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北40公里處的黃河干流上,水庫最高運用水位275米,設計總庫容126.5億立方米,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程開工。2001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09年4月,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是國家“八五”重點建設項目,被中外水利專家稱為世界上最具挑戰(zhàn)性的工程之一。
小浪底水庫面積達272.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69.42萬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年平均發(fā)電量為51億千瓦時;每年可增加40億立方米的供水量。小浪底水庫兩岸分別為秦嶺山系的崤山、韶山和邙山;中條山系、太行山系的王屋山。小浪底水利樞紐與三門峽、陸渾、和故縣水庫聯合運用,可以使黃河下游防洪標準從目前的不足百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可以不使用北金堤分洪區(qū),從而避免了滯洪區(qū)內16.7萬公頃耕地、140多萬人口和中原油田的巨大淹沒損失;對其他洪水也可起到削減洪峰的作用,大大緩解花園口以下的防洪壓力。同時,可基本解除下游凌汛的威脅。小浪底水庫還可以利用其長期有效庫容調節(jié)非汛期徑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業(yè)供水、灌溉和發(fā)電。它處在承上啟下控制下游水沙的關鍵部位,控制黃河輸沙量的100%,可滯攔泥沙78億噸,自2002年以來的調水調沙運用,黃河下游主河槽得到全面沖刷,主槽過流能力從2002年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至目前4000立方米每秒,有效減緩了下游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