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難免要批評學生。那么,如何使我們的批評教育能夠真真切切地取得實效呢?本人吸取學校的一些優(yōu)秀班主任的經(jīng)驗,并結合本人的一些實踐,總結、嘗試出了“五步批評法”,希望對同仁能有所啟迪。
第一步:梳理事實
批評學生講究的是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隔靴搔癢,又不能隨意夸大事實、上綱上線。在批評學生時,我們首先應對事件的經(jīng)過作認真而細致的核實,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要重新梳理一遍。如果事實沒有弄清楚,就不能急于進行批評。因為這是公正處理、教育學生的前提。否則,批評過輕,起不到教育的效果;用過于激烈、粗暴的方式來批評學生,這又會讓學生產(chǎn)生尖銳對立情緒、自暴自棄。因此,應該讓犯錯誤的學生將事情的經(jīng)過仔細地復述一邊,并要允許其申辯;這時,你會通過他的陳述發(fā)現(xiàn)一些你所忽略的細節(jié)。如果事件涉及到幾位學生的時候,也要聽取相關學生的陳述,教師應注意對相關的學生都要進行相應的批評,而不是僅僅只批評其中的一個。如果批評有失公平,會引起被批評學生的強烈不滿,甚至會產(chǎn)生對教師的不信任。
第二步:檢討原因
理清事實之后,還得有充分的分析,讓被批評學生心悅誠服地知道他的錯誤所在,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錯誤為什么會發(fā)生?是偶然發(fā)生的,還是經(jīng)常事件;是由于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是由于思想問題,還是態(tài)度問題?只有幫助學生認清所犯錯誤的原因,才能指出改正的辦法。
第三步:懲誡過失
批評是離不開懲戒的,因為只有通過懲戒,我們才能教會我們的學生學會對自己的行為過失負責。因而,對學生錯誤的行為,教師該訓斥的一定要訓斥,該懲罰的一定要懲罰,不能拉不下臉。學生犯錯之后,我們得用堅定的口氣明確告訴學生我們的態(tài)度,以及我們對這件事的難過、氣憤、惱火或者失望等各種感受,根據(jù)學生所犯錯誤的不同和對錯誤不同的認識、態(tài)度,施加程度不同的、適當?shù)男睦韷毫?。特別是對于那些屢教不改、對教師的批評教育持抗拒態(tài)度的學生,不能姑息遷就,必須用嚴肅的態(tài)度、嚴厲的語言及時予以直接批評和強烈譴責,并且要當全班同學的面進行批評,否則,當事學生的思想是不會受到震動的,也不會主動認識錯誤,在面對類似問題的時候,還會重蹈覆轍;而其他學生會認為你欺軟怕硬,不能賞罰嚴明、不會秉公辦事,你在學生中的威信就會喪失,班集體內的歪風邪氣也會因而上升。
當然,凡事也應有個度。懲誡,要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以犧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代價。因此,要有理、有節(jié),適時、適度;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能簡單粗暴,不要使用侮辱性和帶有威脅性的語言,更不能體罰學生;特別是掌握學生的情緒,要努力做好后期的善后工作,消除懲誡性的批評有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
第四步:討論方案
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會訓學生,但是對如何解決問題又沒有主意,這是不會得到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尊敬。
因此,批評學生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在分析犯錯原因的基礎之上,提出錯誤的補救辦法以及以后防范此類錯誤的辦法。你可以向學生說:假如這件事由你來處理,結果會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
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和科任老師發(fā)生了沖突,你得運用教師在社會閱歷上的優(yōu)勢教會學生如何與教師溝通、如何得到科任老師的諒解;學生考試沒有考好,你可以告訴他,我在做學生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那時我是如何處理的。當然,你也可以不馬上給出問題可能的解決辦法,而是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這樣,讓學生在每一次錯誤中學到東西,使得學生每挨一次批評,都要有所長進。
第五步:做好善后
有些學生在被批評之后,會產(chǎn)生逆反情緒,產(chǎn)生“我不行”、“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變得敏感、孤獨,甚至自暴自棄。
產(chǎn)生這種情況,一般來說是以下原因:
第一,被批評學生暫時沒有理解教師的一些觀點、意圖和要求;第二,被批評學生因犯錯誤被批評覺得有傷臉面,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第三,對教師的苦口良藥沒有完全接受;第四,教師批評方法不當或批評失誤。
化解學生消極情緒的根本方法是溝通。在批評過后,教師還需要與被批評學生進行多次的接觸和互動,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要細心觀察被批評學生在心理和情緒上的各種細小變化,發(fā)現(xiàn)他有什么想法要及時溝通,看到他的成績和進步應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真正發(fā)揮批評的積極促進作用。這樣,我們的批評才能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受到激勵,促使其發(fā)奮向上,變失敗為成功的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