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曾經(jīng)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明確指出:\"我們可以從一個無可爭辯的命題開始,就是犯了過錯的人應該受到懲戒。他們之所以應受懲戒,不是由于他們犯了過錯( 因為做了的事情不能變成沒有做),而是要使他們以后不再犯錯。\"所以,\"凡是需要懲戒的地方,教師就沒有權利不懲戒。\"當前,由于學校教育中懲戒思想的缺失及其家庭教育的變態(tài),有的學生已經(jīng)無所畏懼了,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已數(shù)見不鮮,弒師事件時有發(fā)生,因此,實施懲戒教育,勢在必行。
1 懲戒教育的內(nèi)涵
懲戒與懲罰不同,從漢語詞義方面來解釋,懲戒是由\"懲\"與\"戒\"組成,\"懲\"與\"戒\"表示的是目的關系,\"懲\"是行為,而\"戒\"是目的。懲罰是由\"懲\"與\"罰\"組成,\"懲\"與\"罰\"是并列關系,都是行為。所以懲戒與懲罰的手段都是相同的,但最大的區(qū)別是它們的目的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通俗的說,懲戒是為了\"戒\",而懲罰則是為了\"罰\"。 懲戒的意思是\"通過懲罰使人警戒\"。從教育學意義上講,教育懲戒是指對個人或集體的不良行為給與否定或批評處分,目的是制止某種行為發(fā)生;從心理學意義上講,為減少某種行為的重現(xiàn)概率,減少在此行為后伴隨的不愉快事件的發(fā)生,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錯誤進行適當?shù)膽徒?,以求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并提升學生的受挫能力。
2 教育懲戒的意義
2.1 懲戒有利于個體社會化
學校教育是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做準備的。學校要使學生明白如何處理與他人、集體及社會的關系,懂得個人的自由不能妨礙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利益。學校中的合理懲戒就是從一個側面告誡學生,只有節(jié)制自己的言行,將來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同時,學校通過合理的懲罰告誡學生,學校中有規(guī)章制度的存在,社會和國家有法律的存在,違反規(guī)章制度、違反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從而使學生樹立紀律觀、道德觀、法律觀。所以說,合理的教育懲罰是實現(xiàn)個體社會化的重要手段。
2.2 懲戒有利于學生感受到真實生活
懲戒教育是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需要。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育是生活的過程,學校應該使兒童適應現(xiàn)實的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獲得成功與贊賞,遭遇失敗與懲罰。生活世界的這兩種境遇投射到學校教育中,就表現(xiàn)為賞識教育與懲罰教育并存。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前我們重新審視并呼喚懲戒教育是與新課改中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相一致的。因而,在教育向生活世界回歸的趨勢下,懲罰教育作為一種需要,其存在是現(xiàn)實的,也是可能的。
2.3 懲戒使學生學會負責
合理的懲戒是使學生學會負責的重要手段。學生由于自己的錯誤言行而受到了懲罰,他就會深刻體悟到哪些事情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哪些界線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會造成不良后果,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與懲戒教育相比,賞識教育也能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學會負責,但在一個學生身上,總是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通過懲戒使學生從缺點和錯誤中吸取教訓,往往其體驗更深刻,也更能促使他去深刻反思,從而真正學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3 教育懲戒的適用原則
3.1 教育性原則。這是教育懲戒的優(yōu)先原則。懲戒的目的不是單純的懲,而是為了戒。教育懲戒的教育性要求要確保教育手段人性化,要求學校在教育一個孩子的時候要更具有人情味,尊重孩子的尊嚴和權力。如果這個目的不明確,教師就可能濫用懲罰,懲罰時就可能帶有個人的情緒、抱有偏見,結果就會對學造成體罰。懲戒必須能解決問題,而不產(chǎn)生新問題。所以,在運用懲戒時要注意把握度、把握時機,注重懲罰的實際效果,不能產(chǎn)生副作用。
3.2 教育懲戒的平等原則。戒應該是就事論事,而不應該就人論事。我們要懲罰的是學生做錯的事,要把人和事分離開來。學生犯錯要接受懲戒,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產(chǎn)生偏見。教師不應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按照自己的標準給學生打上好學生、壞學生的標簽。
3.3 懲戒教育的依法原則。懲戒教育實施的依據(jù)就是國家、地方、學校的法律、法規(guī)及規(guī)定等,教育者要時刻牢記懲罰與懲戒是一對孿生兄弟,差距只有一步之遙。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懂法,在實施過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行使教育權,才能使懲戒行為有所依據(jù),否則容易造成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隨意施懲。學校應該集中法律專家、教育主管、家長代表等多方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做出明確的懲戒規(guī)定,這樣就會大大減少教育事故和家長對懲戒的誤解,也可避免教師在實施懲戒中的隨意性。
3.4 適度性原則。實施懲戒教育要注意把握懲戒的程度。實施懲戒教育,不能僅僅只看到行為后果,還要分析行為動機以及學生個性特征等方面。必須全面而充分地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根據(jù)行為后果的輕重、行為動機的有無、行為出現(xiàn)的頻次以及行為者的性格特點等來決定懲戒的方式和力度,因事而異,因人而異,\"懲戒可以根據(jù)事情的重要程度而定輕重\",盲目施戒不僅難以保證教育的效果。而且會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