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惜
(廈門理工學院商學系,福建廈門361024)
和諧校園講究的是和諧關系,只有老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之間有融洽的關系,才能讓校園有更加融洽的氛圍。大學校園的師生關系一直是教育者關注的焦點,也是研究的重點,推崇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讓管理變得更有實效。目前我國的師生關系總體比較和諧,社會對于其關注度也比較高,這讓老師的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是畢竟師生之間考慮的角度不同,就會存在摩擦,甚至導致矛盾的產生。作為工作在第一戰(zhàn)線的輔導員,對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最有感觸,因為輔導員直接面向學生,與學生日常的交流比較多,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輔導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時,需要發(fā)揮一定的職權,這樣才更加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1]。
由于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落實,在構建和諧校園的形勢下,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有著比較融洽的關系。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個性化發(fā)展,大學生的思想更為先進,他們并不安于現狀,勇于創(chuàng)新,一些輔導員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這就導致輔導員與大學生的關系出現了一些矛盾,使得兩者的關系變得表面化和形式化,這對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來說十分不利,從而致使學校沒有融洽的氛圍,不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
高校輔導員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出現不和諧的原因比較復雜,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第一,社會變革而引起的不和諧因素。在新時期,高校的主要目標是進行課改,需要學生能夠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但是學生處于叛逆期,往往不按常理出牌,這就會導致雙方的矛盾出現;第二,教師的自身修養(yǎng)不足,在一些教師的頭腦中,只有嚴師才能出高徒,而且這種思想很難被改變,這就致使他們對于學生的教育方式就是吩咐,學生的任務就是無條件的服從。但是學生會有這樣的一種想法,就是交了學費,就是要讓老師按照自己喜歡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一旦不喜歡就要進行反抗,他們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尊重,這就會導致交流出現問題;第三,一些老師沒有一定的修養(yǎng),具體的表現是缺乏職業(yè)道德,只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有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導致雙方出現矛盾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解決。高校分給教師的任務比較復雜,而且工作任務都停留在表面,這就導致教師沒有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讓教師的觀念陳舊,導致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與學生在很多觀點上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第四,雖然同為大學生,但是在理解能力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大多數學生都是不懂得感恩,只是在一味的索取,這就導致他們的自我傾向問題嚴重,不會尊重教師,這些都是導致師生不和諧的根本原因[2]。
高校輔導員制度最早出現在20世紀的50年代,當時需要輔導員主要是為了改造學生的思想,進行政治工作的動員,能夠在主流思想上有一定的把握。在1978年高考恢復之后,國家教育部就尋找了一批專業(yè)素質比較高的、具有一定思想覺悟的人員,讓他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教育。但是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輔導員的任務在某些程度上有了一些轉變,雖然思政教育工作仍然是他們的工作重心[3]。輔導員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體現出教育事業(yè)的重要性,能夠讓黨的基本方針有明確的執(zhí)行防線,讓學生有正確的政治信仰。另外,輔導員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糾正,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的思想行為,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新時期下,對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更加嚴峻的考驗,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上的教育之外,還要負責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樣才能服務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大學之中培養(yǎng)一定的能力素養(yǎng)。輔導員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這樣才能幫助學生解決最根本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好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
通常而言,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都是由輔導員進行傳達,輔導員需要學生的配合,這樣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同樣,學生對于學校有任何的意見也是由輔導員進行反饋,這樣在無形之中,輔導員就成為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因為學生的心理發(fā)育并不成熟,這就會導致他們在處理一些問題時,缺乏一定的思考能力,沒有判斷是非的基本能力,有時會違背學校的一些校規(guī),甚至是與校規(guī)唱反調,這些都使學校的管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時輔導員就要做好思想疏通工作,將學生心中的不滿解開,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關心他們。當然對于學生所反饋的意見,輔導員也不能一味的否決,還要有選擇的將其中的一些意見向上級領導反饋,表達學生對于學校的意見[4]。這只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因為只有學生學習,才能談得上師生關系,因此輔導員還要溝通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的關系,這樣對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具有一定的作用。通過和任課教師進行溝通,就能讓學生更有效率的上課,從而協調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兩者都能夠在滿意的狀態(tài)下學習和工作。通過輔導員搭建的平臺,就能夠讓師生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對于構建和諧校園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在學生的心中,輔導員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他們往往記不住專業(yè)教師的姓名,記不住專業(yè)教師的容貌,但是他們能夠記住輔導員的姓名和長相。在生活上遇到任何的困難,他們都會像輔導員求助;在心中有任何疑問時,也能夠將輔導員作為自己的真心朋友,彼此傾訴心聲。鑒于這樣的背景,輔導員能夠從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對和諧師生關系進行分析,學生也能夠在輔導員的教導下,有能力的提升,這樣對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改變學生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和方法。
