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克娟
瘢痕子宮二次剖宮產術100例、三次剖宮產21例臨床分析
賈克娟
目的 探討瘢痕子宮對再次剖宮產術以及第三次剖宮產術的影響及預防措施。方法 將第二次行剖宮產術的100例瘢痕子宮產婦以及第三次剖宮產術的21例產婦作為觀察組,將同期行剖宮產的100例非瘢痕子宮產婦作為對照組。對3組產婦的盆腔粘連情況、子宮下段厚度、手術時間、出血量、早產情況、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觀察組盆腔粘連情況、子宮下段厚度、手術時間、出血量、早產情況、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且第三次剖宮產以上指標顯著高于第二次剖宮產指標,P<0.01。結論 瘢痕子宮隨著手術次數(shù)的增多,再次行剖宮產術時,手術難度大、時間長、術中出血多,盆腔粘連重,組織損傷明顯,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幾率高,子宮復舊時間長,對母嬰健康有較嚴重影響,故應嚴格掌握剖宮產適應證,以減少瘢痕子宮的發(fā)生。全民健康教育,做好避孕,盡可能避免多次剖宮產術發(fā)生。
瘢痕子宮;二次剖宮產;三次剖宮產;盆腔粘連;手術時間;產后出血;晚期產后出血;子宮下段厚度;損傷
隨著剖宮產技術的改進,手術安全性的提高,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以及人們觀念的變化,近年剖宮產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再次剖宮產患者越來越多,近年來第三次剖宮產患者也呈現(xiàn)明顯增多趨勢,雖然剖宮產是解決難產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對母嬰并非絕對安全,其并發(fā)癥和后遺癥不容忽視,尤其二次手術、三次手術時面臨的進腹困難及腹腔臟器的損傷、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風險也隨之增加,手術難度大、時間長、術中出血多等[1,2],本文就針對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2012年二次剖宮產、三次剖宮產患者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瘢痕子宮第三次剖宮產手術病例21例(觀察組1)及第二次剖宮產手術病例100例(觀察組2)進行觀察,并取同期100例非瘢痕子宮剖宮產術100名患者作為對照組,孕婦年齡:二次手術21~42歲,平均31.6歲;孕周30~41+5周,平均38+1周;三次手術28~42歲,平均33.1歲;孕周31~40+5周,平均36+3周;入院后均未試產,在椎管內麻醉下行剖宮產手術。觀察盆腹腔粘連情況、手術時間、子宮下段厚度、出血量、早產、新生兒窒息情況等,三組比較有明顯差異。
1.2 方法 觀察組及對照組均采用傳統(tǒng)的剖宮產術式,三組手術均由經(jīng)驗豐富的臨床婦產科醫(yī)生擔任,手術熟練程度無差異,本次手術觀察盆腹腔粘連情況、手術時間、子宮下段厚度、出血量、新生兒窒息情況、晚期產后出血、子宮切除情況等進行比較。
2.1 第二次與三次剖宮產手術時間、子宮下段厚度、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等的比較,見表1。
表1 第二次與三次剖宮產手術情況對比
由表1可知,第三次剖宮產較第二次手術比較,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子宮下段厚度明顯變薄,粘連程度重,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早產、新生兒窒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第三次與第一次剖宮產手術時間、子宮下段厚度、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等的比較,見表2。
表2 第三次與第一次剖宮產手術情況對比
由表2可知,第三次剖宮產較第一次手術比較,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子宮下段厚度明顯變薄,粘連程度重,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早產、新生兒窒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第二次與第一次剖宮產手術時間、子宮下段厚度、出血量、新生兒窒息等的比較,見表3。
表3 第二次與第一次剖宮產手術情況對比
由表3可知,第二次剖宮產較第一次手術比較,手術時間明顯延長,子宮下段厚度明顯變薄,粘連程度重,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等發(fā)生率明顯升高,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早產、新生兒窒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我國剖宮產率呈快速、持續(xù)上升,二次剖宮產、第三次剖宮產術患者也越來越多,瘢痕子宮剖宮產的相關問題也引起臨床關注[3],瘢痕子宮再孕合并前置胎盤、分娩時子宮破裂、早產的風險增大,二次手術、三次手術時面臨的進腹困難及腹腔臟器的損傷風險、產后出血量增多、手術時間長,患者恢復困難、感染等也隨之增加,多次的盆腔、宮腔操作史,無菌性粘連、炎癥發(fā)生率增加,對再次手術的影響頗大,損傷、子宮切口愈合不良、感染、晚期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增加,再次行剖宮產術時,手術難度大、時間長、術中出血多,盆腔粘連重,組織損傷明顯,新生兒窒息、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幾率高。故應嚴格掌握剖宮產適應證,盡可能的降低剖宮產率,以減少瘢痕子宮的發(fā)生。減少再次剖宮產給母兒造成的不良影響,盡可能避免第三次剖宮產術發(fā)生[4]。加強孕期保健和高危妊娠的管理,對瘢痕子宮再次妊娠的人群進行系統(tǒng)管理,建立高危檔案,進行孕期指導,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1] 蔣小亞,陳曉云.104例剖產率及指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4,19(2):54-55.
[2] 秦惠基譯.剖宮產率上升的利弊.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分冊,1987,3:136.
[3] 鄭采微,余作黔.剖宮產后再次足月妊娠催產素催引產初探.實用婦產科雜志,1994,4(3):194.
[4] 鄭大為,梅秀云.985例剖宮產后再孕的處理.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1998,3(2):167.
461000河南省許昌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