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本課堂重視語文課前的研究,教給學生課前研究的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展講質疑點評,注重知識積累的學習,課堂是學生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得到了提升;課堂教學體現(xiàn)了以學定教,不教而教。
【關鍵詞】 生本; 課前研究; 合作展示;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生本教育理念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在實踐中究竟如何更好地滲透生本思想,是我們在教學中值得研究的問題。通過我讀了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書后,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即“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落實生本教育理念,下面談一下我個人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生本課堂重視語文課的前置研究環(huán)節(jié)
葉圣陶先生說過:“不教學生預習,他們經(jīng)歷不到在學習上很有價值的幾種心理過程?!边@一句話說出了預習的重要性。
1、設計研究學案,布置研究任務。每學習新課之前,通過學初研究讓學生明確學習的內(nèi)容及研究的要求,使學生達到對新教材的整體感知,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整體系統(tǒng)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前,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導讀”部分,使學生對教材有一個總體的印象,明確單元訓練重點。
2、 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生成問題。逐步滲透研究方法的指導。如:借助拼音讀生字、記生字;標記不懂的、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對課文提出質疑等等。在布置每一篇課文的研究時,我都要求學生認真地提一兩個有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交流。
二、生本課堂是合作學習展示的舞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學生與生俱來地擁有自我探求、自我成功的表現(xiàn)欲,因此展示學習成果便成了每個人的內(nèi)在需求,其中小組討論交流、分組展示、派代表展示、個人即興展示等就成了課堂教學中最生動、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環(huán)節(jié)。如在教學課文《中彩那天》時,有位老師是這樣開展合作學習的:1、常規(guī)課前五分鐘演講。2、猜謎語激趣導入。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讓學生用波浪線把最能表現(xiàn)父親性格的語句畫出來,寫上批注,自由發(fā)言。4、聚集重點,感知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揣摩本課重點—父親中獎后的心理:通過父親的神態(tài)揣摩父親的心理;通過分角色朗讀、合作讀、動作表演讀等朗讀方式揣摩父親的心理。學生討論后上臺匯報,師生進行點評、補充。5、課堂練筆,讀寫結合。讓學生想象:庫伯先生派人把汽車開走后,“我們”全家人當時表現(xiàn),把想到的寫下來。 6、課外拓展。(1)小組匯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人物描寫的精彩片段;(2)欣賞課文《萬年牢》小組派成員說說同樣是描寫父親,《萬年牢》與課文相比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合作學習的提高環(huán)節(jié),問題的難度有所加深,學困生在傾聽其他學生發(fā)言時能學到知識,優(yōu)等生在發(fā)言時能力又能再次得到提升。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成了學生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學生的聽、說、讀、寫、思等語文能力在合作、展示中得到了提升。
三、生本課堂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生成性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不應是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執(zhí)行的過程,而是持續(xù)生成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它應該突破“預設”的樊籠,變“預設”為“生成與建構”,引導學生在“生成”中建構屬于自己的認知結構
1、 從課題生成,讓文本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要根據(jù)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并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我先從題目“花園”切入。(1)破題推想:看了課題后,你能推想出巨人的花園是怎么樣的嗎?(2)扣題理解:春天終于來了,巨人的花園為什么依然是冬天?(3)回題明理:“奧!是這么回事呀,”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過對題目的生成,讓學生走向文本,走向朗讀,走向思索。最后明白故事的表層,由春天到冬天,由冬天到春天,在情節(jié)轉換中表現(xiàn)出趣味。故事的深層,蘊含著分享美好的意義,以及在為他人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幸福和快樂的思想,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2、 從情境生成,讓內(nèi)容理解走向生本。
《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上課伊始,“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只蝴蝶---放飛蝴蝶。接著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在小組內(nèi)交流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接觸文本,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推敲,體會文本內(nèi)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后,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jīng)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成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nèi)心世界。
3、 感悟生成,讓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于“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蟋蟀的住宅》一課中開篇寫道:“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蟬一樣有名。他的出名不光是由于他的唱歌,還由于他的住宅?!痹鯓幼寣W生領會蟋蟀的出名不光是他的唱歌,還由于他的住宅,明白蟋蟀的住宅是一種偉大的工程呢?有的學生說蟋蟀的住宅一定是要慎重地選擇住址的,有的同學說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的。接著我就問學生,蟋蟀怎么會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他有特別好的工具嗎?學生就叫開了:“老師,蟋蟀用的是自己的前足和后腿?!蔽译S機問道:“蟋蟀的住宅內(nèi)外具有怎樣的特點呢?引導學生再次閱讀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蟋蟀正為修建這一工程而聞名。
教師要尊重兒童的感悟,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用恰當?shù)恼Z言鼓勵他們,能讓評價真實地走向生本,將生本教育理念滲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