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一直以來的高考語文,無論是沿用怎樣的作文形式,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是首當其沖的,因此,對學生審題能力的研究是高考備考的重點內容之一。但從學生作文中,我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長期受定向思維影響,迷信老師,迷信書本,亦步亦趨,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提不出或不敢提出與之不同的新見解、新思路。拿到一個作文話題,就朝一個思維角度去構思。寫出來的是“類型化”“模式化”“雷同化”的作文。文章缺少創(chuàng)新,缺少個性。
因此,教師有必要在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所謂多向思維、逆向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是指沿著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找問題的多個答案的思維方法。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擺脫傳統(tǒng)習慣的禁錮,突破常規(guī)的束縛,闖出新路子,提出新穎獨到的創(chuàng)見。
那么怎樣運用多向思維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呢?
一、自由聯(lián)想,拓開思路
在寫作過程中,尤其是在構思階段,多向思維處于首要的位置。
1、縱向聯(lián)想
即從縱向的方面去認識和感受事物,思考問題。學生拿到一個話題,如果從議論的角度著手,就要想想議論一個什么問題,別人如何看待這個問題,自己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為什么這樣認為,等等。如果從寫人記事的方面著手,就要想想事情的起因是什么,怎樣發(fā)展的,結果怎樣;或者由眼前想到過去。一次,我布置學生以“黑板”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我就啟發(fā)他們編故事,可以寫幼時計算加減乘除的黑板,中學時演算分式、方程、發(fā)表感想等的黑板。
2、橫向聯(lián)想
即從橫的方面去思考與話題有關的事物,多方面地開拓思路。
可以由此地想到彼處,也可以由一般想到特殊。還是以“黑板”為話題,我就啟發(fā)他們,可想到學校文化長廊上的,居委會門口的,醫(yī)院門診處的、法庭外的、食堂里的等種種黑板報,于是得出“黑板是社會萬花筒”的結論。并意識到自己從這不透明的窗口了解生活的眾多方面。也可以想到戰(zhàn)爭年代八路軍戰(zhàn)士以石板代替黑板學習文化,從而發(fā)出要珍惜現(xiàn)有條件的肺腑之言。
3、雙向逆反聯(lián)想
即在思考問題、認識和感受事物時,要把問題和事物的正面與反面聯(lián)系起來。
如在構思議論文時要辯證地分析事物,發(fā)議論。談到合理時要指出其缺陷,談到善時,要想到惡的一面,談到美時要想到丑,談到真時要想到假,談到進步時要想到倒退,在作肯定時也要作否定,等等。這樣一正一反,不僅拓開了思路,而且使思維朝著更深刻的方向發(fā)展。還可以通過逆向思維,出奇制勝。如“三個臭皮匠不等于諸葛亮”、“送炭何必等到下雪時”、“良藥甜口更利于病”、“不知足常樂”、“知足常憂”、“弄斧一定到班門”、“常在河邊站,就是不濕腳”、“走,并非上策”、“沒有異想,何來天開”、“嚴父未必出孝子,嚴師不一定出高徒”等俗語的求異思維訓練,就讓人耳目一新。
二、點撥啟發(fā),激發(fā)想象力
學生懂得了打開思路的幾種角度和方法后,不等于就能順利地“思接千載”了。當學生的思維“多向”發(fā)散不開而“悶”在那里時,就需要別人的點撥和啟發(fā)。
1、激發(fā)情感,適時點撥
老師亮出作文話題后,要用幾句簡潔的話叩開學生思潮的閘門,讓思潮向外奔騰。一次,我給學生布置話題為“風”的作文,學生都覺得“風”這種自然現(xiàn)象太平凡了,實在寫不出什么名堂來。于是,我就啟發(fā)說“風有各式各樣的風,有春風、夏風、秋風、冬風,有和風、暴風、龍卷風,有海風、山風等等。雖然它們無形無蹤,但能處處看到它們在跳舞、嬉戲、狂歡、暴怒。它們很有靈性,有時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給你帶來各種清香;有時顯得特別清新而又涼爽,讓你在燥熱時對它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有時會捉弄你,或者像刀一樣地無情地割你的臉。它們有時成為普羅米修斯,把自己的能量變成電源,給你帶來光明,有時就像一個惡魔,給人間帶來災難。它們的品質,它們的風格顯得多么的不同??!還有,我們由自然的風會聯(lián)想到平時所說的‘國風’、‘民風’,對此,難道你不想說說自己的感受嗎?”這樣一點撥,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浮想聯(lián)翩,各種形象和感受紛至沓來,緣物而發(fā),各抒其懷。
