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逸斐
(空軍杭州航空醫(yī)學鑒定訓練中心 310013)
暈針是由于精神緊張而造成暫時性腦缺血引起的短時間失去知覺和行動能力的現(xiàn)象,又稱暈厥[1]。一般在注射時或注射后幾分鐘內(nèi)發(fā)生。輕者有心慌、頭暈、乏力、惡心及手足發(fā)麻等,一般平臥休息一會兒就可恢復正常;重者面色蒼白、體力不支、暈倒、手足冰涼、出冷汗、心跳加快、惡心嘔吐等,甚至失知覺、呼吸變慢、瞳孔散大等。在抽血體檢人群中,時有發(fā)生暈針情況,主要是由于體檢者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抽血存在恐懼、緊張的情緒。對此,我們對體檢者采取靈活個性化的語言交流、實施人文關懷、進行心理疏導,最大限度減輕他們的痛苦,使體檢者戰(zhàn)勝心理障礙,有效預防體檢者發(fā)生暈針。
1.暈針體檢者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
(1)緊張害怕:抽血前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擔心抽血疼痛,會影響健康。
(2)敏感多疑:對疼痛更為敏銳,痛覺加劇,有的體檢者認為抽血會引起貧血和低血壓,誤認為血液不會再生,擔心護士技術問題針頭和注射器會傳染其他疾病。
(3)人格特質(zhì):與體檢者N類人格特質(zhì)有關,其個體感受性高,遇到刺激有強烈情緒和軀體反應,而注意能使人感受性提高,個體感受性還與刺激物的性質(zhì)、持續(xù)時間、個人當時的功能狀態(tài)如情緒狀態(tài)、個人意向、生理狀態(tài)等密切相關[2]。針對有猜疑、恐懼心理者,或針刺時哭笑、驚叫、顫抖、躲避、肌肉痙攣,伴有瞳孔、血壓、呼吸、心跳、皮溫、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內(nèi)分泌功能改變者。均可作預先心理預防,以避免出現(xiàn)暈針等不良反應。
2.對暈針體檢者的心理干預措施
(1)觀察:體檢者面部表情有無皺眉、咧嘴等,身體動作有無緊繃、發(fā)抖、扭頭不敢看,傾聽體檢者語言是否怕打針、有暈針史及自述很緊張。如果有上述現(xiàn)象,做好心理干預準備。
(2)溝通:主動與體檢者交流,做到"請字當頭,微笑服務",建立倆良好的護患關系,說明可能出現(xiàn)的針刺的感覺程度,以取得體檢者的信任和配合。正確解答體檢者各種疑問,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和誤解,打消對采血的恐懼感。
3.放松
(1)松弛訓練引導體檢者回想一些較開心的事情,放松心情或冥想自己身處在大自然環(huán)境懷抱中。對好靜、壓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內(nèi)向的體檢者,令其凝視某物體,待其完全進入自我冥想(入靜)狀態(tài)后,始行進針。
(2)轉(zhuǎn)移注意力分別根據(jù)體檢者性別、年齡、職業(yè)、文化程度等情況,交談一些體檢者比較感興趣或者有關其職業(yè)方面的問題,可提出一些讓體檢者思考或感興趣的問題,如對于老年體檢者,講到自己的親屬總有講不完的話題。除了給予體檢者一些適當?shù)陌参恐猓蛇M行簡單的相關健康知識宣教,以便分散體檢者的注意力,促進局部組織放松。
(3)聽音樂聽輕音樂能使人緊張心情松馳,提高認知能力,緩解軀體及精神痛苦,降低緊張程度,有效降低暈針發(fā)生率[3]。在體檢中播放古箏、二胡等輕音樂,可使抽血體檢者焦慮、精神緊張情緒在舒緩的節(jié)奏中安定下來。從而達到心理輔助治療的效果。
4.操作熟練盡量選擇彈性好、粗直的血管,采血護士要技術精湛、動作輕柔,做到一針見血。減少因反復穿刺引起體檢者緊張、害怕心理。
5.環(huán)境舒適 創(chuàng)造安全、舒適、良好的環(huán)境。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采血室每天消毒一次,實行一人一針一管一帶一巾,防止交叉感染,給體檢者減輕心理負擔;保持采血室空氣流通,因為氣壓低、悶熱季節(jié)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有效呼吸障礙而導致發(fā)生暈針。
6.有暈針史的體檢者的護理
(1)實行靈活個性化語言交流的方式主動、熱情與體檢者進行交流,向體檢者耐心解釋,交待采血過程和采血后的配合;采血時采用支持鼓勵、激勵療法進行言語誘導。如身邊有親友、朋友、同事等一起前往,要求其他人給予支持和鼓勵。
(2)采取平臥位坐位時血液蓄積于下肢,回心血量減少,收縮壓下降,影響腦部供血而致暈針。平臥位可增加腦部供血供氧。有利于體檢者身體放松,減輕心理負擔,可有效減少暈針的發(fā)生。
(3)熟練完成操作選擇穿刺技術過硬的護士嫻熟快速地完成操作,操作過程中密切注意體檢者面色、意識等反應和變化,特別觀察有無"暈厥感覺",同時應備有葡萄糖、溫開水及搶救物品和藥品。
健康體檢者涉及各年齡,各文化層次,各種職業(yè)的人員,需要護理人員敏銳的觀察力,迅速果斷的判斷力,以針對不同體檢者做出令其滿意的護理干預。通過對暈針體檢者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在分散其注意力的情況下,可以靈活、出其不意地完成采血過程,最大限度地改善并有效減少暈針的發(fā)生率,提高體檢質(zhì)量。
1 鄺賀齡.內(nèi)科疾病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755.
2 戴曉陽.護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8.
3 吳紅艷.歡笑是最好的治療[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2,2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