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偉 潘智業(yè)
摘 要:社會涌現(xiàn)“活雷鋒”,不是人們“學”出來的,而是環(huán)境塑造出來的,是客體主體化的結果,而絕對不是相反。如果認為能夠以灌輸?shù)姆绞胶霌P雷鋒精神,可以用“精神”改造“意識”,培養(yǎng)出眾多“活雷鋒”,進而促進社會和諧,就是唯心主義的思想觀念。時勢造英雄,環(huán)境改變人。弘揚雷鋒精神的著力點在構建充滿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根本在共產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關鍵詞:客體主體化;大愛;雷鋒精神
中圖分類號:G4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31-0187-03
客體主體化也叫客體非對象化,是表述人與自然相互作用過程的范疇,它與主體客體化(主體對象化)的運動方向相反,兩者共同表述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雙向過程。人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本質力量轉化為對象物,這就是主體對象化。馬克思指出:“在生產中,人客體化,在消費中,物主體化?!盵1]689在生產實踐中,主體一方面通過能量的輸出改變著客體,同時主體也需要把一部分客體作為直接的生活資料加以消費,或者把物質工具作為自己身體器官的延長包括在主體的生命活動中。這些都是客體向主體的滲透和轉化,即客體主體化。人通過客體主體化的形式占有、吸收對象(包括前人活動的成果)不斷豐富人的本質力量,提高主體能力。這一過程在意識、思維活動中同樣存在,即通過人的能動活動,客觀實在被反映為自身的主觀意識。按照客體主體化的方向、路徑和結果,筆者認為雷鋒精神就是客體主體化的結果,因此,雷鋒精神的培植、弘揚必須遵循客體主體化的方向、路徑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結果。
在客體主體化視域下,可以相應地收獲有關雷鋒精神生成、傳承、弘揚的觀點、認識和方法途徑。
一、拒斥叢林法則的雷鋒精神,成就于人間大愛
雷鋒精神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懈追求。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向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提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此后,雷鋒不僅成了婦孺皆知的時代楷模,而且還是人們世代追隨的光輝榜樣,更是黨的歷代領導集體堅持倡導的先進典型。雷鋒精神不僅成了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成了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成果。近些年來,雷鋒精神還漂洋過海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人民共同傳承的文明成果。雷鋒精神之所以能夠薪火相傳,經久不息,全在其具有的巨大社會價值,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正能量,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雷鋒精神就是共產主義精神,“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2]4。雷鋒精神是人類理想社會的永恒本原精神,它拒斥“叢林法則”,體恤弱者,倡導人們在相扶相攜中團結奮進,在索取和奉獻、知遇和感恩的互動中,彼此溫暖著攜手前行。只要人們還在致力于消除人類社會中弱肉強食的叢林現(xiàn)象,還在努力推進社會發(fā)展的文明進程,就一刻也離不開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人類社會區(qū)別于叢林的根本人文精神,所以人們世世代代學習雷鋒,工人學、農民學、學生學、解放軍也學。
雷鋒精神成就于人間大愛。從鴉片戰(zhàn)爭到抗日戰(zhàn)爭結束,舊中國遭受世界列強的百年侵略和蹂躪,喪權辱國,山河破碎。人民在水深火熱中,家破人亡,受盡屈辱。正如毛澤東所說:“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盵2]2中華民族在強盜的鐵騎和屠刀下,岌岌可危。當時,全體華夏兒女既面臨反抗侵略、保家衛(wèi)國的人間大義,又面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人間大愛,又背負家破人亡的仇恨。雷鋒在1960年11月15日的日記中寫道:“那時,我雖然年紀小,對那些要命的野獸般的帝國主義和黑暗的社會是多么入骨的痛恨!那時我真想,要是有親人來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槍,粉碎那些狗豺狼,為爹媽報仇?!盵3]18中國共產黨高舉大義、大愛的旗幟,凝聚反抗侵略、保家衛(wèi)國的共識和力量,匯聚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巨大能量,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推翻身上的三座大山,導演出一幕弘揚人間大愛的歷史劇。雷鋒是這一歷史劇的重要角色,他以大愛沐浴者的身份,改變了黑暗悲慘的命運,走向光明幸福的新生,真切體會到黨對自己恩情的厚重。