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厚軍
摘 要: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時,合同解除通常是當事人雙方解除合同關系的一個有效辦法。
關鍵詞:合同;解除權;溯及力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2-0150-02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發(fā)展的今天,各行各業(yè)的交易日益增多,交易的方式復雜多樣,人們也越來越善于使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交易行為又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合同制度的發(fā)展,面對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合同制度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內容。伴隨我國《合同法》的實施,已經把合同制度推到了法律制度的層面,讓許多復雜的合同關系的解決有了法律的參考和依據。但是,由于合同主體的多樣化和不同特點,合同關系又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形勢,合同的目標和結果往往很難實現,合同糾紛頻繁發(fā)生。其中,最為常見的合同糾紛就是解除合同。在我國的《合同法》中,雖然明確規(guī)定了合同解除是一項法律制度,但是,實踐到具體案例當中還很難準確把握,特別是在司法審判中尤其產生爭議情況較多。因此,本文就合同法的解除權行使問題做如下研究。
一、合同解除權的概念
合同解除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指的是按照法律約定日期以前提前將合法有效的合同關系終止的行為。合同解除有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兩種情況,前者指合同當事人因為法律規(guī)定的原因依法解除合同,后者指合同當事人解除合同是因為出現了約定的原因。但除發(fā)生極其特殊的情況以外,一旦合同發(fā)生了法律效力,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得以個人原因私自解除合同。
合同解除權是指當簽訂合同但合同還尚未履行時,如一方當事人不想繼續(xù)履行合同,行使了法定解除權,致使合同關系終止,但為了保護非違約方權益,法律賦予非違約方在受到違約方行為嚴重損害時可以采取一種維護其權益的違約救濟措施,以此維護自身權利。此種救濟將導致雙方合同關系終止,有可能具備溯及力,也有可能不具備溯及力,因此,合同解除具有嚴格的限制條件。
二、合同解除的條件和特征
(一)合同解除的法定條件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合同效力歸于消滅的行為,但并不是所有違約都可以導致合同的解除,它的解除條件非常嚴格。因此,法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可分為兩種,即:法定解除和約定解除。
1.條件一: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條件指的是在法律中明確規(guī)定的解除合同的條件。依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一方具有合同解除權的當事人在有效期內想要解除合同的話,如果滿足以下五種情況之一的,即可行使合同解除權。(1)由于發(fā)生不可抗力而希望解除合同。(2)在合同履行屆滿之前,當事人拒絕履行主要債務的。(3)一方當事人在合理期限的催告后仍不履行行為,致使合同遲延履行的。(4)一方當事人不完全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行為,致使經濟利益受損的。(5)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況可行使解除權的。
2.條件二:約定解除
約定解除條件指的是當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預約當某種法律事實出現時,那么合同的有效性立即終止。約定解除條件相對于法定解除條件更容易操作,只要是雙方有約定,其內容不違法,合同終止不違反公平合理的原則,合同就可以終止。
(二)合同解除的特征
1.合同解除權必須在合同成立并生效后才可執(zhí)行。有效合同指的是按照法律規(guī)定程序成立并在當事人之間已經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同。
2.至少要滿足約定解除條件或法定解除條件之一的,才可行使合同的解除權。
3.合同解除權要表現為一定的行為。合同在解除前,并不具備解除的效力,只有當事人在有效期內行使了解除權以后,合同才能終止。但無論哪一方當事人想要解除合同,必須要告知另一方自己想要解除合同的意愿,而且要征求對方對于合同解除的同意,二人商討無異議后,合同方可解除。
4.伴隨著合同的解除,雙方的義務、權利關系也將終止。
三、合同法定解除的程序
合同法定解除按主體劃分為兩種:一是由當事人解除程序,二是由法院裁決解除程序。從合同解除的形式來看,一是雙方當事人通過協(xié)議解除,即前文提到的約定解除;二是一方當事人單方意愿想要解除合同,即前文提到的法定解除;三是解除合同由法院裁決,即情事變更解除。
(一)由當事人解除的程序
1.履行合同解除程序的主體是雙方當事人。這種合同解除程序必須要經過雙方當事人協(xié)商后方可解除,如只有單方當事人同意的話則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規(guī)定了解除程序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約定解除,即當事人通過訂立合同,約定為雙方或一方保留解除權的解除。二是協(xié)議解除,即雙方當事人經過協(xié)商,取得一致意見后解除合同。
2.履行合同解除程序的主體是一方當事人(想要解除程序的當事人必須享有解除權)。解除權只需解除權人單方的意思表示解除即可,無須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但也有限制條件約束。
(二)由法院裁決解除的程序
法院裁決解除的程序,是指在合同簽訂依法成立之后,由不可歸責于雙方當事人的原因發(fā)生了不可預見的事情變更的原因來解釋的合同時,應由法院裁決解除合同的程序。當履行法院裁決解除的程序時,合同將可能發(fā)生動搖或改變的情況,如果繼續(xù)按照合同原有規(guī)定則有失公平,因此允許變更或解除合同。在履行由法院裁決解除的程序時,除法院有權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情事變更原則的法律要件裁決后行使解除權外,當事人并無權利行使解除權。
