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玲
(河北省唐山工人醫(yī)院分院功能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糖尿病是由遺傳等因素引起的臨床常見病,發(fā)病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變及人口老齡化而明顯上升,是世界性的公共衛(wèi)生危害之一[1]。糖尿病并發(fā)動脈粥樣硬化可致殘,同時有研究證實血脂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2]。2009-01—2012-03,筆者在常規(guī)糖尿病西醫(yī)治療基礎上采用增液承氣湯治療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178例,觀察治療前后血脂水平與頸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變化,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178例均為我院內(nèi)科門診患者,男92例,女86例;年齡35~75歲,平均(53.5±7.9)歲;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8±2.4)年;動脈粥樣硬化病程5~23個月,平均(9.5±4.2)個月;均無酮癥及急、慢性感染,肝、腎功能正常,無冠心病、腦血管病病史。
1.2 診斷標準 2型糖尿?。阂罁?jù)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WHO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1]確診為2型糖尿病[3]。頸動脈粥樣硬化:頸動脈超聲檢查血管內(nèi)徑增大;血管壁內(nèi)膜-中層厚度增厚;動脈硬化斑塊形成[血管縱行掃描及橫斷面掃描時均可見該位置存在突入管腔的回聲結構,或突入管腔的血流異常缺損,或局部IMT>1.3 mm][4]。
1.3 治療方法 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飲食及輔助運動治療,予常規(guī)糖尿病西醫(yī)治療,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同時予增液承氣湯,藥物組成:玄參30 g,麥門冬25 g,生地黃25 g,大黃6 g,芒硝3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早晚2次分服。以4周為1個療程,間隔2 d進行下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標
1.4.1 血脂水平檢測 應用美國貝克曼AU48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使用原裝進口試劑盒),分別于治療前后清晨采集空腹超過12 h靜脈血5 mL,檢測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漿脂蛋白α(Lpα)水平。
1.4.2 頸動脈IMT檢測 應用德國西門子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5~10 MHz。采用仰臥位,頭部略微偏向醫(yī)師對側,將探頭于胸鎖乳突前緣或后緣做橫向、縱向掃查,選取頸總動脈的遠端及頸內(nèi)、頸外動脈分叉處水平下10~15 mm的范圍內(nèi)測量IMT(測量3次取平均值)。
2.1 178例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見表1。
表1 178例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由表1可見,治療前后TC、TG、LDL、HDL、Lpα水平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TC、TG、TDL及LPα 水平降低,HDL升高。
2.2 178例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治療前后IMT比較 治療前頸動脈內(nèi)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粗糙,管壁回聲欠均勻,管腔內(nèi)可見1個或多個強回聲光斑或光團,彩色多普勒血流出現(xiàn)不同程度狹窄或閉塞,IMT為(0.91±0.13) mm。治療后管壁均較前光滑,強回聲光斑或光團數(shù)目減少、面積減小,彩色多普勒血流呈動態(tài)充盈管腔,IMT為(0.77±0.14) mm。治療前后IMT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IMT減少。
動脈粥樣硬化是糖尿病常見的血管病變并發(fā)癥,也是影響糖尿病愈后的重要因素。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是心、腦、血管并發(fā)癥形成的基礎[5]。有研究表明動脈病變是由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沉積引起的一系列鏈式反應[6],糖尿病高糖狀態(tài)加速了蛋白質糖基化終產(chǎn)物的形成并最終堆積在機體組織內(nèi),進而引起平滑肌細胞增生、血管壁增厚及血管彈性下降;而脂質沉積于血管內(nèi)膜形成脂紋亦可導致血管內(nèi)膜增厚,繼而出現(xiàn)局部復合糖類積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最后形成動脈粥樣斑塊以致管腔狹窄、閉塞[7],所以血脂代謝紊亂是引起動脈內(nèi)膜-中層厚度增加、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而頸動脈IMT是一種早期反應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可正確評價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性病變[8]。
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范疇,常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飲食失調(diào)、久坐少動、或六淫、熱毒、痰飲、瘀血而致病,臨床證候有陰虛熱盛、濕熱困脾、氣陰兩虛、陰陽兩虛、血瘀脈絡、氣虛而痰濕、瘀血阻滯等。動脈粥樣硬化屬中醫(yī)學痰濁、脈痹等范疇,與七情、勞倦、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病位以脾腎為主,屬本虛標實之證。脾失健運,形成痰濁,結于心脈而成瘀,痰瘀互結留注血脈而結滯,臟腑失調(diào),氣血津液散布失常而成熱,日久燥熱內(nèi)蘊。治宜清燥養(yǎng)陰,生津泄熱。增液承氣湯為《溫病條辨》中攻補兼施的代表方劑,適用于標實而本虛之證,方中玄參咸寒滋陰,清熱潤燥為君藥,麥門冬、生地黃甘寒養(yǎng)陰,兼有生津之效為臣藥,芒硝、大黃軟堅潤燥泄熱為佐藥,全方以滋養(yǎng)陰液為主,以瀉下熱結為輔,共奏復陰液、下熱結、通降陽明之功效。
臨床觀察結果表明,在常規(guī)糖尿病西醫(yī)治療基礎上采用增液承氣湯治療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使TC、TG、LDL、HDL和Lp(α))和頸動脈IMT指標明顯改善,同時說明血脂水平是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與頸動脈IMT相關性強,檢測血脂水平和頸動脈IMT的超聲檢查對2型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診斷、預防及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吳瑋,李健,郭樺,等.高頻超聲對糖尿病患者頸動脈內(nèi)膜—中膜厚度及斑塊形成檢測的意義[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04,15(1):13-15.
[2] Tomkin,GH.Atherosclerosis,diabetes and lipoproteins[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10,8(7):1015-1029.
[3] 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 Part 1: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1998,15(7):539-553.
[4] 中國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應用指南制訂委員會.中國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應用指南[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6,18(上半月5):326.
[5] 唐芙蓉.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2,10(6):533-534.
[6] 劉陽.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的病理學作用及其信號傳導機制[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06,27(6):452-453.
[7] 高鑫.糖尿病血管病變的機制[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5,85(35):2457-2458.
[8] 劉勇.頸動脈超聲在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3,19(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