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錦雄 張 岳
1.廣東省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40;2.廣東省食品藥品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 廣州 510663
小葉羅漢松為竹柏科植物短葉土杉 Podocarpus macrophyllus(Thunb.)D.Don var.maki(Sieb.)Endl.。在我國長江以南有著廣泛的栽培,藥理實驗表明其含的雙黃酮成分對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及對血液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等方面顯示了較好的活性。本文通過建立小葉羅漢松葉性狀鑒別和顯微鑒別方法,以期為小葉羅漢松葉提供快速、簡便的鑒定依據。
小葉羅漢松葉來源于廣東省藥材公司。
為常綠喬木,直干,高可達20米。樹皮灰白色,淺裂,成薄鱗片狀剝落;枝短而橫展密生。葉密生而直立,狹披針形,長5~7厘米,寬約6毫米,先端短尖或鈍,上面光綠色,下面青白色。雄花為柔荑花序,長約3厘米。種子卵形,長8~12毫米,淡綠色或淡紫色;花托淡紫色?;ㄆ谙募尽?/p>
為小葉羅漢松花的干燥枝葉,枝條粗約2~5毫米,外表淡黃褐色,粗糙,密被三角形的葉枕。葉互生,螺旋狀排列,甚密,狹披針形,長5~7厘米,先端短尖或鈍,上面灰綠色至暗褐色,下面淡黃綠色至淡棕色。氣微,味淡。
本品粉末為黃綠色。石細胞黃綠色,三角形,長圓形,四邊形或不規(guī)則分枝狀,層紋明顯。氣孔平軸式。
小葉羅漢松葉含坡哪甾酮A,樹皮含鞣質、樹脂、揮發(fā)油、α-蒎烯、β-蒎烯、莰烯、畢澄茄烯和羅漢松烯、昆蟲變態(tài)激素蛻皮甾酮、坡哪甾酮A及羅漢松甾酮A、B、C、D并含雙黃酮:扁柏雙黃酮、新柳杉雙黃酮、金松雙黃酮、竹柏雙黃酮A、竹柏雙黃酮B等。心材含羅漢松酸、雙聯(lián)陶塔酚、陶塔酚、半羅漢松酸等。
小葉羅漢松葉又名江南柏葉,江南側柏葉。其性平,味淡,具有止血、止咳血的功效,在廣東地區(qū)常用作側柏葉的代用品。由于其石細胞結構形態(tài)較為特殊,故可作為羅漢松的鑒定依據。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詞典[S].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360.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 (一部) [S].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0,附錄II:18.
[3] Kalule Enid,Li Ping.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Podocarpus milan—jianus Rendle[J].Jourmal of China Phamaceutical University,2005,36(2):118-121.
[4]張博.羅漢松屬植物雙黃酮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首都醫(yī)藥,2010,(14):67-68.
[5]顧世海,張丹,徐麗珍,等.小葉羅漢松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草藥,1 997,28(10):58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