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民 仲銀秀
點滴表現(xiàn)人性,細節(jié)成就未來。
“一滴水能夠反映太陽的光輝。”
阿基米德也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撬起來?!?/p>
這些都形象地說明了“點滴”在學生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如果能細心地捕捉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育,日積月累,學生身上的亮點就會越來越多,學生身心的發(fā)展也必將越來越健康。
一、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
不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新學年伊始,是學生身上的各種“點”逐漸暴露的時期,班主任在這一階段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言行舉止,可以通過觀察、談話、活動等手段,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認真地進行記載、分析、研究,在學生的各個“點”上多思考、多提問,正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開展相應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揚長避短,以促進學生向積極方向發(fā)展。
二、挖掘“閃光點”
每一個學生的身上都有許多催人奮進的閃光點,但怎樣把這些閃光點挖掘出來,讓它們亮起來,就成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我們管理好一個班集體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勞動貢獻及時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褒獎,就會產(chǎn)生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從而逐漸形成自我激勵的心理機制。
三、培養(yǎng)“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驅(qū)動學生去獲取知識、參加實踐,改變自己的陋習和形成某種新的追求。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每個班上總會有那么幾個性格比較內(nèi)向甚至自卑感比較強的同學,有愛好但不善于表現(xiàn),有特長又羞于展示,嚴重影響著學生身心的發(fā)展。因此,班主任就要注意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點,讓他們也能克服自己的缺點,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樹立起自信,敢于表現(xiàn),以促進自己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創(chuàng)造“鼓勵點”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總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之中,群體是溝通個人和社會的中介和橋梁。而在每一個班集體中,會同時存在著各種各樣成員或多或少的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但也不排除個別游離于班級各種群體之外的學生,對集體活動不熱心、不參與,校內(nèi)大事,班級新聞對他沒有絲毫的觸動,他們也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表揚與鼓勵。面對這些學生,班主任要格外需要耐心,要多接觸、多關心、多說服,開啟他們心靈的窗戶。在組織班級活動時,要一定為這些同學創(chuàng)造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五、關心“殊遇點”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遇到一些特殊的矛盾,經(jīng)歷一些特殊的遭遇,比如,家庭或個人生活發(fā)生變故(父母離異、傷病、意外的災難,學生意外的傷病、災禍等)以及其他一些想象所不及的事情等。而學生生活在學校這個小圈子里,對外界的一切都抱有美好的想象,思想比較純潔。正因如此,一旦遇到以上情況,他們思想上的震動就會相當大,有的學生甚至因難以承受而一蹶不振,無法面對。
六、捕捉“變化點”
學生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有些變化是班主任能夠預料和把握的,但也有許多變化是難以預測和掌握的,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觀察和研究學生。抓住學生變化點,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深處的東西,把握住他們的思想脈搏,不失時機地進行教育。對他們的上進心,應當及時給予肯定并盡可能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
七、激勵“情感點”
素質(zhì)教育要求把師生情感的和諧作為教育應努力追求的一種心理環(huán)境,因此,如何科學地運用情感的功能來教育學生,使教育活動中的認知和情感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提高教育效益。而青少年的感情是極為豐富的,當他們動感情的時候,往往是對某種事情、某項活動、某個人物有著較強的體驗,表現(xiàn)出贊成或反對、喜愛或憎惡、追求或躲避等態(tài)度。
八、溝通“利益點”
班主任做學生的工作,本質(zhì)上是為學生的利益服務,并使學生的利益與集體利益、社會的利益盡量地趨同和一致。當班主任工作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時候,往往是學生最關注的時候,也是他們思想上最活躍的時候,特別是某些情況與學生的利益不一致時,他們的思想斗爭會較為激烈。由于學生的覺悟不同,思想上存在著差異,他們在處理利益關系時,認識和態(tài)度也會不同,班主任要盡量使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社會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的關系,但要避免簡單化,否則會形成不良后果。
九、引導“潮流點”
青少年學生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敏感,追求新奇。為此,在某一個時期內(nèi)常有某些追求“時尚”進而形成一種潮流,這是班主任應把握的機會。由于青少年學生閱歷淺,社會經(jīng)驗不足,認識問題較膚淺,容易偏頗,常出現(xiàn)追求不健康的潮流的傾向。
十、醫(yī)治“病變點”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不斷完善的新形勢下,有的學生面對紛亂的社會現(xiàn)象,在思想認識上,言行舉止上會逐漸形成許多“病變點”,產(chǎn)生一些不健康的興趣傾向,如:喜歡閱讀一些有刺激的、暴力傾向的武打、兇殺等文學作品,整天沉溺于網(wǎng)吧而不能自拔,抽煙、酗酒等。班主任對這種“興趣”應采取抑制的態(tài)度。
(作者單位 甘肅民勤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