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美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生處在特殊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容易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農村中學較之城市有一定差距,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實施對策的介紹,為提高我國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中學 心理健康教育
中學生正處于個體從兒童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生理上迅速成長,但心理發(fā)展卻相對滯后,由于身心發(fā)展不平衡,他們存在著獨立和依賴、沖動和控制、成熟和幼稚等錯綜復雜的矛盾,導致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表現在人際關系緊張、自我評價不客觀、性生理成熟與心理相對不成熟的沖突等方面,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城市、農村在經濟、教育水平上的差距,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已初具規(guī)模,而很多農村地區(qū)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誤區(qū)。許多農村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下,只注重學業(yè)成績,忽視了學生心理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有許多農村教師還存在這樣一些錯誤認識:認為心理健康問題只有城市的學生才會有,認為心理問題是一種富貴病,農村生活節(jié)奏慢,生活單調,農村學生不存在這些問題;對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了解,以致對心理健康的界定及表現認識不清;把心理問題與精神問題等同等。
2.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開展過程中的不盡如人意,甚至有些教育過程還是以學生的智育為主,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和水平低下,如有的學校沒有安排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咨詢室,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培訓,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匱乏,將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可有可無的,對其重視不夠。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途徑單一。由于農村教育的特殊性,許多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比如許多農村的中學已開設了相關的課程,但由于教育體制、師資、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問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及途徑單一,存在注重普遍性忽視個別性或者注重個別性忽視普遍性的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有的注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教師的主體性,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有些僅停留在輔導個體學生心理問題的單純心理咨詢上,忽視了課堂教育、團體輔導等的作用,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縮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
4.師資力量的匱乏。由于城市鄉(xiāng)村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師資力量的匱乏已成為制約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問題。我國許多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員明顯不足,一方面,當前在農村中學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心理學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但由于他們缺少實踐經驗,將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不足,在從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時候缺少教育的時效性。另一方面,由于心理學專業(yè)人員的缺乏,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多為班級的班主任和思想品德教師,他們雖然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發(fā)面相對缺乏,理論和實際也不能很好地結合,這些都造成了我國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滯后。
二、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1.更新和轉化觀念,提高師資水平。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認識,重視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招聘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可以勝任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畢業(yè)生,另一方面,要加強整個教師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例如對全體教職員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講座,使教師能夠系統地接觸和掌握心理學知識、心理訓練的方法,從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樣化。一是注重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識, 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保健知識, 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開設專題講座;另外,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個體心理輔導。二是注重與學科課程的滲透。對學生的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除了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還需要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為人師表的人格魅力, 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三是注重利用農村有利的自然資源, 開展獨具一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農村艱苦的生活條件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意志和挫折教育, 同時還可培養(yǎng)集體觀念、競爭意識、環(huán)境意識和穩(wěn)定的情緒。
3.改革評價方式。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活動不能僅以教師的學科教學成果作為評價指標,也要以學生獲得的啟示、社會實踐能力、情感體驗等各方面衡量教師的工作。改變評價方式,能夠促進教師選擇更科學的教育方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等一切積極因素。學生的教育活動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共同承擔相應的責任,為農村中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動力源泉。學??啥ㄆ谂e辦心理講座、教師家訪等途徑, 加強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讓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