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昉初 楊四潮
語文教學應注重美育的發(fā)掘與滲透,從而激發(fā)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作用,最終在聽說讀寫全方面提高學生對語言理解和表達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實現高效課堂的終極目的。
審美教育能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語文課本和讀本中有很多充滿了詩情畫意,引人入勝的作品。作者把美的內容溶入到文章中,把學生引入美的境界中去,讓他們張開理想之帆,馳騁在美的海洋之中,去發(fā)現美、探索美和創(chuàng)造美。
語言是思維的物化,透過或絢爛至極或質樸清新的語言,我們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藝術才華和對語言文學的高遠追求。所以說,精美的語言十分重要。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王勃的《滕王閣序》文辭雅致,修辭華麗,情韻豐厚,辭采華美的表象之下,蘊含著濃濃的情韻之美。作者行文不尚雕琢,雖工巧,但因情真意切,感情飽滿,故較少典故堆砌之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語言都樸實清新,精美生動,讀來令人陶醉其中,余味無窮。發(fā)掘文中的語言美還要關注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因為這也是使文章語言更見活力、情趣盎然的重要因素。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運用了許多精彩動人的修辭手法,他筆下淡淡的月光、田田的荷葉、脈脈的流水、裊娜的荷花、漂浮的輕霧,筆墨不多,而光、影、聲、色俱在眼前,繪出了一幅空靈的荷塘月色圖??梢姡灰浞职l(fā)掘文中的語言美,就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遠勝語文,這一點毋庸置疑!語文閱讀教學還可以利用語言中的音樂美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來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陶冶他們的性情,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精神,促使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柏拉圖也曾說過:靈魂應該用音樂進行教育。就是因為音樂更容易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
文學就是人學。人有美丑之分,文學作品中的人物也不例外,美和形象聯(lián)系在一起,離開了形象就談不上美和美感,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著統(tǒng)治地位,美是在個別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比?,《丹柯》中的丹柯為拯救族人勇于犧牲自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邊城》中的翠翠善良質樸,天真可愛,是美少女的化身;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那個外貌奇丑的敲鐘人,由于他的心靈潔白無暇,他的形象在人的心目中卻永遠是美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她的勇氣震撼了世界,她的夢想讓人們更加熱愛生命和生活。
文學作品中的丑角也有欣賞的價值,它可以讓我們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去分辨美丑,去褒揚美,貶斥丑。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蹲兩垺分械膴W楚蔑洛夫等喜劇人物形象會讓讀者怒目痛斥,然而,盡管他們是丑惡的,但在藝術美中也可以轉化為肯定性的審美價值!正如果戈里說的“難道對卑鄙無恥的人入木三分的刻畫,不也就在描繪誠實的人的形象嗎,在一個天才的手中,一切都可以成為達到美的工具!如果只要善于駕馭服務于美的高尚思想的話?!彼裕谡Z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品鑒文章中的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體會他們的形象美,領悟作者美的藝術手法,就能啟迪學生美好的心靈,使之受到美的教育。
文學是以情感人,以情動人的。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往往包含著濃烈的審美情感?!懊烙龑τ谂囵B(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教育和改革發(fā)展綱要》)要想學生從身邊發(fā)掘自己感興趣的寫作對象,寫出真情實感,寫出打動人們心靈的好作品,在語文教學中,就應力求創(chuàng)造傳情的感染氣氛陶冶學生,讓作品所展示的真實、感人的形象去打開他們心靈的大門,在沁人心腑的美的熏染中感化學生,愛作者之所愛,憎作者之所憎,達到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高度統(tǒng)一。
文學作品除了給人美的愉悅和情感的感染外,還具有啟迪人,教育人的作用,它通過藝術形象所展示的社會生活的畫面,幫助人們掌握和認識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人們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在欣賞中領悟到某種生活的哲理。因此,注意發(fā)掘文學作品中所含的生活內涵,用深刻的、能震撼人心的藝術形象和生活圖景所蘊含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意義,給學生以深深地啟示,從而使學生獲得強烈的美感。
當代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把美育貫穿到語文教學中去,通過審美的過程,影響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發(fā)展他們的認識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