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蓓莉,楊春暉
(梧州市衛(wèi)生學校,廣西 梧州 543000)
內科護理學建立在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之上,是一門綜合學科,涉及范圍廣,內容豐富[1]。我們發(fā)現,目前的護理教育中,知識教育、專業(yè)教育被過度強化,人文教育卻被忽略了。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從這個意義來說,教育的重要本質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是不能從教育中抽出的。作為以維護人類健康為理念的護理教育更不能缺少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單靠增設人文學科的課程是不夠的,應賦予普通基礎教育以綜合教育職能,寓人文素質教育于基礎教育之中[2]。筆者有意識地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將專業(yè)知識和人文知識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實施方法、效果和體會總結如下。
我校中專部二年級護理專業(yè)5班學生72名,年齡16~20歲,均為女生。
筆者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在原有教學目標上增加人文教育目標,并建立相應的考評體系進行考核。如在“支氣管哮喘病人的護理”教學目標中,除了認知目標(掌握哮喘病人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熟悉哮喘病人的護理目標和護理評價;了解哮喘的發(fā)病機制)和能力目標(能夠對哮喘病人進行健康指導;能夠指導哮喘病人正確掌握藥物吸入技術)外,還增加人文教育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職業(yè)道德理念,進行評判性思維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具體考核項目可細化為:(1)支氣管哮喘疾病的好發(fā)人群是12歲以下的兒童,針對病人的年齡特征,護士應如何進行健康教育指導;(2)若病人發(fā)生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病情危急,護士應如何配合搶救;(3)制作哮喘疾病宣傳板報一份;(4)進行一次社會調查,訪問本校護理專業(yè)學生,了解有多少人患有支氣管哮喘,具體情況如何。上述考核項目第一項為獨立完成,第二、三項為小組完成(6~8人為一組),第四項為全班共同完成??己丝煞譃楣P試和口試,也可通過收集資料、病案分析、論文撰寫、社會調查等多項目綜合考評,可由教師考核,也可由學生相互考核。人文教育目標滲入教學目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專業(yè)知識融入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緒調控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醫(yī)德修養(yǎng)水平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
加強人文教育的滲透,不僅有賴于課程教學,還需要融入整個護理教學過程中,甚至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圍。如在講授“肺結核病人的護理”時,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形象及對其描述的句子“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tài)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還有外國名著《茶花女》里的描述“她因疾病的消耗而身體顯得頎長苗條,因時有低熱而臉頰呈深紅的玫瑰色”。通過介紹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學作品對該類疾病病人的描述,導入課程,做到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病人的護理”時,介紹近代生理學奠基人——英國醫(yī)生哈維怎樣用生命換來“血液循環(huán)”學說。將科學家為醫(yī)學獻身、勇于探索真理的故事和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既可使課堂教學氣氛生動活躍,又能讓學生受到人文教育,提高其職業(yè)榮譽感。在練習“體位引流”護理操作時,雖然學生面對的是模型人,但仍要求她們將其當作真實的病人,做到操作前傳遞關愛,如呼喚病人姓名,告知操作目的、方法,征得病人同意取得配合,尊重病人的知情權;操作時注意為病人遮擋保暖,保護病人隱私;操作中嚴格遵守操作步驟,時刻提醒學生每進行一個步驟、更換一次體位都應詢問病人的感受和需求,反復練習使學生養(yǎng)成關愛病人的良好習慣,將人文關懷內化為自覺行動,將情感滲透在操作環(huán)節(jié)中。針對醫(yī)院里由于醫(yī)護人員缺乏人文素質導致的醫(yī)療糾紛進行課堂討論,如在廣東省的一家醫(yī)院,一位病人向護士詢問廁所的方位時,護士毫不客氣地說:“你聞著味兒就能找到了!”這樣的態(tài)度讓病人非常氣憤。這一回答表明了兩個問題:一是護士對病人的不尊重,該護士人文素質差;二是醫(yī)院管理水平低下,廁所氣味居然可以用鼻子遠遠嗅到。還有一些護士在病房用大嗓門說話,旁若無人地談笑,而當病人就某一疾病詢問她們時,她們卻無話可說。這些現象提醒學生不能淡化醫(yī)患之間的人性化接觸,不能以“看病”代替對病人的關愛,以免在治療病人軀體疾患的同時,不自覺地對病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除了在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外,教師的表率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學生和藹可親,注意自身儀表及談吐舉止,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更要多接觸學生,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筆者在教學中遵循快樂教學原則,決不將個人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每天帶著笑容走進課堂,教學中使用幽默的語言,獲得了學生的一致好評。中專學生帶有明顯的“親師性”,教師只有提高自身人文素養(yǎng),才能把蘊藏在專業(yè)課中的人文內涵挖掘出來,真正做到人文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3]。
2.3.1 案例教學法 教師以章、節(jié)為單位編寫病例,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適合學生自學研究的問題,并于課前一周將病例和問題公布。學生每6~8人一組,小組成員進行課前討論,由組長負責記錄各成員的發(fā)言和討論結果,并以書面形式上交。課堂上,教師通過分析病例提出問題,每小組選1名代表回答,回答不足之處由其他組員補充。若小組討論中出現分歧,教師需引導學生答辯,然后對本節(jié)重點和學生回答模糊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與競爭意識。
2.3.2 角色扮演法 選擇特定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分別扮演病人家屬、病人和護士,如制訂糖尿病病人的飲食計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護理禮儀和溝通交流技巧,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和自我介紹,取得病人信任,收集病人相關資料,制訂飲食計劃時要結合病人的具體情況(包括身高、體重、民族信仰等),尊重病人及其家屬的決策權和知情權,與病人共同制訂飲食方案,并提醒其家屬督促病人執(zhí)行。通過角色扮演模擬護理場景,使學生體會病人及其家屬的感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職業(yè)道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護士不僅是病人的直接護理者,還是協(xié)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等,必須加強專業(yè)思想和職業(yè)道德教育。
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表72份,采取不記名形式填寫,收回有效調查表72份。調查內容包括人文教育是否有助于掌握專業(yè)知識、是否有助于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增強評判性思維、是否有助于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選項分別為:很有幫助、一般、沒有幫助。評價情況見表1。
表1 內科護理學滲透人文教育的評價情況[n(%)]
從表1可見,在內科護理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除對“是否有助于增強評判性思維”的認可度較低以外,其他項目的認可度都達到80%以上。
筆者認為,人文教育決不僅僅是給學生講授一些人文知識,更不是生硬地加入專業(yè)知識教學,它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是人文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有機結合,是人文精神的潛移默化。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人文素質不斷提高。
[1]金中杰,林梅英.內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2]華前珍,郭照江.護理專業(yè)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6):476.
[3]李英順.人文教育在護理專業(yè)生理學教學中的滲透[J].吉林醫(yī)學,2009,30(16):1847-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