種理由請假,追問他們,他們才說出諸如“沒意思”“沒進步”“不就是課堂作文嗎,課下寫一篇應付就是了”這樣的話,真叫人無奈。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給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帶來了活力,尤其給死氣沉沉的作文課堂帶來了生機,一段時間以來,筆者致力于多媒體技術與作文教學的結合,將作文的各個流程用多媒體形式展示出來,收到不錯的效果。在此,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當前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包括單機大屏幕教學模式、網(wǎng)絡教學模式、單機大屏幕和網(wǎng)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三種。其中單機大屏幕教學模式是當前最常用的。它借助于多媒體計算機、電腦投影儀和大屏幕完成。網(wǎng)絡教學模式算是最新興起的一種,它是借助局域網(wǎng)和因特網(wǎng)上的教學軟件來完成的。他要求具備適合于網(wǎng)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學生自學的多媒體資料庫和簡便的調用程序,以及模仿聊天室的互動交流,這種形式側重寫生主體性,老師只是作為平等的身份參與進來進行指導,結合我所在學校的情況,第一種比較可行。下面我分項談談我的做法:
一、材料積累
要寫好作文,豐富的寫作素材是關鍵,我記得古人說“信手拈來”,指的就是寫作時材料豐富,順手可以拿來用。又說,“腹有詩書文自華”,也就是說長期的兩的積累達到了質的飛躍,文章自然就有了文采??墒菙[在老師面前的現(xiàn)狀是:學生沒有閱讀習慣。除個別學生有條件進行課外閱讀外,有相當大學生是不讀課外書的,學生的閱讀量實在少的可憐。在這種情況下,想在有限的課堂抽出閱讀時間的可能性很小,而課外閱讀又無法保證,再加上其他科目無形中擠占了學生的時間,真正屬于語文的時間又能有多少?這就迫切需要快速的高效的便捷的材料積累渠道,而網(wǎng)絡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實現(xiàn)。
我把網(wǎng)上的來的素材進行分類整理,把材料分成自然篇、人物篇、事理篇,在網(wǎng)上建立了作文素材庫,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網(wǎng)上瀏覽并打印下來分裝成本進行記憶。另外,這個作文素材庫又在不斷添加新的內容,學生有了好的作文材料,也會發(fā)給我,這樣,集眾人之力,作文素材庫更加豐富。它又在不斷融入一些新的內容:如一些有價值的新聞圖片,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圖片還包括關于寫作的一些好的網(wǎng)站,學生們通過上網(wǎng),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這些東西。
除了讓學生在網(wǎng)上瀏覽外,我還盡可能的將其用課件的形式展示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也能有效的學習。
二、思維訓練
培養(yǎng)好的思維習慣是寫好作文的根本。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靈感思維稍縱即逝,建立在對問題的聚精會神絞盡腦汁的思考的基礎上,它要依托于前兩種思維之上。形象思維主要是學生的觀察和感悟的能力。這種觀察看似簡單,但具體操作起來也不容易。語文課是相對封閉的室內課,如果到室外,則受到種種限制,比如人數(shù)安全等,那么,我們怎么解決只一個問題呢?我們完全可以將需要觀察的事物用數(shù)碼相機拍下來,做成課件進行放大,這樣既方便又清晰,另外,還可以從網(wǎng)絡上找現(xiàn)成的觀察材料,讓學生現(xiàn)場感悟,這樣,有限的課堂被拓展的無限大,老師可以盡情的展示自己的個性風采。
抽象思維能力主要指用概念判斷推理分析綜合比較等方法來認識事物的本質,這項思維也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因為它需要大量的文字材料,這是用普通黑板難以完成的。比如抽象思維里有一種有一種常用的思維方法,即對所給話題做形象化的解釋說明。例如,關于“嘗試”的話題,就可以用課件展示以下內容:
嘗試是幼童跌跌撞撞的步履/嘗試是小溪月初山谷的歡唱
嘗試是駝隊發(fā)現(xiàn)綠洲的腳印/嘗試是輕船開辟航線的鳴笛
又如,為了說明“弧線”這一個形象,顧城在詩中說
鳥兒在疾風中/迅速轉向
少年在撿拾/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觸須
海浪因退縮/而聳起的背脊
這樣一來,學生對這種寫作思維模式就有了很明確的認知,自己就可以模仿著練習。
三、表達
寫作的第三步是表達。針對這個方面,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了諸如擴展、壓縮、嵌詞、改詞等訓練形式。另外又專門就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等表達方式進行分解訓練,這些也是老師單純用黑板解決不了的。
四、作文與修改
接下來就是動筆寫作了,筆者曾在網(wǎng)上一聊天的形勢與學生進行寫作交流,覺得效果不錯,當然這種模式有待進一步探索。
我是這樣操作的,與兩三名學生同時在線,定好作文題目,他們即開始寫,并把所寫內容分塊發(fā)給我,我及時閱讀,提出修改意見,并指出下一步怎樣做,這樣學生覺得自己的作文得到及時的指導,另外,作文又能被老師馬上批改,所以積極性很高。他們要對作文進行不止一次的修改,在這一過程中,同學之間也在相互欣賞與鼓勵,閱讀對象擴大了,他們自然會更加慎重的對待以求得到同學的贊美。這種形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修改模式,以前是作文課挑兩篇評講了事,學生只能得到寥寥幾句批語和一個分數(shù),可現(xiàn)在,這種師生網(wǎng)上交流,使學生的寫作更加自由無拘,而且知道的更加細致,效果自然會好。
當然,這種形式還有種種限制,比如學校的計算機設備,老師自身的寫作能力,指導的學生不能太多等等。但不失為一個有益的探索。
作文修改作為一個較為可行的模式是利用投影和幻燈將習作展示出來,其他同學全方位評分,這樣既直觀又省時,而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字跡卷面也很清楚,佳作范文也能及時展示。
總之,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打開了一扇窗戶,它的海量的信息容納能力,它的多樣的信息展示手段,它的快速及時的反饋交流渠道,都給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帶來了不小的便利,如何最大限度的挖掘它的功能,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