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蓓蓓
(江蘇省南通市平潮高級中學,南通 226361)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狈材芗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都能轉化為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因此,如何使學生的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tài)度,是值得每個美術教師深思的問題。本文談談筆者的認識。
興趣是指“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能否維持不取決于興趣產(chǎn)生時的強度,而決定于個體對認識這一事物或從事這一活動達成度的心理預期。在美術教學中應通過適當?shù)膬热菖μ岣邔W生興趣的達成度,使學生具有獲取成功的心理預期。所以讓學習內容成為維持學生興趣的必備載體,是維持持久興趣的關鍵。如,在學習《又畫又做又印》時,我結合學生的特點,將學習內容改為紙版畫——卡通形象,以學生成長過程中所熟悉、喜愛的卡通形象為載體,讓學生通過欣賞紙版畫作品,探索制作紙版畫的方法,了解紙版畫的特點,從而設計出自己喜愛的卡通形象并制作成紙板畫,使學生從制作的過程中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使最初激發(fā)出來的興趣得到了維持和增強。
學生是的主體,通過多樣的教學活動,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通過活動維持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我們讓美術課堂教學走進多媒體教室,由教師布置學習內容,讓學生上網(wǎng)并下載與學習有關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我們有效地將學生分組,布置相應課題,然后進行討論、甚至是辯論;我們組織靈活的競賽活動,充分利用競賽杠桿,將學生的參與熱情推向高潮,使興趣空前濃烈。我們在學習《泥土的生命——古代陶瓷》時,我分成兩大組,開展看短片搶答的活動。問題如下:
1.陶器的產(chǎn)生與什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火的使用)
2.中國最早的原始陶器出現(xiàn)于哪里,距今大約多少年?(江西省萬年縣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巖、距今萬年以上)
3.原始青瓷出現(xiàn)于哪個朝代?(商代)
4.真正意義上的青瓷出現(xiàn)于哪個朝代?東漢)
5.陶器與瓷器間的關系是什么?(瓷器是由陶器演變而來的,是對陶器的完善。)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氣氛空前的活躍,這種競賽杠桿和激勵機制將學生的興趣調動到了極致,讓學生既獲取了知識又獲得了無限的樂趣,學習興趣得以長時維持。
從某種意義上說,興趣的激發(fā)是短期和相對簡單的,而興趣的維持卻是長期而艱巨的。沒有興趣的維持,可以說興趣的激發(fā)是徒勞的。在興趣維持過程中,采取小步子,螺旋式,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的興趣經(jīng)歷由表入里、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是興趣培養(yǎng)與維持過程中始終要注意的策略之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靜靜地等待學生的興趣之花的開放。切忌急于求成,拔苗助長,使學生的興趣之火熄滅在萌芽狀態(tài)。
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美術作品具有直觀性特點,它可以直接地反應學生的水平,如造型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能力等,因此在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評價時,不能簡單化地給一個分數(shù)或等第,要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進行正確的歸因分析。因為歸因直接影響人的情緒、自信心、行為預期、個性發(fā)展以及后續(xù)行為的動機。要通過歸因分析,引導學生不要一味強調客觀原因,更主要的是要尋找主觀原因。因為這是學生自身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即使努力了成效不明顯,也不至于怨天尤人。所以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歸因教育,可以讓學生找到主觀上可以努力的方向,產(chǎn)生維持興趣的不竭動力。
與其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到不如說“成功是最好老師”,學生在獲取成功后所產(chǎn)生的愉悅情緒和對更大成功的渴求,是除更大成功之外任何事情都無法激發(fā)出來的。因此,在興趣的培養(yǎng)與維持過程中,學生的成功體驗,是興趣升華的先決條件,它能讓學生由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由小的成功邁向更大的成功。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常開展以下活動讓更多的學生感受成功:①特長生書畫展、賀卡設計展,黑板報評比競賽等;②用學生動手繪制的作品裝扮校園,如校園走廊、餐廳、會議室等;③學校有關重大活動由學生攝影小組的負責拍攝,并舉辦攝影展;④學校體育比賽(校運動會)的宣傳海報由學生電腦美術興趣小組策劃、宣傳等。如此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雙手美化他們的環(huán)境、美化他們的生活、美化他們的人生,使其藝術才華得以充分展現(xiàn)。這樣既做到學以致用,又美化了育人環(huán)境;同時鍛煉了學生由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到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所獲得的成功體驗不僅使興趣得到了升華,也同時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令世人矚目,國人驕傲,而美術文化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但是,當今社會上的一些現(xiàn)象令人擔憂。比如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西方文化,而中國民族文化在當代中學生中卻受到了較大的沖擊。有道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培養(yǎng)學生在美術作品中賦予愛國情懷,是興趣升華的情感基礎。我們在欣賞優(yōu)秀作品時,可結合畫家的愛國故事來教育學生,培養(yǎng)愛國情懷。如在欣賞齊白石的《蝦》時,我給學生講齊白石閉門謝絕日本及漢奸的故事。齊白石在自家門上書寫“中外官長要買齊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齊白石以在門上畫深水中的蝦來表明心跡。通過講解藝術家的故事,讓學生知道了一個藝術家可以通過作品抒發(fā)自己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懷,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總之,興趣的維持與升華是美術教學中的一個永恒的課題,對這一課題的深入研究,將給美術教學改革帶來深遠的影響,謹以此文求教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