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圣中 余小芳
實行干部培訓服務外包就是打破壟斷,將培訓服務外包給優(yōu)秀的培訓機構。這毫無疑問是對當下干部培訓工作的一個重大改革,對既有的培訓模式和格局形成巨大沖擊。
近年來,為提升干部培訓質量,四川省探索培訓項目“服務外包”,通過引入競爭,面向社會公開比選干部承訓培訓機構。這一做法,有力地打破了過去干部培訓“定點定向”的傳統(tǒng)模式。
最近,四川省委組織部又發(fā)布公告,將2013年的8個干部培訓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比選承訓培訓機構。這8個培訓項目包括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戰(zhàn)略、新農村建設與農業(yè)現代化、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與社會工作等專題。這一公告更標志著,四川在干部培訓服務外包方面走向了成熟和規(guī)范的階段。
四川的干部培訓服務外包,是一次干部培訓工作方面的重大改革,它對于既有的壟斷式培訓是一次重大突破,同時在培訓方法和手段上,也是一次聰明的選擇。這將對于未來四川,乃至全國的干部培訓都會帶來明顯的鯰魚效應,推動干部培訓的大發(fā)展。
干部培訓服務外包對于既有的壟斷式培訓是一次重大突破,同時在培訓方法和手段上,也是一次聰明的選擇。
干部培訓歷來就是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以及其他類似機構的壟斷性業(yè)務,不管你培訓得好與壞,培訓內容是否符合社會需要,符合各級干部的個人要求,培訓的機構和培訓的老師總是那些單位和那些人,被培訓者沒有選擇。這就導致在干部培訓方面的壟斷化,及其帶來的低效和低水平問題,有些地方甚至出現走過場的現象。
實行干部培訓服務外包就是打破壟斷,將培訓服務外包出去,外包給所有合格的培訓機構,包括各類培訓機構、不同的大學,甚至香港乃至國際的知名大學。這毫無疑問是對當下干部培訓工作的一個重大改革,對既有的培訓模式和格局形成巨大沖擊。
過去理所應當的培訓主體變成了選擇之一,不再享有特權。這樣做首先對學員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可以讓學員選擇更加有水平的、培訓質量高的機構來進行培訓,可以幫助他們學到更加有實際意義的知識和思想。
一些國際知名大學和培訓機構,不僅有著科學的培訓方法,也有著更加前沿的培訓內容,對我們長期在一線埋頭實踐的公務員來說,對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思想水平,有著非常切實的幫助。這些機構能夠從不同角度帶來新鮮知識和資訊,能夠帶來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讓接受培訓的公務員得到有效的提升。
服務外包對既有的公務員培訓體系,包括黨校、行政學院在內的機構都有著強大的沖擊,迫使他們改變既有的培訓工作模式,接受挑戰(zhàn),自覺自動地進行變革,吸收更加先進的知識和方法,用更新鮮活潑、實在有效的培訓吸引更多的培訓對象。這對提升公務員培訓工作的總體水平,也有著重要的幫助。
當然,服務外包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提升干部培訓的專業(yè)化水平。干部培訓工作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涉及到許多工作領域、工作方法、知識體系和思想觀念。所以,一成不變的培訓內容是不能適應專業(yè)化需求的。服務外包出去,可以吸收更多的專業(yè)化培訓機構來參與培訓,他們有著科學的培訓系統(tǒng)和培訓技術,能夠運用各種專業(yè)化的方法和手段來提升公務員的能力和水平。
尤其是目前的干部隊伍中,大批“70后”甚至“80后”干部進入領導班子。他們思維活躍、綜合素質好、求知欲旺盛,但走上新的領導崗位、接手新的工作后,往往出現“知識恐慌”、“本領恐慌”。他們在新的國家戰(zhàn)略,如新型工業(yè)化、新型城鎮(zhèn)化、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等方面還存在不足,他們對這些知識也是如饑似渴。所以,引進這些先進的教育機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大福利。