2、鼓勵聯(lián)想想象,互相啟發(fā)
除了老師點撥外,我們還鼓勵學生發(fā)揮集體性多向思維的優(yōu)勢,廣開思路。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作文提綱,大家可以圍繞題目要求,提供各自經(jīng)歷或耳聞目睹的素材,可以談各自的構思,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互相促進。這樣不僅為本次作文練習廣開了思路,而且在互相啟發(fā)中學會了拓開思路的方法,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了。如以“樂”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在寫作前我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然后歸納出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多向思維。
(1)由題目到教材的聯(lián)想
看到話題“樂”,我們自然地會聯(lián)想到《孟子》中的“與民同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想到柳宗元《小石潭記》中的“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怡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毕氲教K軾《赤壁賦》中的“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
(2)由題目到名言名句的聯(lián)想
看到話題“樂”, 可想到《孟子》中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可想到《后漢書》中的“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可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詩文名句。
(3)由題目到成語的聯(lián)想
看到話題“樂”,可想到“樂業(yè)安居”、“”樂不可言、“樂不思蜀”、“樂而不淫”、“樂此不倦”、“樂道安貧”、“ 樂者無疆”等成語。
(4)由題目到生活的聯(lián)想
“快樂,人最珍貴的東西”,“ 凡人生活,自有凡人樂”, “生活的多姿多彩要每個快樂的人,多付出一點快樂開心,讓別人也因此而更開心。用你的快樂渲染著每個人”。
3、提供“媒介”,善于觸發(fā)
可以利用某一事例,某一故事,某一名句格言,某一信息,若干范文等“媒介”因素,來觸發(fā)學生的思路。如,我有一次以“當代青年的骨氣”為話題寫一篇作文,可學生只知道孟子骨氣的含義,不清楚現(xiàn)在的青少年到底怎樣才有骨氣,談不出這方面的觀點。于是,我就給學生讀了兩篇反映自學成才和打工仔孫帥不向外資老板下跪的文章,引而不發(fā),學生一下領悟,思路大開,想到了“當代保爾”、――史鐵生、霍金;“當代雷鋒”――叢飛、魏青鋼……從他們的身上領會了“骨氣”的當代含義。
三、巧設訓練,提高能力
與多向思維不同的單向思維,遇到一個問題,看到一個事物,經(jīng)歷一件事,總是朝著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象、感受,思路很偏狹。多向思維不滿足于對個事物從一個角度去認識和感受,而是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和感受,如從縱向的和橫向的,正面的和反面的,現(xiàn)象的和本質的,現(xiàn)在的和歷史的等方面展開思維,爾后,把認識和感受一個事物的不同思維線路和角度記下來,以供下一步精心篩選。因此,教師要精選典型練習,讓學生能“舉一反三”,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學生想到了各種思維角度后,再啟發(fā)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閱歷等,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精心選擇感受最深,得心應手的最佳角度,寫出材料新穎,觀點或感受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好文章來。
多向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作文能否立意新穎,感受獨特;構思時能否浮想聯(lián)翩,“思接千載”。這種思維多向建立在知識與經(jīng)驗的積淀上,是建立在扎實系統(tǒng)的長期訓練這一基礎上。因此,在高中階段應有計劃地在作文教學中教給學生多向思維方法,培養(yǎng)多向思維的能力,提高他們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和語文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