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摘要]主體性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追求,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主體性的實現(xiàn),是現(xiàn)代教育的嶄新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理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學生的主體性是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的,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關鍵詞]新課改 信息技術 教學 學生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3(a)-0242-01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一場全球性的信息化革命正在教育的各個領域迅猛的展開。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的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較有其特殊性,需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起一個引導的作用。相關的理論知識講解完成后,讓學生親自動手,上機操作練習,來檢驗掌握的程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主體性教學是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追求,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學生主體性的實現(xiàn),是現(xiàn)代教育的嶄新模式。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受到了空前的關注。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學科,理應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教育中的主體性是指學生在主體意識指導下,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的能動性。學生的主體性是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的,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首先,教師要充分考慮,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1)精心備課。備課包括集體備課和自主備課。對于集體備課,教師在學校教務處和各教研組的統(tǒng)一指導下,以備課組為單位分組進行,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地點,集眾人智慧討論教學重點、難點,確定大致統(tǒng)一的教學過程。自主備課,是指教師自己寫教案,鉆研教材,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備學生,備教法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做好這些就需要堅持閱讀,不斷思考,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備任一堂課都能厚積薄發(fā),游刃有余。這樣才會設計出以學生現(xiàn)狀為起點,同時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終點的為學生量身制定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案。(2)興趣驅(qū)動。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案的制定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所在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學習的最有效的催化劑。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特點,盡可能從各個方面了解學生,挖掘?qū)W生的興趣所在,將其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興趣有機的結合于日常教學,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有所期待并收獲頗豐。例如,在現(xiàn)行高一信息技術中,信息的加工和表達部分《EXCEL》一節(jié),用學生“日常測試”或有關“考試成績的處理”設計教學案例,讓每個學生都親自處理本班的考試成績,輕松獲取成績分析所需的各項參數(shù),讓每個同學都有自信能夠成為老師的得力助手。還有,有關《函數(shù)》模塊的學習結束后,可利用認識過的IF、AND、OR等函數(shù)編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學生只需要輸入一元二次方程的各項的系數(shù),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況及其根會很快被解出,同學們眼神中流露出的渴望就是進一步鞏固提高的最好的催化劑。(3)課后反思。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但是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寫教學反思是一個普通教師成為優(yōu)秀教師的必由之路。精心準備好的一節(jié)課,經(jīng)過課堂實踐還是會在這里或者那里迸發(fā)出更加完美的思路,所以,課后的反思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在課后及時記錄下教學過程中的缺憾及其更新的處理思路,并結合在日常的學習或者閱覽過程中的新的教學思路,及時補錄,這些將會是教師的一筆寶貴的財富。
基于上述因素及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與觀察,在課堂教學中可從如下幾方面去做:
1、在講解理論知識時,盡可能的精煉,把最基本的方法講清楚,把操作步驟講明確。比如給學生講解網(wǎng)絡的Internet選項設置時,老師只需要告訴學生具體的操作的路徑就可以了。如果要介紹的方法有多種,老師不要“貪多嚼不爛”,一定要要具體講清楚其中的一種:通過“工具”菜單,選擇“Internet選項”,選擇“高級”分頁菜單,然后進行設置,將一種方法介紹清楚以后,讓學生動手操作,等學生可以自己進行相應的設置以后,再介紹其他的方法,以免學生產(chǎn)生混亂的感覺,張冠李戴。
2,用課堂2/3的時間講解完課程內(nèi)容后,利用剩余1/3的時間安排一些“任務”來驅(qū)動學生學習。當然,我所使用的《信息技術題庫》里的題目都是緊扣課程內(nèi)容編寫的,難易適中。如果題目過難,步驟過多,學生容易喪失信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太簡單,起不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因此,“度”的把握很重要。
3、提供預設備選“任務”,讓學生自己選題,動手練習,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采取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這樣在操作過程中,既有挑戰(zhàn),又鞏固了知識。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發(fā)揮引導、啟發(fā)的作用了,教師在巡查學生練習的情況時,發(fā)現(xiàn)有問題的地方及時的和學生進行探討,并正確的引導。
4、當然,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練習進行及時的點評,將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給以糾正,把較簡單的、容易操作的方法告訴學生,做得較好的給以表揚和鼓勵。最后,邀請學生總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指出課程的重點、難點,真正做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方式及教學藝術也得到了很大的變革與發(fā)展,在新課程走進我們的今天,老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不斷探索、總結和完善既適應學科教學又適合學生的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