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張紅旗 張娟
·康復醫(yī)療·
綜合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調查
張艷霞 張紅旗 張娟
目的了解綜合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狀況。方法選取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328例,采取自編的一般情況調查表和綜合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近1/3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癥狀,其中焦慮癥狀發(fā)生率34.5%,抑郁癥狀發(fā)生率32.9%,共病11.6%,明顯高于一般人群。焦慮癥狀與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無相關性,抑郁癥狀與年齡顯著正相關。結論綜合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焦慮抑郁患病率高,識別率低,應給予相應的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
綜合醫(yī)院內科焦慮抑郁
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的世界衛(wèi)生報告中指出,心理疾患已成為世界第四疾患,預計2020年我國的心理疾患將成為社會負擔最重的一大疾病[1],焦慮抑郁作為一種負性情緒,與軀體疾病?;橐蚬?,并且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和預后[2],本研究針對綜合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中焦慮抑郁的發(fā)病率常見軀體不適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
1.1一般資料 2010.10~2011.9,本院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28例,男180例,女148例,平均年齡(51.6±18.3)歲,調查對象入組條件:①年齡>18周歲②意識清楚③愿意填寫篩查量表。
1.2方法 先由受過相關培訓的內科醫(yī)生使用統一指導語,在患者無壓力的情況下,根據真實情況對每位患者進行自編的一般情況調查及綜合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評定,然后交由精神科醫(yī)生再進行精神檢查,依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的診斷標準作出診斷分類。HADS是自評量表,包括兩個分量表,即焦慮分量表和抑郁分量表,各有7個條目,每條分0、1、2、3、4級計分, ≥8分為篩查陽性?;颊咴诮涍^培訓的醫(yī)師指導下獨立評定,文化程度較低而不能獨立完成填表者,則由醫(yī)師逐條說明題意,征得意見后填寫。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8.0軟件包,根據數據分布特點和研究目的,運用描述性分析,χ2檢驗和相關分析等。
2.1焦慮和抑郁情況發(fā)生率 焦慮和抑郁情況發(fā)生率見表1。
表1 焦慮和抑郁情況發(fā)生率(%)
2.2各科室中焦慮抑郁患病情況 各科室中焦慮抑郁患病情況見表2。
各科室就診患者中HADS≥8分人群的比例,經χ2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比例最高的為神經內科,其次內分泌科、消化內科、心血管科,最低為呼吸科。
2.3焦慮抑郁分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相關性 焦慮抑郁分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相關性見表3。
表2 臨床各科室中焦慮抑郁患病情況
表3 焦慮抑郁分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相關性
注:P<0.05
焦慮抑郁癥狀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HADS抑郁分以及是否存在抑郁癥狀,與年齡呈顯著正相關,即年齡越大HADS抑郁分越高,存在抑郁癥狀的可能性越大,而與患者的性別、文化程度無顯著相關。焦慮癥狀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無相關性。
目前已知各種軀體疾病都可引起情緒異常,特別是在慢性疾病狀態(tài)下,通常伴有機體功能下降;治療周期長,不僅給患者帶來身心痛苦,也會因時間的消耗,社會支持下降,經濟負擔等各種因素產生多方面問題。因此,從精神病學角度認為[3]當慢性疾病存在顯著的心理痛苦,社會功能喪失時,就應該充分考慮到繼發(fā)抑郁焦慮的可能。同時這種負性情緒也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血清蛋白、前列腺素E2值上升,NK細胞活性減弱,因此出現各種“軀體疾病”癥狀,也就是說焦慮抑郁不僅提高了軀體疾病的發(fā)生率,而且也影響著軀體疾病的預后。
目前已有較多研究證實[4],在綜合醫(yī)院的臨床各科均存在大量精神醫(yī)學問題。其中心內科和神經內科住院患者伴有焦慮抑郁障礙者高達40~60%[5,6]本調查中,焦慮抑郁患者檢出率最高為神經內科42.3%,心血管內科為36.5%,稍低于上述報告結果,可能與樣本量偏少、調查時間短、選用量表不同及醫(yī)院分級有關。
焦慮抑郁患者的表現并非為單一的心理障礙,而是更復雜更隱匿。調查中患者常見的主訴:腹痛、頭痛頭昏、經期紊亂、失眠、肢體癱瘓無力、胸悶、心悸、腹脹等。在本調查中,綜合醫(yī)院內科醫(yī)師診斷出焦慮抑郁障礙并認為需要治療者57人,占17.4%,被精神科醫(yī)師診斷為焦慮者113例,占34.5%,抑郁者108例,占32.9%,綜合醫(yī)院內科醫(yī)師與精神科醫(yī)師診斷符合率19.2%。識別與治療率低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①軀體疾病伴隨焦慮抑郁障礙時臨床表現多樣復雜,焦慮抑郁診斷缺乏特異性的實驗室理化指標。②醫(yī)師在診斷思維上重器質性疾病,忽略情緒障礙,精神??浦R不足,對焦慮抑郁的表現及診斷步驟不熟悉。③文化背景及對精神疾病的避諱,患者認為這是隱私,而不是一種可以治療的心理問題,怕受歧視或不知到哪里尋求幫助。
綜上所述,綜合醫(yī)院內科住院患者中焦慮抑郁障礙發(fā)病率高,識別率低,應廣泛開展軀體疾病伴發(fā)心理障礙的健康教育,及早干預,給予相應的藥物及心理治療,提高生命質量,減輕社會負擔。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9. Geneva:WHO,1999:104-109.
[2] Simon GE, Can depression bi managed appropriately in primary stage. Clin Psychiatry,1998,59:3.
[3] 千田要一,久保千春.“ぅ っ ”と身體疾患.臨床精神醫(yī)學,2006,35(7):927.
[4] 于德華,吳文源,張明圓.上海市綜合醫(yī)院精神衛(wèi)生服務現狀調查.中華精神科雜志,2004,37(3):176.
[5] 陳銀娣,周天骍,施慎遜,等.老年冠心病病人焦慮、抑郁癥狀的調查.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12(1):17.
[6] 王苑華,朱培俊,徐松泉,等.神經內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礙的研究.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4):256.
454000 焦作市第四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