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勇
摘 要:雷鋒運用自覺學習、自我反省、獨立思考、自我激勵、勇于實踐等自我教育方法,形成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質。自我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要通過增強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廣泛開展閱讀活動、積極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關鍵詞:雷鋒;道德;自我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9-0366-02
雷鋒是中華民族的道德楷模,“向雷鋒同志學習”不僅要學習雷鋒同志高尚的道德品質,也要學習他道德品質養(yǎng)成的方法。雷鋒在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中非常注重道德品質的自我養(yǎng)成與提升,積累了系統(tǒng)的自我教育方法。雖然50年過去了,但這種自我教育的方法卻歷久彌新,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一、雷鋒道德品質的自我養(yǎng)成方法
(一)自覺學習
雷鋒非常愛好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已成為他的一種需要和一種生活習慣。他在日記中寫道:“毛主席的著作對我來說好比糧食和武器,好比汽車上的方向盤,人不吃飯不行,打仗沒有武器不行,開車沒有方向盤不行,干革命不學習毛主席著作不行?!盵1]42,11他深刻認識到學習特別是政治理論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學習各種政治書籍。有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他提出學習上要提倡“釘子”精神,善于鉆和擠。他平時總是擠時間讀書:早起點,晚睡點,飯前飯后擠一點,行軍走路想著點,外出開會抓緊點,星期假日多學點。
(二)自我反省
雷鋒將自我反省作為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素質重要的途徑,他在日記中把人的思想比作螺絲釘、比作洗臉,螺絲釘要經常保養(yǎng)和清洗,才不會生銹,一天不洗臉,臉上的臟東西和灰塵就不會掉。人的思想要經常檢查,才不會出毛病,才不會背包袱。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雷鋒學習完毛主席寫的《紀念白求恩》的文章,對照白求恩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刻認識到自己的技術學習,還不是那么刻苦鉆研,學得也不夠深透。雖然他在技術學習上比別人做得要好,但他仍然鼓勵自己:再加一把油,勤學苦練,虛心學習。他以前做事,老是一個人去干,不愛叫別人,生怕別人不高興。后來,經過學習和反思,他意識到,一個人只有和集體結合在一起才能最有力量。他要求自己今后無論做什么,一定要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團結群眾,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貢獻力量。
(三)獨立思考
雷鋒是一個善于獨立思考的人,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他都能結合實際進行深邃的思考,通過獨立思考,他的道德認知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毛主席看了《雷鋒日記》后這樣評價他:此人懂些哲學。雷鋒堅持寫日記,每篇日記都閃爍著思想的智慧。“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yè)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薄霸诠ぷ魃?,要向積極性最高的同志看齊;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齊?!薄叭说纳怯邢薜模墒菫槿嗣穹帐菬o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边@些膾炙人口和富有哲理的名言都是他獨立深入思考的典型表現(xiàn)。
(四)自我激勵
雷鋒自參加工作以來,轉換了多個工作崗位,每到一個新崗位,雷鋒總要給自己提出要求,作出保證,通過這種方式激勵自己不斷發(fā)展。在望城縣當公務員時,他對自己提出六條保證;在參加新建焦化廠的工作時,他向自己承諾四點;剛入伍時,他又給自己提出六條奮斗目標。在平時的工作中,他每受一次教育,都會自覺地對自己進行激勵?!拔乙欢ㄒ⒁涀?、我保證、我們應當”等詞語頻繁地出現(xiàn)在他的日記里。他還經常以優(yōu)秀人物為榜樣,從英雄身上汲取自己成長的營養(yǎng),白求恩、黃繼光、時傳祥、向秀云等給了他進步的精神動力。
(五)勇于實踐
雷鋒絕不做一個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是他最突出的品質之一。他總是將自己的學習所得、思考所得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自己的認識。他用“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來踐行自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承諾。在學習了毛主席“關心黨和群眾比關心個人為重,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這句話后,他立即把連隊發(fā)給他的一斤蘋果轉送給醫(yī)院的傷病員。
二、自我教育對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自我教育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既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預言:“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2]200從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規(guī)律來看,大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主要是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接受教育的結果。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大學生道德教育過程中,社會教育只是提高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外因,自我教育才是提高大學生道德品質的內因,大學生道德教育最終還是要通過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運動來實現(xiàn)。只有受教育者真正理解并內化教育內容,才能達到道德教育的預期效果。因此,將自我教育貫穿于學生道德教育的全過程,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內在本質要求。
(二)自我教育是實現(xiàn)大學生道德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