四、合同解除的法定程序
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依照本法第93條第2款、第94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無論滿足那種合同解除權的條件(法定解除或者約定解除),一方當事人想要行使解除權來解除合同關系時,要遵循如下程序。
(一)行使解除權至少要滿足解除條件之一
當事人一方想要行使解除權,至少要滿足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或者事先在合同中約定的條件,行使解除權可不必征得對方的同意。這種行使解除權的方式,也可以稱為是單方解除。
(二)行使解除權時應該通知對方
在符合解除條件時,如果由一方當事人單方面意愿想要解除合同,那就一定要告知另一方。如果想要行使解除權的當事人希望解除合同的意愿已經滿足了解除權規(guī)定的某一條件,而希望行使自己的解除權,那么雖然不需要征得對方當事人的同意,但也要將解除合同的情況告知對方,知道對方知曉合同解除時才會達到解除合同的結果,合同隨之解除。如果解除權一方不通知對方的,那么合同解除不生效,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解除權人主張解除合同時,原則上應采取書面形式通知對方當事人,并在通知后,不可隨意撤銷。
(三)行使解除權還要具有時效性
如果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行使權利不及時,沒有顧及解除權行使的時效性,那么一定會影響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確定。如果一方當事人具有解除權是由于違約原因導致時,那么此方當事人即可選擇要求對方實際履行或者要求解除權的行使。無論選擇哪種解決方式,都要保證及時,不宜久拖不決。所以,如果一方當事人在解除權行使的期限內及時主張解除合同,在超過該期限內仍不行使解除權,那么將喪失解除權,合同仍然有效。
(四)法律規(guī)定了特別程序的,應按照特別程序執(zhí)行
當事人行使解除權時,如果法律、行政法規(guī)有規(guī)定要履行批準、登記等程序的,應該按照特別程序執(zhí)行。即合同的成立、生效、變更和解除都要辦理手續(xù)。
合同的解除權是一種形成權,如當事人約定了行使解除權的期限,在期限滿內仍沒有履行行為,那么解除權將自動終止。例如,當事人雙方約定了9天為行使解除權的期限,那么合同約定的事由出現9天后,當事人必須按合同規(guī)定執(zhí)行,并不再具備合同解除權。如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沒有為解除權規(guī)定期限并且法律也沒有特殊規(guī)定期限的,除非遭受到不可抗力的影響,否則當事人雙方或者一方還是要按照合同規(guī)定繼續(xù)履行,但可以催告對方當事人行使解除權。如享有解除權的當事人在催告后的合理期限內仍然不行使解除權的,將繼續(xù)保持合同關系,解除權利消滅,雙方當事人必須按照合同規(guī)定承擔責任并履行義務。
五、合同解除的效力
(一)對未來的效力
合同解除時,一切法律效力終止,即合同解除對未來發(fā)生效力。解除合同時,不僅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終止,而且如果原合同尚未履行的,也將不再需要繼續(xù)履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97條的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的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損害賠償?!?/p>
(二)溯及力問題
合同解除權的行使雖使合同的關系終止了,但是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以前已經按合同規(guī)定完成的是否仍有效?合同解除以前已經發(fā)生的債權債務關系要如何處理等等。合同解除如果有溯及力,就要發(fā)生恢復原狀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如果沒有溯及力,則解除以前的債權債務依然存在,當事人對已經完成的部分也沒有恢復原狀的義務。針對這種情況,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為:合同解除原則上應產生溯及力,對于已經按合同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返還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不就。特別是在非連續(xù)性交易的合同中,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的規(guī)定,有利于保護無過錯方的各種權益。在因一方違約而解除合同的情況下,如非違約方已經履行了其義務的,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將保護其權益。如果合同解除只具有將來溯及力,那么將意味著已經履行的部分將不能再恢復原狀,而尚未履行的部分也將不再履行,這樣將對非違約方的利益造成損害并且也不能約束違約方的行為。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也有特殊情況。面對解除合同的溯及力原則不能保護非違約方權益的問題,《合同法》從當事人請求返還權的角度做了更加合理的規(guī)定,即:合同解除是否返還已經履行的部分由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在因嚴重違約而解除的情況下多為非違約方,也即解除合同的當事人),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來決定:如果其要求必須返還的,對方就應該返還(不能返還時進行賠償的除外);如果其不要求返還的,那么也要采取其他補救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愛琳.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J].學術交流,2007,(4).
[2]賈培榮.探析合同解除的幾個問題[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3]富若松.合同解除制度淺談[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2,(6).
[4]耿明.論合同的解除[J].經濟問題探索,1999,(6).
(責任編輯: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