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水
【摘要】本文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體驗感悟,提出是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體驗。具體說就是在媒體渲染中誘發(fā)體驗、在生活再現(xiàn)中喚醒體驗、體驗語言文字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而“悟”入文本佳境幾方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就教師的點撥提了來糾錯促悟啟興趣、發(fā)幽促悟點精妙兩種具體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體驗感悟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目標”中指出:學生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熱愛生活、珍愛自然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的境界;通過閱讀和鑒賞,陶冶情性,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針對這一課程目標,語文課程標準建議閱讀教學要注重體驗感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感悟,促進學生真心地閱讀,真切地體驗,真情地感悟,讓語文課堂灑滿體驗感悟的陽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體驗
“體驗”就是親身察驗,必須親為;“感悟”就是感受領會,必須產生于閱讀主體的內心。體驗或感悟別人都無法替代。體驗感悟具有親歷性的特點提醒我們要善于在閱讀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切身體驗。而要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切地體驗感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設身處地地去觀察,去感受,去欣賞。這樣,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語言符號,而是具體豐富的語言形象,學生就能從語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聽到美妙的聲音,悟到深刻的道理。
1.在媒體渲染中誘發(fā)體驗。在文本閱讀中,體驗感悟的對象往往都是活生生的形象,只有當閱讀主體面對文本,走進文本五彩繽紛的世界里,與栩栩如生的形象進行親切“對話”,讓形象走進自己的心里,才能對文本內容感同身受?!白髡咝赜芯常刖呈加谟H。”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xié)同工作,可以加深學生對情境的內心體驗, 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內化。
例如,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課,體會詩人徐志摩對劍橋大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時,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在引導學生結合文本猜讀,想象康橋美景之后,播放關于劍橋大學的一段影片,讓學生欣賞康橋那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那夕陽下的波光、那水底油油的青荇……此時,學生早已沉浸在詩人所描繪的康河柔波里,跟著詩人一起“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深深地體驗了詩人“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卻又難分難舍的復雜情懷。
在多媒體的渲染下,學生更容易入情入境,更容易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中去,與課文產生共鳴,跟作者的心靈碰撞,從而順利地突破教學難點。
2.在生活再現(xiàn)中喚醒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越逼近原型,體驗就越快、越真。古代教育學家荀子也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對課文的感悟也是這樣,鏈接生活,再現(xiàn)生活,使學生的生活體驗在閱讀中復蘇,理解才會深刻。
例如,在教學《孔雀東南飛》一課,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親自編劇、表演來感受封建家長制對青年人愛情婚姻的扼殺。課前,讓學生將《孔雀東南飛》簡單地改編成一出15分鐘的獨幕劇《封建婆婆棒打鴛鴦》,然后安排三位表演能力強的學生排練好。在基本課堂內容學完之后,就請這三位學生現(xiàn)場上演這一出短劇。高高在上的婆婆兇神惡煞,橫蠻無理,聽到焦仲卿非蘭芝不娶時捶床大怒……善良、賢惠、知書識禮的兒媳婦蘭芝不卑不亢……孝順而又癡情懦弱的仲卿一臉無奈與心痛……一場激烈的家庭紛爭再現(xiàn)于課堂之上。學生們紛紛感嘆:好一出《棒打鴛鴦》,太生動了,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甚至有學生說:看到蘭芝的婆婆就想起隔壁的張大媽,典型的封建婆婆,她的媳婦生了兩個女兒,她認為是斷了香火就逼迫兒子跟媳婦離婚……
在這個過程,學生體驗了閱讀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同參與,從而完成了對客體的認知。由生活喚起的體驗是最真切的,因生活體驗而生發(fā)的情感是最深切而持久的。這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供了機會。
二、蓄情美讀,“悟”入佳境
童慶炳在《現(xiàn)代心理學》中說:“體驗感悟的對象具有情感性,這情感既有流露于字里行間的作者的喜怒哀樂,也有文本人物的酸甜苦辣;對象的情感性,是體驗感悟的觸發(fā)劑,是體驗感悟的發(fā)動機。”而葉圣陶又說:“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感通了,不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泵雷x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方法,它能讓讀者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蘊含的思想感情,進而“悟”入文本佳境。
1.角色體驗移情讀?!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把握課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師應引領學生披文入情 ,從“角色閱讀 ”開始,移位入情,與文本展開心靈的對話 。
