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青(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新疆邊防總隊醫(yī)院外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是指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引起腰痛和下肢痛麻等一系列癥狀的神經綜合征[1]。筆者以觀察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官兵治療前后的VSA,JOA評分的變化及臨床療效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2月~2012年5月,筆者于武警新疆邊防總隊醫(yī)院外科、中醫(yī)科病房、門診納入因軍事訓練傷所致椎間盤突出病例共計60例。60例患者均為武警新疆邊防總隊官兵;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齡22~40歲,病程10d~3年。分為綜合組、治療1組和2組。三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L4~5突出、L5~S1突出、兩間隙均突出者例數(shù)分別為20例、36例和4例。
1.2 診斷依據(jù):從癥狀及體征X線、CT、MRI檢查結果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
1.3 患者特點:①發(fā)病機制:訓練傷所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多與腰椎側屈、過伸、扭轉有關;②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急、癥狀重,早期即出現(xiàn)腰部疼痛和下肢的放散痛,而感覺及反射改變并不明顯。
1.4 納入標準:①符合LDH的診斷標準,且診斷為LDH的患者;②年齡20~40歲,不限性別;③患者知情,愿意配合治療。
1.5 排除標準:①凡不符合納入標準、未按規(guī)定治療者;②中頻電療禁忌者:如安裝心臟起搏器者。
1.6 治療方法:按就診時間隨機分為三組,綜合組(中頻脈沖加七葉皂甙鈉組)20例,對照1組(中頻脈沖)20例,對照2組(七葉皂甙鈉組)20例。三組使用統(tǒng)一的觀察指標。①綜合組:患者俯臥,先用中頻脈沖的兩極放在患者的腰部兩側,頻率為2 kHz,20min/次,1次/d。每天靜脈滴注一次,為β-七葉皂甙鈉20 mg;②對照1組:中頻脈沖治療同綜合組;③對照2組:靜脈輸液同綜合組。以上三組治療期間均輔以臥床休息。
1.7 觀察方法:1個療程為10d,分別在治療前1天和療程結束時對相關指標進行準確記錄。
1.8 療效標準:①參照視覺模擬定級評分(VSA):可分別從基本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四個方面進行評定:≥90%為基本痊愈,>70%且<90%為顯效,≥30%且<70%為有效;<30%為無效;②日本骨科學會JOA評分(滿分29分):可分別從優(yōu)、良、中和差四個方面進行評定:≥75%為優(yōu),50%~74%為良,25%~49%為中,0~24%為差。
1.9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描述性分析。各項參數(sh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治療前后VSA的評分比較見表1。治療前后癥狀療效見表2,與組內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組治療前后JOA的評分比較見表3。三組治療前后JOA治療改善率比較見表4,與組內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三組治療前后VSA的評分比較( )
表1 三組治療前后VSA的評分比較( )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①P<0.01
分組 時間 例數(shù) VSA的評分綜合組 治療前 20 7.05±1.00治療后 1.75±1.71①對照1組 治療前 20 7.10±1.02治療后 2.55±1.73②對照2組 治療前 20 7.00±1.08治療后 2.20±1.51③
表2 治療前后癥狀療效(例)
表3 三組治療前后JOA的評分比較( )
表3 三組治療前后JOA的評分比較( )
注:與組內治療前比較,①P<0.01
分組 例數(shù) 時間 JOA評分比較綜合組 20 治療前 6.0±1.52治療后 23.50±4.62①對照1組 20 治療前 5.95±1.47治療后 20.80±5.76①對照2組 20 治療前 6.55±1.70治療后 22.00±5.05①
表4 三組治療前后JOA治療改善率比較(例)
本研究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所采用的中頻電療法,鎮(zhèn)痛作用時間長且較充分;藥物治療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靜脈用藥主要作用是抗炎消腫和營養(yǎng)神經。本課題采用注射用β-七葉皂甙鈉,其具有較強的抗炎消腫和改善血循環(huán),修復氧自由基導致的神經細胞損傷。
本研究聯(lián)合使用上述方法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①急性外傷、扭轉暴力是引發(fā)官兵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因素,此時采用物理療法,無論是高頻或中頻、低頻電療對腰椎間盤突出癥都有很好的療效;②綜合組在治療同時配合藥物β-七葉皂甙鈉進行治療,抑制了炎性物質緩激肽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影響細胞膜Na+-K+-ATP酶與離子通道。同時對脊髓神經損傷有保護作用,并能消除自由基,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神經根的炎性反應和水腫。加之三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輔以臥床休息,使其所受壓力降低,極大地促進了治療。
總之,中頻脈沖加七葉皂甙鈉治療訓練傷所致的腰椎間盤突出癥,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簡單,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適合在一線部隊醫(yī)療單位廣泛推廣,可以使患病官兵早日解除病痛,消除心理顧慮,早日重返訓練場。
[1]肖禮祖,張德仁.兩種方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對比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2,24(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