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對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直提不起太高的興致。眼看著斯特勞斯家族的傳統(tǒng)生意操持到今天,可真是難為了年末主廚的總監(jiān)和大師們。《藍色多瑙河》、《春之聲圓舞曲》、《閑聊波爾卡》、《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拉德茨基》等膾炙人口的華爾茲,熱氣騰騰的波爾卡,老少咸宜的進行曲年復(fù)一年饕餮下來,招牌菜單上可圈點的合口肴饌所剩無幾。面對全球樂迷期望值的逐年提升,拓寬音樂會曲目,更新電視轉(zhuǎn)播形式,成了維也納愛樂樂團近年竭力嘗試的主題。
2012年由拉托維亞指揮大師馬里斯·楊松斯執(zhí)棒的新年音樂會上,稚氣未脫的童聲合唱為全場活力添彩?!堕e聊快速波爾卡》那唧喳諧謔,活潑明快的旋律主題在男娃娃們唇齒間熠熠生風,他們的伶俐小嘴與銅管聲部白發(fā)蒼蒼樂師們演奏口型相映成趣,一時間覺得,奧地利啊,日子雖然老了,可話語卻依然年輕。除此之外,可見音樂主辦方的良苦用心的是那首音樂與芭蕾舞《燃燒的愛情瑪祖卡波爾卡》,盡管往年也不乏這樣的經(jīng)典樂舞編排,但此曲從文化元素的切入到藝術(shù)手法的立意,多元涵蓋,音樂、舞蹈、背景道具,皆為維也納文化的象征標識,聯(lián)袂抒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有蕡其實,其葉蓁蓁。
由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弟弟約瑟夫·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燃燒的愛情瑪祖卡波爾卡》,僅作品名就能初聆情愫端倪,樂曲流瀉著山野鄉(xiāng)村的質(zhì)樸旖旎,伴隨男女舞者身體旋轉(zhuǎn)開合,沉醉其間,情動于中而形于聲戀。
此刻,奧地利分離派繪畫大師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甘美真品《吻》,徐徐合著樂舞一道,進入觀者眼簾。豎琴錚錝出一片蜜意柔情的絮語,長笛輕奏音型似女子的嬌喘;舞蹈中男子俯身輕撫愛侶端詳?shù)耐煨捅灰魳芳せ?,懷抱,舒展,愛戀,痙攣。
鏡頭拉遠,克里姆特畫室內(nèi)的諸圖畫盡皆靜默,唯樂之容——Brennende Liebe的芭蕾舞者,身體是隱喻的色彩線條,臨摹昔時光影。
維也納的甜美樂音與本土杰作壁畫,由舞姿比擬,交相輝映出奧地利那悠遠精致的歲月情感。金箔情欲,韶華荼蘼。畫中女人微微睜開雙眼,把渴望的訴求灑向芭蕾女搖曳的裙裾之間。
俊美男子,一襲白衣,赤足舞步在弦樂齊奏的重音變化中跳踢起伏。三拍子,滑步,托舉,旋轉(zhuǎn),淪陷;時而側(cè)身攬住女伴腰間,時而沉浸樂句的和聲與她交頸纏綿;簡單的快樂,簡單的滿足,圓舞曲漫卷出的甜膩、脆弱、高傲、傷感。而這些,又多像維也納這個城的代言?
“柏林喚醒人的政治性,紐約喚醒人的進取心,巴黎喚醒人心里浪漫的夢想,圣彼得喚醒人心里的滄?!边@是作家陳丹燕形容世界城市的感覺。而維也納,我想最能喚醒的,是人心里的一切蜜意柔情。巴洛克時代的奢華精致、奧匈帝國的富麗堂皇;滿城蟄伏炫耀;維也納,音樂巨匠和大師情結(jié)交纏的圣地。
努斯多爾菲大街54號是舒伯特的家;三區(qū)里貝爾大街住著莫扎特;中央公園里老約翰·施特勞斯和約瑟夫·蘭納背對著背,中央公墓里長眠著海頓、多尼彩蒂、布魯克納和理查·施特勞斯……
夢里不知身是客,四百多年來,這些大師共同締造著音樂之都的輝煌,見證著樂海圣城的流金歲月。而他們曾賦予這座城市的綿綿情感,不也像一首燃燒著的華爾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