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自我教育能指導受教育者客觀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對待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的各種關系,不斷增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使自己更好地融入集體和社會,從而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不教育。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在對個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導作用的,并提出了“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著名論斷。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和學習型社會的到來,教育理念和方式正發(fā)生深刻變化,即由傳統(tǒng)教育到現(xiàn)代教育的轉型,由階段性的學校教育轉到社會化終身教育轉型。大學生在離開學校走向未來社會后,更多的是要通過自我教育,主動地接受科學的、先進的思想觀念影響,抵制消極的、負面的思想觀念影響,自覺進行思想轉化和行為控制,形成具有良好道德人格的社會人。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實現(xiàn)大學生道德教育最終目標的根本保證。
(三)自我教育是增強大學生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必然選擇
大學生道德教育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這樣才能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長期以來,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對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措施不多,過分依賴外部的教育而忽視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習慣采用單純的理論灌輸和強壓式的教育方式,使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實質性低迷”的狀態(tài),這與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在要求和大學生道德養(yǎng)成的規(guī)律相背離,不利于激發(fā)大學生主動接受道德教育的熱情。為了能更好地激發(fā)大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增進大學生對道德教育活動的認同、接受和配合,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單純把大學生置于被動消極的地位,為他們創(chuàng)造平等、互動、交流的教育環(huán)境,通過主動參與各種教育活動,反思自我行為,進行自我控制與激勵,更好地把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習慣及個人品質,這樣的大學生道德教育才有實效。
三、自我教育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運用
(一)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
主體意識是一個人進行自我教育的先決條件。大學生“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3]338大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學校中任何一項教育活動都需要他們的積極參與。為此,在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活動中,我們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從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入手,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律、行為自控、道德自覺的現(xiàn)代文明人素質。要引導學生自我反省、自我監(jiān)督,從而調動他們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
(二)廣泛開展閱讀活動,激發(fā)自我教育潛力
學生的自我教育可以從閱讀一本好書開始,真正的閱讀能夠開啟學生的心智,激起他們對自己和世界的深思,引導他認識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非常強調書籍對自我教育的作用,他指出:“只有當一個人在上學年代里就愛上了書籍,學會從書籍里認識周圍世界和認識自己的時候,他在畢業(yè)以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4]。因此,要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必須引導大學生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可根據學生的興趣、閱歷等情況,鼓勵他們閱讀一些充滿智慧和哲理的書籍。特別要引導學生讀一些英雄人物傳記,可使學生找到做人的榜樣,從心靈上產生共鳴,以達到增強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的目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所謂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來衡量自己。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學生用英雄人物的生活作為測量自己的尺度?!盵3]346
(三)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錘煉自我教育能力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錘煉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和自我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在與社會不斷交往過程中逐漸提高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實踐過程。離開了大學生的生動活潑的實踐活動,就談不上自我教育能力的發(fā)展。我們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鼓勵他們多開展以“學雷鋒”為主題的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因為“自我教育就是從這里開始的:讓一個人去關心另一個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的好東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表現(xiàn)出來。”[3]340通過在與別人的多重關系中,學會關心幫助別人,造就自己高尚的品質,這樣才能激發(fā)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需要,鍛煉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雷鋒全集(珍藏版)[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2.
[2]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3][蘇]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