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濱祥 王 盼 劉鳳榮
(黑龍江省中醫(yī)藥科學院·哈爾濱 150036)
女性尿道綜合征(female urethral syndrome,F(xiàn)US),是目前泌尿內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屬中醫(yī)“癃閉”、“勞淋”等范疇。是以原因不明的長期尿頻、尿急、尿不盡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一組征候群的總稱,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臨床上往往癥狀較嚴重,且病情易反復發(fā)作,患者痛苦不堪,臨床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有較好療效,茲將治療效果介紹如下:
1.1 病例選擇
黑龍江省中醫(yī)研究院腎六科2010年09月到2012年12月門診病例,共35例,均為女性,年齡35~65歲,平均45.21±5.23歲,病程半年以上不等,最長達十余年。
1.2 診斷標準
參照《標現(xiàn)準代中醫(yī)腎臟病學》[1]:(1)自覺尿頻、尿急、小腹墜脹、排尿不適;(2)連續(xù)3次尿細菌培養(yǎng)陰性,多次尿常規(guī)檢查正常,偶爾發(fā)現(xiàn)少量白細胞和紅細胞,但每高倍視野<5個;(3)膀胱鏡或B超檢查排除膀胱、尿道器質性病變(4)婦科檢查未見異常;(5)排除尿路結核、真菌和厭氧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療無效。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的非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年齡30~65歲。
1.4 病例排除和剔除標準 (1)有嚴重臟器衰竭、基礎疾病或合并癥者;(2)患者依從性差,無法判斷療效和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的判斷者;(3)對中藥過敏者或用藥期間出現(xiàn)不良反應者;(4)治療期間發(fā)生嚴重疾病,需中斷治療者;(5)其他影響治療觀察的原因等。
五苓散合四逆散加味:茯苓25g,豬苓20g,澤瀉15g,白術15g,桂枝15g,枳殼15g,柴胡15g,白芍25g,黃芪30g,烏藥25g,益智仁20g,菟絲子25g。隨癥加減:尿痛灼熱加石韋、土茯苓、黃柏等;腰痛加牛膝;腎陽虛明顯者加仙靈脾、桂枝易為肉桂;陰虛明顯者加生地、山茱萸、知母等;焦慮煩躁者加梔子、連翹等。日一劑,水煎服,七天復診一次為一個療程,根據(jù)患者癥狀改善情況最多五個療程。每次可隨癥稍調整處方,服藥期間忌辛辣刺激等食物,囑患者調整心情,減輕焦慮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1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療效標準仿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觀察指標包括(1)尿頻,尿急:白天,晚上均無尿頻、尿急評為0分;白天無尿頻、尿急,夜間有尿頻3次以下,不影響睡眠評為1分;白天無尿頻、尿急,夜間有尿頻3次以上,影響睡眠評為2分;夜間、白天都有尿頻、尿急,影響生活工作評為3分。(2)尿痛:無尿痛評為0分;偶有尿痛,評為1分;有尿痛,能忍受評為2分;有尿痛,不能忍受評為3分。(3)尿不盡:每次尿量正常,無尿不盡感評為0分;每次尿量正常,有尿不盡感評為1分;每次尿量少,有尿不盡感評為2分;每次尿量點滴,尿不盡感較重評為3分。(4)小腹酸痛墜脹:無小腹酸痛墜脹評為0分;輕度小腹酸痛墜脹,評為1分;中度小腹酸痛墜脹,難以忍受評為2分;重度小腹酸痛墜脹,不能忍受評為3分。
3.2 療效標準
治愈:癥狀完全改善,癥候積分減少≥90%;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好轉:癥狀改善,癥候積分減少≥,30%;無效:尿頻、尿急、尿不盡無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3.3 治療結果
本組35例中治愈13例,顯效10例,好轉9例,無效3例,有效率91.43%。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前后臨床中醫(yī)癥候有效率
尿道綜合征,臨床上又稱為無菌性尿頻—排尿不適綜合征,2002年9月國際尿控學會(ICS)確立該病為膀胱過度活動癥,亦有逼尿肌反射亢進、逼尿肌不穩(wěn)定、不穩(wěn)定膀胱等病名,女性多見,常被誤診為尿路感染而長期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治療效果不理想,長期服用還會致菌群失調甚至會加重病情。但其尿頻、尿急等癥狀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令患者痛苦不堪,甚有患者訴半小時小便一次,給生活工作帶來了很大負擔。
尿道綜合征的病因病機復雜,目前認為有如下幾點:(1)局部解剖與尿道外口形態(tài)異常;(2)內分泌因素;(3)不穩(wěn)定膀胱。膀胱逼尿肌不自主的收縮,引起膀胱內壓升高,出現(xiàn)尿頻,尿急等[2];(4)精神心理因素。患者多伴有焦慮精神緊張等因素。針對本病發(fā)病的多因性,西醫(yī)多采用抗生素、抗焦慮藥、雌激素、局部沖洗、外科手術等方法,但療效不盡理想。中醫(yī)中尿道綜合征屬于癃閉”、“勞淋”等范疇,腎為先天之本,圍絕經(jīng)期或絕經(jīng)后婦女任脈氣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盡,腎氣已衰。腎氣不固,膀胱失約則尿頻數(shù)、尿液余瀝?!吨T病源候論.提出:“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濕熱故也,……腎虛則小便數(shù),膀胱熱則水下澀,數(shù)且澀,則淋瀝不宣,故謂之淋?!蔽遘呱仃柣瘹庑兴謇麧駸?。黃芪、烏藥、菟絲子、益智仁健脾益氣,補腎填精縮尿?!蹲C治匯補·下竅門·淋病》記載:“心腎氣郁,遂使陰陽乖格,清濁相干,蓄于下焦膀胱,而水道澀焉”。則認為該病與肝郁亦有關聯(lián),方中柴胡、枳殼疏肝解郁,協(xié)調氣機升降,白芍養(yǎng)陰柔肝,緩急止痛??v觀全方,標本兼顧,脾腎共調,對長期尿頻、尿急、尿余瀝等有很好療效。
[1] 王鋼,陳以平,鄒燕勤.現(xiàn)代中醫(yī)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版社/2003:472-475;
[2] 鄭新民,馬勝利.膀胱過度活動癥[J].醫(yī)學新知雜志,200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