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巧玲
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流血量超過500 ml者,稱為產后出血[1]。產后出血為產婦死亡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國目前居首位[2]。產婦一旦發(fā)生產后出血,預后嚴重,休克較重、持續(xù)時間較長者,即使獲救,仍有可能發(fā)生嚴重的繼發(fā)性垂體前葉功能減退后遺癥,故應特別重視做好防治工作。近年來臨床報道,卡前列甲酯栓用于預防產后出血效果顯著。本文回顧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科采用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情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經陰道然分娩的足月產婦148例,年齡23~40歲,平均(28.1±1.4)歲,孕37~42周,平均(40.1±2.2)周。均為單胎頭位。將全部產婦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74例,2組年齡、孕期、產前及產時處理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療組在胎兒娩出后立即向產婦肛門內置入卡前列甲酯栓1 mg;對照組于胎兒前肩娩出后,立即予產婦臀部肌內注射縮宮素20U。觀察第三產程時間,產后2 h陰道出血量,使用容積法結合面積法、稱重法測量。產后2 h出血量(ml)=(已用過用品重量-用品用前重量)/1.05+直接收集的血液。觀察用藥后副反應發(fā)生情況。測量并記錄用藥前后血壓、脈搏情況。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所有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治療組第三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治療組產后2 h出血量明顯減少,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
2.2 不良反應 治療組74例產婦中2例出現面部潮紅,很快消失,其余未發(fā)現不良反應。
產后2 h的出血量占產后24 h內總出血量的75%,故防治關鍵是產后2 h。宮縮乏力所致的產后出血占80%[3],故恢復和加強子宮收縮是預防及治療產后出血的關鍵環(huán)節(jié)??ㄇ傲屑柞ニㄊ乔傲邢偎谾2α的衍生物,乳白色或淡黃色圓柱形栓,在接近體溫時易變形、軟化或融化[4]。對人體妊娠子宮有強的興奮作用,使子宮產生強烈的收縮。子宮興奮作用與子宮的狀態(tài)和激素水平等有關,特別是中期妊娠和分娩期子宮尤為敏感。許多研究證明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效果顯著[5]。吳玲等[6]選擇足月順產分娩者367例,隨機分兩組觀察置入與不置入卡前列甲酯栓對產后出血的影響。結果顯示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地減少產后出血量,副作用小,對預防產后出血療效顯著。本組資料中治療組第三產程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產后2 h出血量明顯減少,無明顯不良反應,說明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效果好,可顯著降低孕產婦病死率及產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卡前列甲酯栓能明顯減少產后出血量,有效預防產后出血,方法簡單易行,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
[1]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2]金秀花.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及干預措施.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0):1343-1344.
[3]高云荷.產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2003,19(5):258.
[4]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2583.
[5]周鳳琴.卡前列甲酯栓用于第三產程的臨床觀察.第一軍醫(yī)大學學報,1997,(1):77.
[6]吳玲,毛輝,張玉紅.卡前列甲酯栓預防產后出血臨床效果觀察.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