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許多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都曾作過許多有益的嘗試,探索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對于這些教學方法都是應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抓好自讀課文的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實踐中應該解決的一個重要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重要性 認識 方法
新課標對自讀課文作了十分明確的教學要求:自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測,培養(yǎng)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以配合講讀課文的教學,完成聽說讀寫訓練。從教材編排的體系來看自讀課文是講讀課文的遷移,是講讀知識的補充訓練。因此把握和選取有效的課內(nèi)自讀課文的教學方法,對于促進講讀課文的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那么,如何來進行自讀課文的教學?怎樣教自讀課文才合符九年義務教材大綱的要求?才能真正達到配合講讀課文提高學生讀寫聽說的要求?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摸索到了一些自讀課文的教學的認識,在這里提出來和大家探討。
為大家所共識的是有一部分教師對待自讀課文教學時存在偏見:老認為自讀課文沒講讀課文重要,要么簡化過程,要么就完全忽略。這樣做的結果就直接導致了學生閱讀與獨立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對教師的依賴進一步加強,從而達不到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讀課文成為是鞏固學生知識,鍛煉能力的基地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自讀課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 明白自讀課文在課本結構體系中的價值。自讀課文就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讓學生以自讀課文為學習材料,充分發(fā)揮自我的主體意識,把教讀課所得的知識、方法和能力有效遷移和擴展到自讀課上,使學生在自我閱讀實踐中得到鍛煉。
(二) 認識自讀課文和講讀課文的不同分工。自讀課與教讀課各有各的功能,它們只能相輔相成卻不能相互取代。有人把它們比作數(shù)學課中的習題與例題,雖不十分確切,但能說明兩者相互依賴的關系。如果說教讀課是重在認識,是吸收,那么自讀課則重在鞏固,是運用;教讀課是引路、示范,自讀課則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自我閱讀實踐的陣地。
第二個方面來說說我對自讀課的幾種功能的認識
(一) 自讀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素材。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而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檢驗原有認知結構掌握情況的重要指標。第一線的語文教學者都知道現(xiàn)行語文教材的課型分配是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幾乎是對等的。我認為編者這樣安排教材的目的為的是為了讓學生把在教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與方法,運用到自讀課文中來。組織完教讀課教學之后,使學生初步構建了某一認知結構,就要放手讓學生主動積極地自讀自練,趁熱打鐵進行知識遷移以內(nèi)化為他們的能力。
(二) 自讀課文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捷徑。古話說的好,“授人魚,不如授人漁?!蔽覀兘陶叩氖姑皇且探o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引導他們?nèi)绾巫约喝カ@取知識。在講讀課文上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路,就是為了要讓他們在自讀課文的學習上得到鍛煉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自讀課文就成了學生自學的最好捷徑。大家都說將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善于學習的人。自學日益成為生活的一種基本技能。所以,教學中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對其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大有裨益。
(三) 自讀課文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試金石。我們知道因為要多方面的兼顧,現(xiàn)行語文教材有比較明確的知識框架。這在教讀課中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些常見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但這樣難免把學生置于被動的境地,阻礙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而到了自讀課文教學當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自動求知,有思維的時空自由;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diào)動他們的熱情和積極性。加強對他們思維的訓練,啟發(fā)多角度思維,學會同中求異、異中求深。學語文就是接受他人富有個性的語言所傳遞的帶有共性的人類認識與思想,就是學習如何用富有個性的語言表述帶有共性的人類認識與思想。真正的自讀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活動。
第三方面是我在教學自讀課文時嘗試的幾種方法
(一) 以速讀提升閱讀能力的方法。在通常情況下,自讀文安排的課時較少,要想在短時間內(nèi)捕捉所學信息,就必須要求學生以速讀的方式來學習。速讀就是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課文時只獲取主要內(nèi)容。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題的文字與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觀點等,學生就能快速而準確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在要求學生速讀的過程中,要有計劃的指導他們按照科學的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學習,力爭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比較閱讀法。因為自讀課文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講讀課文之后,所以在自讀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把兩者進行比較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比較的內(nèi)容可以是課文內(nèi)容、寫作方法或者閱讀體會等等。如七年級上第三單元的幾篇課文《春》、《夏感》、《秋天》、《濟南的冬天》都是寫季節(jié)的,比較的內(nèi)容就有四季的不同、作者的不同感悟和獨特視角等等。通過比較閱讀,就能使學生在比較中學會鑒別,在鑒別的基礎上提高閱讀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
(三) 以練代講法。對于每一篇自讀課文,我都會精心設計一些類似閱讀題的問答,就是圍繞文章的中心設計一些問答題,讓學生按照考試時完成閱讀題的速度來做這些題目。目的有二:一個是通過做題迅速把握文章內(nèi)容,達到以練代講;第二是在課堂上強化訓練學生的答題思維和能力。
雖然對于自讀課文的教學探索任重道遠,但作為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認為這樣的摸索樂趣無窮。以上是我對自讀課文淺薄的見解,望同仁賜教。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 《考試》(綜合版)2013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