雷鋒在日記中寫道:“偉大的黨呀!英明的毛主席!有了您,才有了我的新生命。我在九死一生的火坑中掙扎和盼望光明的時刻,您把我拯救出來,給我吃的,穿的,還送我上學念書?!盵3]17當時,“共產黨像太陽”、“黨呀,親愛的媽媽”等大批贊頌黨的話語,既表明人民群眾對黨的敬愛之情,又充分彰顯了共產黨對人民群眾的大愛的厚重。雷鋒也在1960年的日記里記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舊社會的鞭子抽我身,母親只會淚淋淋,共產黨號召我們鬧革命,奪過鞭子揍敵人?!盵3]9眾多雷鋒式的人,抱著對黨的無限感激、無上尊崇、無比向往,成長為黨的忠誠戰(zhàn)士,自覺把踐行黨的宗旨作為人生追求,甘愿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共產黨主導下的人間大愛,恩澤天下蒼生,激發(fā)出廣大人民群眾忠誠、奉獻、感恩、回報黨和社會的時代精神——雷鋒精神。雷鋒態(tài)度鮮明地表示:“可以說在我的周身的每一個細胞里,都滲透了黨的血液。為了忠于黨的事業(yè)永遠作黨的馴服工具,今后,我一定要更好地聽從黨的教導,黨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決不計價錢。”[3]12這兩句話更直觀地反映出雷鋒精神產生的真正根源在黨對人民群眾的人間大愛。
二、源于客觀實在的雷鋒精神,生發(fā)于社會環(huán)境
雷鋒精神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文明成果。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過程?!盵4]152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于意識生成及其本質的經典論述說明,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社會意識,作為社會意識的雷鋒精神是雷鋒生前所在時代的社會存在的主觀反映。按照人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可以轉化為主體客體化和客體主體化的雙向過程來理解的話,作為主體重要構成部分的精神文明成果的創(chuàng)造過程,都是客體主體化的過程;人類的所有精神文明成果,都是客體主體化的結果。毫無疑問,雷鋒精神是當時作為客體的社會現(xiàn)實通過實踐的中介作用,融入作為主體的現(xiàn)時代的人們的精神世界,反映為人的精神觀念,融合為人的時代特征。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環(huán)境影響人。在好的社會環(huán)境里,壞人會變好;在壞的社會環(huán)境里,好人會變壞。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機智地反譏楚王指盜者為齊人的羞辱時說:“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為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5]227晏子對楚王的有力回擊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人們對“環(huán)境影響人”這一道理的普遍認同,也是古人具有唯物史觀的集中體現(xiàn)。關于物質決定意識,環(huán)境決定思想的觀點,鄧小平也曾有精辟論述:“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盵6]333鄧小平所講的制度指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是帶有全局性、穩(wěn)定性和長期性的社會存在,是人們思想意識產生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雷鋒精神成就于共產黨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對人民群眾的“大愛”里,“歷史”不可復制,“大愛”不可復制,雷鋒式的時代楷模不可復制,雷鋒精神更不可復制。在企圖通過弘揚雷鋒精神,增進社會和諧的一切努力中,如果漠視社會現(xiàn)實的狀況,脫離實際,僅僅一味地宣揚、灌輸雷鋒精神,期望以此改變人們道德淪喪、誠信缺失的行為觀念,顯然是本末倒置,徒勞無功。諸如此類的“學雷鋒”,只能是對歷史人物的解讀,對歷史精神的回顧和認知,而絕對不可能有效地轉化為現(xiàn)實中的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因為“學雷鋒”走上了企圖以歷史上的精神觀念,改變現(xiàn)實中的社會存在的唯心主義道路。
弘揚雷鋒精神的著力點在構建社會環(huán)境。馬克思強調:“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盵1]2社會環(huán)境是人們的社會存在,雷鋒精神是人們的社會意識,因此可以認為,社會環(huán)境決定雷鋒精神,雷鋒精神生發(fā)于社會環(huán)境。如果弘揚雷鋒精神,僅僅借助文化熏陶、精神灌輸、行為強化的手段,企圖使廣大受眾認同雷鋒精神,進而改造廣大受眾的思想意識,這種行為是典型的唯心主義做派,其效能只能體現(xiàn)在涉世不深的少年兒童、青年學生群體。對社會閱歷豐富、社會認識透徹的成年人群來說,這種以“精神”改造“意識”的說教方式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徒勞無功,只會使唯心主義喪盡顏面。馬克思也指出:“人們的意識取決于人們的存在而不是相反,這個原理看來很簡單,但是仔細考察一下也會立即發(fā)現(xiàn),這個原理的最初結論就給一切唯心主義,甚至給最隱蔽的唯心主義當頭一棒?!盵1]9 “愛國的義勇精神憤慨地起來反對這種無禮的觀點,……這種世界觀激起了德國庸俗的民主主義空喊家極大的憤怒?!盵1]9我們要弘揚雷鋒精神,也必須摒棄唯心主義的方向和路徑,要遵循社會人的成長規(guī)律,沿襲客體主體化的路徑,構建能夠有效培植雷鋒精神的社會環(huán)境,才是弘揚雷鋒精神的正確方向?!皩W”雷鋒僅僅是對歷史人物的解讀和認知,充其量被看作以史為鑒、告知現(xiàn)在、預知未來的思想意識活動,僅能在弘揚雷鋒精神的實踐中起到理論引導功能。“構建”充滿人間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讓人民被恩澤后,自覺自愿地感恩國家、回報社會、奉獻他人,才是弘揚雷鋒精神的有效著力點。