教學《雷雨》一課,在理解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位主人公的性格時,可以采用角色體驗的方式來設計三個朗讀層次。首先,讓學生合作分角色讀,把課文中的人物換成“我”去讀,通過移情于角色設身處地地揣摩、了解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接著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剛才朗讀時的心情,以促進學生挖掘教材及對角色的理解。第二層次出示訓練,通過讓學生加提示語,加上人物說話時的心理、神態(tài),并且融入角色的心理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的朗讀。第三層次是在加提示語的基礎上進行體驗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演讀。角色換位朗讀能引領學生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更切實地體會到周樸園的虛偽、自私、冷酷、殘忍的本性以及魯侍萍正直、善良、剛毅、倔強的本質。
通過角色體驗,變閱讀文本為親身經歷,變旁觀者為當事者,變感悟人物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使閱讀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成長的過程。
2.佳句品味入情讀。讀既有訓練功能,又有情感功能;既可以學習遣詞之功,也可以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所謂“感之于物,受之于心”,即是強調用心去感悟。體驗愈深入,則感悟愈深切。如《我與地壇》一課,有這樣兩句話:“她一個人在園子里走,走過我的身旁,走過我經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母親走過了多少焦灼的路?!苯虒W中可以讓學生讀后思考:“茫然”“急迫”是描寫心情的詞,能和“步履”搭配嗎?路有遠近、寬窄、崎嶇、平坦之分,哪有“焦灼”的路?其實,“茫然”也罷,“焦灼”也好,都是母親心情的寫照??嗝膬鹤右蝗说綀@里去了,兼著痛苦、驚恐的母親哪里能放得下心呢?到園里尋找,一時見不著兒子,怎能不“茫然”?怎能不“急迫”?怎能不“焦灼”?品賞完這些詞句后,把它們再放回原文中用感情讀一讀,想一想人物此刻的心情,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在一遍一遍的入情朗讀、細細品味中發(fā)現(xiàn):“茫然”“急迫”“焦灼”寫出了母親對自己苦命兒子那份深深的愛,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由衷的感激與敬意。
通過品味揣摩,加深體驗,學生進一步走進了人物的內心,走進了課文深處,并且對語言的敏銳程度也提高了。在教學中,對于重點句的理解,教師要穿針引線,巧妙點撥,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得到語言感悟的升華和情感的熏陶。
三、點撥促悟,豁然開朗
體驗感悟是學生的主體性活動,但教師的點撥也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早已是人們的共識,有其合理性,但單純的自我誦讀涵泳,是一種漸悟的過程,參悟所得盡管刻骨銘心,但也有效益不高之虞。而閱讀中的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發(fā)下產生的,古人稱之為“機緣”,也就是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意思是:不到學生心里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時候,不要去啟發(fā)他們;不到他們口里想說出來而不能說出來的時候,不要去啟發(fā)他們。這些“機緣”有些被學習主體把握住了,但大量的卻在不經意間擦肩而過。因此,教師的導悟、促悟必不可少。實踐也證明這種引導、點撥常常會讓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呈現(xiàn)出柳暗花明的教學境界。
1.糾錯促悟啟興趣。教師先故意提出一個錯誤的看法,激發(fā)學生去研究、比較、辨析,使教師的“錯誤”最終得以“糾正”。如教學《陳情表》一課,講到“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來點撥促悟:“李密在這里說他出生六個月父親才見到他,這種理解對不對?為什么?”這兩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經過思考、朗讀,學生紛紛指出這里的“見背”不能理解為“見到李密”,而應理解為“背離我,離我而去,這是死的委婉說法,指棄我而死去。見,由被動句發(fā)展而來,但這里已不再用做被動,類似結構為見諒,譯為我的意思”。這種類型的問題運用得好,能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防“錯”于未然。
2.發(fā)幽促悟點精妙。有些課文的精妙之處很隱蔽,學生往往體會不到。這時,我們就應把那些精妙之處點出來,讓學生于無疑處生疑,進而去深入探究。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的“穿”字,是一個學生司空見慣的字,學生往往會不以為意,教學時可以設計如下問題來點撥促悟:“把‘亂石穿空中的‘穿換成‘插,行不行?為什么?”問題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先是為自己讀課文時壓根兒就沒有想到這些而感到十分驚訝,接下來,便是忙于去琢磨、比較、討論。不久,他們就領悟了:用“穿”更能寫出江岸山崖的直插云霄,顯得更雄渾有力,更能表現(xiàn)蘇軾的豪放風格。這種類型的問題,能培養(yǎng)學生深入品味語言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體驗感悟是一種個體的自覺自得行為,不能告訴,不能灌輸,不能復制,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努力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灑滿體驗感悟的陽光,努力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
參考文獻:
[1]王會權.注重體驗感悟 促進語文閱讀教學[J].寧夏教育. 2007(05).
[2]李娜.在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感悟體驗[J].讀寫算(教研版).2011(05).
[3]周信慧.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情感體驗[J].山西教育(教師教學).2009(06).
[4]王正剛.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與感悟[J].新課程(教研).2011(06).
[5]陶永彬.關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指導[J].考試周刊. 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