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需要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輔導員在高校的管理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是學生最為信任的導師,因此輔導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需要從輔導員做起,主要有以下幾個對策:
學校需要重視輔導員的工作,對于學生工作有更大的關注度,這樣可以讓輔導員有地位上的提高。同時高校在選擇輔導員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國家的標準,選出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輔導員團隊,這樣輔導員就會具備比較高的素質,能夠認真對待學生的一切。通過這樣的安排,能夠讓輔導員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由于輔導員對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需要加大對輔導員的培養(yǎng),讓他們定期參加培訓,這樣能夠提高輔導員的理論素質和實際操作的能力。學校應該提高對輔導員的重視程度,為他們營造和諧的氛圍,這樣輔導員在工作中就會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諧校園的構建就指日可待[5]。
對于學校而言,要想構建和諧校園,就要加強校園文化的建設,端正學校的校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氛圍。例如輔導員定期開展與禮儀相關的講座,這樣能夠豐富校園的文化活動,讓師生在高雅的校園文化之中,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改善雙方的關系。當然,如果高校能夠為和諧師生關系建構一些激勵機制的話,也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一些典型事件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這樣能夠充分宣傳學校的風氣,讓師生共同追求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不和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師生雙方缺少必要的溝通,學生不信任教師,教師也不愿意深入到學生中去,這就導致了雙方的矛盾。因此這就需要輔導員在其中搭建橋梁,通過引入對話機制,讓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了解。例如教師可以定期與學生開展交流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之后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但是在對話的過程中,要以平等的姿態(tài)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真誠的空間,讓彼此有交談的欲望。當然這種對話也不僅僅局限于口頭形式,可以通過傳紙條、QQ等方式進行交流,這樣就能真正地解決一些問題,從而實現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6]。
輔導員應該走入學生之中,以平等的觀念對待學生,不以人論事,在交流的過程中,保證尊重學生,對學生愛護有佳,這樣能夠拉近師生彼此的距離。輔導員要了解學生的性格,將一些學生的特點告知任課教師,這樣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進。教師要有責任心,要把學生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在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能夠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思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系和真誠,從而認可教師的工作,達到一種關系的和諧。
師生關系不融洽,問題不能全部歸結于教師,不能忽視其中另外的一個重點就是學生。作為學生需要加強自身的約束能力,在行為等方面進行控制,這樣就能讓教師對學生的情緒有所改變。學生對教師要有最起碼的尊重,不能只關注學習,在個人修養(yǎng)方面需要進行改進,這樣才能讓自己成為一名講文明的大學生。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需要有較強的集體觀念,只有學會團結,才能將集體利益看得更重,在發(fā)生沖突時,首先考慮到集體的利益,這樣就會淡化矛盾,與教師和諧相處,這一點也十分重要。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融匯成為教學力量,讓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愉悅的心情,讓同學在聽課的過程中,有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這就是一種無形的資源。堅持把學生作為工作的重心,就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那么高校就能完成育人的使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思政教育變得更加流暢,讓和諧校園的構建成為可能,進而影響到和諧社會的建設。
[1]楊云舟.注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從”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想到的[J].云南教育,2004,(28).
[2]張家軍,馬吉宏.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含義、特點及建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2).
[3]邵曉楓,廖其發(fā).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內涵[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4]張瑛.論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師生關系[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19(2):172~173.
[5]周霞,李克林,陳鴻.從管理效能視角構建學生工作中的師生關系[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2008,9(3):95.
[6]Jinfa Cai.A Cognitive Analysis of U.S.and Chinese Students’Mathematical Performance on Tasks Involving Computation[M].Simple Problem Solving and Complex Problem Solving,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