三、仰仗主體力量的雷鋒精神,并行于黨的實踐
構建充滿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只能由共產黨主導。黨一誕生,就確立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把和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準則。毛澤東曾義不容辭地向世人宣告:“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斗?!盵7]1005黨肩負起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的使命,歷經22年殘酷斗爭打倒一個個龐大、兇殘、反動的敵人,建立人民政權,成長為獨一無二的、偉大政治力量,升華為人民的“大救星”。目前,隨著黨的發(fā)展環(huán)境、歷史方位的轉變,類似于共產黨解放全國人民那樣厚重的人間大愛,不太可能重現(xiàn)了,曾經的雷鋒精神也不可能現(xiàn)世了,因為生發(fā)雷鋒精神的社會存在已成為歷史,不可復制。然而,人們面對道德淪喪,誠信缺失的社會現(xiàn)實,對雷鋒精神的追求和向往之情卻有增無減。毋庸置疑,全國人民肯定有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認同和訴求,也不乏把弘揚雷鋒精神的訴求付諸行動的“活雷鋒”,只是這些停留在思想層面的訴求以及零星的個人行為,難以形成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社會風尚。只有借助具有強大教育、動員、組織功能的社會力量,有效構建充滿人間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調動人民群眾弘揚雷鋒精神的自覺性??v觀我國社會,不難發(fā)現(xiàn)民主黨派力量有限,社會組織力量缺失,唯有共產黨具備領導國家、主導社會、恩澤天下的條件和能力。共產黨是國家政治力量、社會力量的集大成者,具有無與倫比的組織動員力量,主導構建充滿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有效踐行黨的宗旨是弘揚雷鋒精神的根本。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的著力點是構建充滿人間大愛的社會環(huán)境,呈現(xiàn)人間大愛的全部根據是共產黨有效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兵民是制勝之本,要擁有人民的偉力,關鍵在于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關鍵在于黨和軍隊能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如毛澤東所說:“只要我們?yōu)槿嗣竦睦鎴猿趾玫?,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7]1004-1005。歷史上,共產黨始終堅持根本宗旨,教育人民群眾認清自己的利益所在,并動員、組織人民群眾為實現(xiàn)自身利益而努力奮斗,使人民群眾取得解放,翻身做了國家主人,這是黨對人民群眾比海深的愛、比天大的恩。現(xiàn)實中,共產黨還要秉承根本宗旨,甘當人民群眾的“仆人”,服務于人民有效認識權益、實現(xiàn)權益的偉大事業(yè),續(xù)寫恩澤天下蒼生的人間大愛,讓人民群眾情不自禁地稱頌共產黨是“太陽”,是“母親”。只有如此,弘揚雷鋒精神才有物質前提,社會才會到處洋溢著體恤弱者的氣息,廣大群眾才會情不自禁地奉獻愛心、伸出援手。這就要求共產黨必須以國家強盛、民族復興、人民安康的大義為重,堅決革除官僚習氣,避免濫用職權,杜絕與民爭利,真正確立起現(xiàn)代的、科學的黨群關系,在為“國家主人”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服務中將大愛撒滿人間,唯有如此,構建培植雷鋒精神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成功,弘揚雷鋒精神才能有效。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陳廣生,朱亞南.我們的雷鋒[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8.
[3]雷鋒日記[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6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晏子春秋[M].李成濤,譯注.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6]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