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中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充分利用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如:多媒體的運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游戲的貫穿、材質的變化,使學生的更多精力參與美術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美術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因地制宜 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美術教學 充滿活力
二十多年的農村美術實踐教育,我感觸很多,農村小學 往往地處偏僻,學生信息與見聞較少,高樓大廈、千紙鶴、各種汽車等離他們較遠,畫這些緊跟時代的物體,真讓學生感到茫然。但農村有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優(yōu)勢,麻雀、喜鵲、白楊樹等都是小學生司空見慣,易于繪畫表達的對象。城鄉(xiāng)差別,使小學美術很難系統(tǒng)地按課本來教學,但是為了讓農村學生也能得到藝術培養(yǎng),美術教學就要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地設計讓農村學生能樂于接受的美術課。下面,就改變美術教材的設計思路談幾點具體做法:
1 堅持讓學生寫繪畫日記,讓學生輕輕松松進入繪畫課堂,給學生搭建美術實踐創(chuàng)造的平臺。
繪畫日記不拘場地,不限工具,又能和學生實際生活以及其他科目相結合。 繪畫日記就是運用繪畫的形式記日記。通過繪畫將有意義的人或事物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抽象概括地表達出來。在小學生中訓練學生畫日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認識、挖掘生活中美的能力。 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開始學繪畫日記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注意幫助他們明確目的,樹立信心。 首先,要指導學生細致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體味生活,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感而發(fā),捕捉到生活中有意義的、新穎的、有美感的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毕壬摹八肌薄八小币脖囟ㄊ墙⒃趯χ車挛锔兄谛?,才能有所悟,有所作為。如每周末、節(jié)假日開始前,就有意識提醒學生注意收集在生活中的趣事,結束后,要求他們畫下來,因為每個人都親自去參與了,于是畫的時候就覺得頭腦里有“東西”,連平時畫畫困難的幾個男生都畫出了和同學一起捉麻雀、挖土豆的畫,還配上一段文字,介紹了他們如何哄麻雀上鉤,如何堅持挖完了土豆的感受。這些畫與話出自學生的親身體驗,所以非常生動。學生雖然畫上的人物畫的有些粗糙,但教師還是從其中找到閃光點進行贊揚,點撥學生要抓住生活中人物的動態(tài),通過棒棒人的動態(tài)線不斷練習,讓學生畫畫變難為易。 其次,要指導學生認真立意、構思,在構思的同時,即著手進行小構圖探索。 對一個主題可以多畫幾個變體構圖練習,再從中選擇最佳的構圖,進一步處理好人與人,人與景物的關系。剛開始指導學生作繪畫日記,教師應當向學生適時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繪畫日記,對他們進行一些構圖和簡單創(chuàng)意練習。
2 刪去小學美術教材中的一些不適應 農村學生的內容,積極挖掘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
小學美術教材涉獵面廣,面向全國兒童編寫,因此難免有的選材與農村學生生活經驗相悖。如用瓦楞紙做卡通人物,制作材料讓學生準備已經就有難度,何況有關工具。再加經濟成本談何容易。與其這樣,我選擇讓學生剪紙,教學生對折、多折紙,紙的材料自己選定,課堂上,教師示范,沿對折線畫好圖形的一半,再沿劃線剪下圖形,取開折紙,美麗的圖案立即展現(xiàn)在眼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積極操作,都有所收獲,整堂 課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如畫城市建筑,景象的內容,把他改成鄉(xiāng)村常見的景象,學生遇到的難畫、應付心態(tài)自然消失,課堂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3 把部分美術欣賞課改為室外美術活動課。
小學美術教材以往多設計美術欣賞、鑒賞課,這些課節(jié)其目的、用意都是為了提升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可是對于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村小學來說,開展這樣的美術課節(jié)無疑作用微乎其微。把這些課節(jié)時間改成美術實踐課,讓學生走到大自然中去,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安排不同的實踐內容。春天來臨,帶學生觀察草色曚眬的原野,觀察春意萌生的樹木。枝頭嘰喳的小鳥;夏天,帶學生觀察郁郁蔥蔥的樹木,日出日落的霞云,雷鳴電閃的天空,花鳥草蟲的情趣;秋天,帶學生觀察黃葉飄飛的樹林,采集樹葉標本,趁機教學生用現(xiàn)成的樹葉進行葉貼畫:冬天??囱┗w揚的天空,帶學生到田野堆雪人、打雪仗……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去畫季節(jié)景物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或寫觀察日記,這樣安排,既幫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繪畫素材,又陶冶了學生繪畫情趣。學生往往樂意這樣做,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4 積極發(fā)動學生發(fā)掘身邊易于收集的美術原材料,多渠道開展美術手工課,讓學生的美術潛能得以迸發(fā)。長期的美術教學,我們往往把美術課上成臨摹課,在開發(fā)生活美術課的理念上不夠新,不夠活。
我在美術課上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準備廢彩紙,胡蘿卜、馬鈴薯、蘋果梨、泥團等容易找到的材料,課堂上讓學生把玩,刀刻,口咬,穿線插棒,再加老師適時點撥,一件件富有兒童特點的手工藝品誕生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興趣被激發(fā),在課外時間他們也會自己興致勃勃的去創(chuàng)造。
5 小學美術課編排應把素描、寫意適時穿插
讓學生知道素描、寫意是提高繪畫能力的必經之路,必須要經常抓,經常練,毫不松弛。要嚴肅認真的對待。小學階段,老師往往會低估學生繪畫能力,看著學生稚嫩的筆跡,認為給學生教授素描知識太過于早,這就錯了。小學階段,素描課應引導學生認識物體的三大面和投影,這為學生造型能力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讓學生觀察《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等名畫,使學生明白,造型是否準確也是美術作品必不可少的條件。寫意貴在神似,狠抓事物傳神的動態(tài)線,讓美術寫意常伴其左右??傊?,筆下功夫的練習要抓下去。不能等閑視之。
農村美術教學有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活基礎,也有其經濟、物質方面無法實施的不足之處,相信,只要每一位農村美術教育工作者,認真觀察自己身邊擁有的實際環(huán)境、物質基礎,設身處地的結合農村小學美術課教材,揚長避短,靈活處理教材,寓可行性、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這樣因地制宜,農村美術課堂一定會柳暗花明,前景燦爛。
【參考文獻】
[1] 周??;淺論湖北美術學院新校區(qū)景觀設計中的因地制宜[D];湖北美術學院;2008年
[2] 鄧端清;;淺析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的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3] 鄧端清;;淺析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的有效性[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4] 吳長海;;農村學校語文教師開發(fā)與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J];池州師專學報;2006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