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還是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重體驗和感知,最終達到知行統(tǒng)一。因此,需要在教學中重視課堂討論,正所謂\"理不辯不明\",通過以辨達到明理,促使學生開拓思路、活躍課堂,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運用討論原則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把握時機,巧設題目。
所謂把握時機,就是教師在選擇討論時要把握好時間、方式;所謂巧設題目,就是題目設置要難易適中。題目偏難,學生知識水平達不到,學生無話可說,討論不起來;題目設置過于簡單,學生本身就清楚,討論變得無意義,流于形式。因此題目設置既要貼近學生生活,又要靠近教材,還要兼顧社會熱點問題,力求學生對所討論的問題感興趣,并在討論中有話可說,形成不同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預期的目的。一句話:恰當時間,恰當地點,引導學生討論恰當的題目。
2 教師主導作用
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發(fā)揮主導作用,對討論的過程加以調控,確保討論有序地進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即學生開始討論后,教師不要袖手旁觀,而是在學生討論時巡回指導,一方面可以及時糾正學生偏離題目的隨意討論;另一方面學生在討論有畏難情緒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支持;第三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的不同的觀點、發(fā)現問題的關鍵所在,以便在討論后的教師總結中準備材料。
3 科學地組織討論形式
討論的形式不同,其所收到的討論效果是不同的。教師要根據題目的不同、目的的不同,組織有效的討論形式。既可以是以班為單位組織形式,也可以是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還可以是持相同觀點的學生自由結組的形式等。并在討論的過程中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充分發(fā)揚民主,鍛煉每一位學生的能力。
4 做好總結
討論結束后,教師和學生都要善于總結。首先學生要做好總結,提煉自己、小組的觀點及例證,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整理、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能力。要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也必須做好總結,并把握住以下內容:學生對這一題目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對不同的觀點積極的方面要給與肯定,總結出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對學生中的模糊認識給予澄清。通過交流總結,進一步提高和鞏固討論的效果。
5 撰寫論文、評述
通過討論、總結,學生可能會對所討論的題目有獨到的見解,教師要及時鼓勵、指導學生撰寫論文、評述,幫助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所討論題目的理解、認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