干部培訓是一個高度科學化的工作,不僅僅要注意方法和手段上的革新,更要注重內在和精神的革新。如何提升干部隊伍的服務理念和品質修養(yǎng),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這是未來干部培訓工作,真正實現自我升華的關鍵。
干部培訓服務外包可以滿足當前經濟社會迅猛發(fā)展,各種復雜的客觀情況層出不窮的現實需要。但是,如果不從根本上進行干部培訓的改革和提升,僅僅是技術上的變化,并不能解決當前干部隊伍中出現的問題。
當前,干部隊伍中的最大問題是服務理念滯后,對社會關懷度不高和責任感不強;個人品格修養(yǎng)還不夠純潔和高尚,腐敗問題非常嚴重。所以,如何改變這些問題,提升干部隊伍的服務品質和品格修養(yǎng),才是需要特別強調的問題。
首先在服務理念方面,需要轉變干部隊伍中長期存在的官僚主義和高高在上的官老爺作風,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仆意識。盡管我們在日常的宣傳中也強調這一意識,但是由于培訓內容層次不高,缺乏充分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需要專家從理論高度上深度解析,并傳授給我們的干部,讓他們從內心深處,領會這一理念的內涵和力量,從而真正能夠接受服務理念,并轉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另外,要對這一服務理念的內涵進行科學和恰當的解剖,這一服務理念至少包括身份平等觀念、公共責任觀念、公共團體精神和專業(yè)服務觀念等內容。需要從哲學、倫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多個角度進行深度解釋,讓我們的干部理解,這是公務人員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服務理念的培養(yǎng)不是一次灌輸,而是長期的學術關懷,是對干部思想和靈魂的啟迪,是深層次的思想交鋒與生命成長。所以改變意識形態(tài)灌輸,轉變落后的政治說教,運用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成果,和人類文明中的偉大知識資源,來喚醒這些干部才是培訓的重中之重。
與服務理念密切相關,干部的品格修養(yǎng)也是重要內容。干部不是一個享有特權的特殊身份,而是履行公共職務賦予的公共職責的公共人。所以,擁有公共人必備的基本品格修養(yǎng)是公務員和干部隊伍的前提,應該特別注意對其進行培訓。
首當其沖的品格修養(yǎng)是法律精神。我們常說“無法律,不行政”,但是在現實中,真正要形成這種意識是非常困難的,大多數人都是口頭說說而已,在行動中并不尊重這一基本準則。
所以,對干部品格修養(yǎng)的培訓要注意從這方面入手,讓干部逐漸養(yǎng)成法律意識。不是那種簡單化的法律培訓,而是學術性的、研究性的、真正從思想深處去體認和知曉的法律精神。不僅要培訓相關的法律條款,而且需要培訓法律研究的經典文本,提升其對法律的深刻認知,在生活中逐漸培育法律精神。在培訓服務外包中,也可以將這一培訓工作外包給專業(yè)的、有成就的、工作有效的機構和團隊,保證在這方面取得真正的效果。
第二種品格修養(yǎng)是公共精神。這種精神的培養(yǎng)也需要進行深度教育,而不是表層的說教。要委托和外包給專業(yè)機構聘請高水平的教授解說與傳授,讓干部們從靈魂深處認識到這一價值的美好與珍貴,從而養(yǎng)成這樣的品質。
公共精神不是一時的,也不是局部的,而是長期養(yǎng)成的,關乎到公共服務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一培訓是長期的艱苦的工作,需要逐漸循序漸進、慢慢積累而成。而且這一培訓更加要注重實際鍛煉,可以讓我們的干部走向社會,多多參與公共服務組織,志愿者組織,在從事志愿者服務工作中慢慢鍛煉提升。
當然,除了這些品質以外,作為公共服務的領導者、組織者與推動者,需要更多的、更良好的品質才能勝任這些工作。這些品質包括注重實際的行動主義精神,注重個人權益的平等尊重精神,注重弱者救助的社會關懷精神,注重生態(tài)和諧的自然主義精神等。這些品質修養(yǎng)都需要經過較長時段的培育和養(yǎng)成,這樣才能鍛煉和培養(yǎng)出,真正合格的、高水平的、符合需要的干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