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年是幼兒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建構幼兒積極性格,開發(fā)智力的最佳時期?!毒V要(試行)》總則第四、五條提到:“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1]所以,作為教師為幼兒提供一些可供他們操作玩耍的自制玩教具和材料,將其運用到教育教學和幼兒一日活動當中,進行充分利用、活用、妙用,就能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關鍵詞】自制玩教具 利用 活用 妙用
近年來,在全國掀起了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的熱潮,但我們放眼當前農村幼兒教育:師資薄弱、班額巨大、硬件基礎設施缺乏、室外活動場所和活動設備缺乏,室內的空間結構和設施很難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怎樣探索一條道路,讓農村的孩子也能在快樂中成長?當前我們除了要加強幼兒園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還應在日常教育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一些可供他們操作玩耍的自制玩教具和材料。隨著近幾年省、市、區(qū)自制玩教具展評活動的開展,我們在這條道路上摸索前行,一路成長、一路收獲。幾年來,我們制作了大量瓶罐類、竹制類、布藝類玩教具,并運用于了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和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經過一系列的實踐和研究,我們發(fā)現將自制玩教具進行充分利用、活用和妙用,這樣才能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1 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廢舊利用
1.1 創(chuàng)設情境,廢舊利用。
幼兒園教育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工程,老師們想盡各種辦法就是為了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在興趣中獲得發(fā)展。由于物質生活的改善,不難看到,在幼兒園,一些教具和玩具已經不再吸引孩子的眼球。這個時候,我們?yōu)楹⒆觽儎?chuàng)設一定的游戲和生活情境,把一些自制的玩教具利用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讓他們進行游戲活動就顯得非常必要。
例如:幼兒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將舊皮球涂色刷漆制作成西瓜,粘貼到墻面,輔助卡紙制作的葉子匯成西瓜地;將塑料蛋糕盤修剪著色制作成葵花進行幼兒園室內裝飾;將酒盒進行包裝制作成室內吊飾;將舊報紙搓成圓球粘貼成恐龍裝飾活動室;將雞蛋的托盤包裝盒著色用于室外柱頭的裝飾等。幼兒園語言領域活動中,將舊紙箱、稻草、小木板、舊光碟制作成草房、木房和磚房用于故事講述和情景表演;將毛線、無紡布制作的布偶、頭飾或玩具進行故事對話和游戲活動;將竹竿、木板、鵝卵石制作成小河、獨木橋等障礙物,讓幼兒參與其中,進行情景講述等。這樣既可以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素材,創(chuàng)設情景,也可以讓玩教具和廢舊材料得以充分的利用。
1.2 動手操作,充分利用。
自制玩教具的運用還體現在動手操作,充分利用上。自制玩教具的過程在幼兒眼里本身也是一個游戲和活動的過程。當我們把收集到的廢舊材料和半成品提供給孩子時,孩子是超級富有想象力的,他們會將這些材料、半成品進行加工制作。例如:藝術活動中,舊光碟可以進行裝飾制作成葵花或小動物;種子粘貼畫中,孩子們將玉米籽、南瓜籽、花生、大米、綠豆等,在老師的示范或指導下構圖,選擇自己喜歡的種子或顏色進行粘貼制作;另外,通過教師的指導,孩子們還能用紅薯、蘿卜、土豆、牙簽、橡皮泥等制作成刺猬,老鼠以及其它動物;將玉米或者扁豆殼用針線穿起來做成抓籽,將白布裁剪包裹種子穿連起來制作成餃子,包子;將涼板小竹片標上數字制作成數學學具或者堆砌長城。每一次動手操作,既能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也能讓自制玩教具得到充分的運用。
2 一物多玩,親身體驗
一物多玩,親身體驗,進行活用。一物多玩,就是將自制玩教具變換不同的玩法,讓幼兒親身體驗,在不同的玩法中得到多方面的發(fā)展。幼兒專注一件事的注意力時間較短,通過變換玩法可再一次激起他們活動的興趣。體育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和激發(fā)孩子們變換著花樣進行訓練。如:大型呼啦圈可以用來滾動,跳圈、平放到地上用于跳遠、小型呼啦圈用來拋接,投擲、轉動等;棕櫚墊可以頂在頭上搬運、進行拋接、夾包跳、投擲;抽水槍可以用來比賽射遠、比賽抽水的速度和多少、竹筒可以用來運沙等;滾箕用來頂平衡、滾動、夾在雙腿間跳躍、拋接;竹棒可以用來挑水、打紙球、還可以做器械操;竹籮可以用來運載、也可當作籃筐進行投籃;啞鈴用作早操器械、配上紙球打保齡球、也可用作打擊樂器……教師通過設計主題活動,讓幼兒親身體驗,將每一種玩具變換玩法,進行活用,都能發(fā)揮它不同的作用。
3 有序組合,層層遞進
有序組合,層層遞進。每一件自制玩教具都有其自身的功用,但如果與其它玩教具進行有序組合,層層遞進、那么則更具有綜合性和發(fā)展性。例如:《螞蟻運糧》這類綜合性游戲活動,將竹圈制作成山洞、草墊比作糧食、竹筐設置成糧倉,可以訓練幼兒爬行、奔跑、投擲等多方面的身體技能;《小馬過河》的游戲活動,將竹圈設置成石塊、木板設置成小河、布藝玩具當做糧食,可以鍛煉幼兒雙腳跳、跨跳、走平衡等方面的能力;用紙盒、紙箱、鵝卵石可以搭建房屋、設置柵欄、布置迷宮,可以訓練幼兒的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將不同的玩教具進行有序的組合、層層遞進,更能突顯它的妙用。
利用自制玩教具,讓孩子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妙用自制玩教具,讓它在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中成為必不可少的玩伴;將自制玩教具用活,讓它成為孩子們心目中最喜愛的伙伴!這是我們幼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愿辛勤耕耘的幼教人和自制玩教具伴隨著孩子們度過一個歡樂幸福的童年!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教育部2001年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