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謂 “高效課堂”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高效課堂”研究,就是要做到兩個減輕, 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的目的。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注意 時間和空間 主題參與
新課標明確提出:“提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這要求英語課堂教學必須:是情感的課堂,要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是互動的課堂,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師生共同探討。教學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至關重要,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改善課堂教學,使得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和諧。
1 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喚起學生注意
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讓我充分地感覺到,一節(jié)課開始的最初幾分鐘是學生注意力極不穩(wěn)定的時候,多數(shù)學生的心理仍處于上節(jié)課或課間活動的興奮中。因此,為了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到英語學習的氛圍中來,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提前幾分鐘進教室,和學生們一起“活動”起來。如:每天必有的值日生匯報制,要求值日生用英語作自我介紹、表達自己的喜好;簡單介紹家人、朋友或班級情況等等,旨在鼓勵學生大膽地用所學英語進行實際的交際活動。同時,結合本課時要學習的新課內容組織學生唱唱英語歌曲,講講英文小故事,說說英語繞口令,表演英語情景劇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這樣不僅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參與運用英語的機會,既加強了他們的口語運用,也進行了聽力訓練,使學生整體聽說能力得以提高。
2 積極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新課程標準要求樹立“以學定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理念,倡導實施“先學后教,精講精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堅持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主要任務,這也是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的主要目標。自主學習是聽課前的一種預備工作,其著眼點是為學生自己“更好地學”,為教師“更順利地引導”,為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高效打下基礎。
以往的教學中,我一直認為我們的學生,沒辦法和能力進行課前的自主學習即預習,同時也認為小學英語很簡單,沒必要進行預習。但隨著對新課改思想和理念的進一步領會和理解,我覺得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促進教學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和能力,真正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科學的預習必不可少的,同時通過預習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
首先我給每個班的學生講明預習的要求,并結合教學內容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如對于我縣現(xiàn)行使用的人教版小學英語來說,每個章節(jié)基本上都是由詞匯、句型、閱讀及復習鞏固等四大模塊組成。于是在布置預習任務時,我要求學生:一要先聽一聽(聽錄音),再讀一讀(跟讀、模仿讀);二要針對預習的內容,先看一看(看看那些能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再找一找(找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勾畫出來);三要想一想(想想所預習的知識要點,或對于預習內容,有什么想法等等)。這樣讓每一個學生面對新知識之前都有一個充分的知識與心理準備。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這既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而課前預習恰好可以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當然,教師布置的預習問題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并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前,自己先要做精心的準備,要對新課內容有充分認識,預習題目要精心準備反復斟酌,以求真正達到預習目的。 自主學習使學生掃除了課堂學習的障礙;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各方面就會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當一個人的思維狀態(tài)進入最佳時刻,大腦活躍起來,它就好像一臺巨大的吸力器,會把知識源源不斷吸收進來,課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在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地構建中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
3 積極為學生提供主體參與的機會和條件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將過去教師“一言堂”模式變?yōu)樾抡n程理念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實現(xiàn)雙向交往,共同發(fā)展。
3.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對提供課堂教學效率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我們要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感情或意見。積極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能在一個歡樂、和諧、寬松的良好氛圍里學習。這樣學生才能放開手腳,人人參與,積極展示,學會交流,學會研究,善于傾聽,營造陽光、和諧、高效的課堂。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高效教育。
3.2 設計有效的課堂活動,促進學生主體參與
(1) 以單元的話題為中心,進行單元重組整合來設計教學活動
小學人教版英語是一套集思想性、教育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教材。每個章節(jié)涉及一個話題(Topic),圍繞此話題下設四個模塊,每個模塊之間互為依托,環(huán)環(huán)相扣。根據(jù)教材特點,我在教學3A Chaper5 Weather and season的 F部分時,以開展小組活動為主線,引導學生先談論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然后再談論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spring?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句型的口頭交際運用和短語的復習鞏固上。剛開始時,我以和學生一問一答形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和初步運用句型,然后以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進行練習,最后以小組匯報形式來進行全班性的交流匯報。這時的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囊括并超越了本單元,甚至于本冊教材的內容。這一活動很好地復習了已學知識,鞏固了本單元內容,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 根據(jù)學生的真實生活來設計教學活動
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活動最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最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在教學3BChapter4 School rules時,我首先根據(jù)教材中所講到的You should walk in the corridor. You shouldn't play in the hall. You shouldn't eat in classroom. You should keep quiet in library.讓學生充分了解should和shouldn't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結合學校所提出的校園文明安全要求,特別是四月著重抓好課間文明休息,試著讓他們小組討論,為課間的文明休息定下一些規(guī)定。由于是學生們生活中的事例,所以大多學生都能用本課時知識進行表達:You should walk in the corridor. You should keep quiet in the corridor. You shouldn't run in the corridor. You shouldn't play in the corridor.接下來,我通過CAI課件,帶領學生們參觀學生的各個地方,如:library, playground, classroom, canteen, music room,computer等等,然后為所參觀過的地方制定一些規(guī)則。這時學生們更是興趣盎然,暢所欲言,小組內談論熱烈,班級內交流充分。如同學們所談到的Rules for the classroom.他們不僅談到了我們一般能想到的You shouldn't eat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n't run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n't play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walk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keep quiet in the classroom. 而且,他們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實際及知識能力和水平還談到了You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 hand up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n't laugh in the classroom. You shouldn't sleep in the classroom.等等。
這樣的活動大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合作中進步,在探討中創(chuàng)新,在求知中發(fā)展。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形成、知識整合、能力遷移,激發(fā)了興趣,培養(yǎng)了語感,培養(yǎng)了他們敢于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精神,促進了英語高效課堂的形成。
總之,要實施高效的英語課堂,作為教學主導者的教師首先要不斷轉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建立起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教育教學氛圍。同時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促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既是新課改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需要。我認為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課堂才能走向和諧、高效!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北京師范大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