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波
(廣西桂林市興安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桂林 541300)
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分析
文 波
(廣西桂林市興安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廣西 桂林 541300)
目的分析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方法對我院檢驗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驗的40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重點回顧血液標本采集方法、保存及抗凝劑使用量等方面。結果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的來源、抗凝劑和血量的比例、標本采集后的送檢時間和保存條件等都是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結論臨床檢驗人員應該對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給予充分的重視,以將最為可靠準確的依據(jù)提供給臨床醫(yī)師。
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檢驗結果準確性;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檢驗科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化驗的40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所有標本均由臨床護士送檢。
1.2 方法
對上述標本進行回顧性分析,將不合格的標本記錄下來。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果P<0.05,則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0份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中,不合格的標本有4例,占總數(shù)的10%,其中有2份不合格標本是由標本采集方法不當引起的,1份不合格標本是抗凝劑和血量比例不合理引起的,1份不合格標本是由血液標本保存不當引起的。見表1。
表1 血液生化檢驗標本采集情況的比較
3.1 標本采集方法
首先,采血者的采血技術。要想讓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準確、可靠,關鍵是應該正確采集血液標本。如果采血時缺乏準確的定位針,針尖在靜脈內(nèi)反復探來探去,極易導致血液標本溶血、凝血等,會加大采集的難度[1]。同時,為了增加血流而對穿刺部位進行直接的擠壓也會導致標本溶血。因此,采血時采血者應該對血管進行認真的選擇,并對穿刺技術進行熟練的掌握,盡量做到“一針見血”;其次,采血時間。早晨空腹6~12h后是合理的采血時間。如果空腹時間過長,人體內(nèi)一些成分就會過度下降,同時一些代謝產(chǎn)物也會過度升高。如果空腹時間在16h以上,人體血清中的蛋白、轉(zhuǎn)鐵蛋白等含量就會下降,同時膽紅素會上升;再次,止血帶的使用。通常情況下,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是主要的才血部位,不應該選擇太細的靜脈,這樣極易導致血量不足[2]。在對止血帶進行使用時應該保證壓迫時間在1min以內(nèi),這是因為如果止血帶結扎時間在2min以上,大靜脈血流就會受阻,提升毛細血管內(nèi)的壓力,造成血管內(nèi)液和組織液交流,從而使具有較小的相對分子量的物質(zhì)向組織液逸入;隨著壓迫時間的延長,血液成分會在局部組織缺氧的情況下逐漸變大,從而導致檢查結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減低[3];最后,采血量。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決定采血量,如果血量過多,血液就無法凝固,血漿量和凝血因子就會相對增加;而如果血量過少,血漿量和凝血因子則會相對減少。上述情況均會導致檢驗結果不準確。
3.2 抗凝劑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應,有多種凝血因子參與,因此說抗凝劑的作用機制是終止血液凝固某些環(huán)節(jié)的生化反應。血液標本不同,所使用的抗凝劑也不同。如含Na+、K+、NH4+的鹽類抗凝劑血樣不能用來檢驗Na+、K+、氨及一些含氮化合物;去鈣凝血劑不能用來檢驗多價金屬離子;如果抗凝血樣含有少量凝塊,就不能用作凝血酶原測定等。血液標本受到抗凝劑的深刻影響,抗凝劑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當?shù)谋壤拍鼙WC準確的檢查結果,過高或過低都不行。同時,還應該對溶血和抗凝血凝固進行有效的預防,這就要求采血人員具有專業(yè)的技能[4]。本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由于采血人員缺乏過硬的技術,加入的抗凝劑過多而導致檢查結果錯誤。
3.3 血液標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標本后,首先應該及時檢測標本。如果不能及時送檢,應該將其在4℃的條件下保存。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血漿K+會升高,血糖會降低。有研究表明,全血標本存放于室溫下,隨著時間的延長,血小板平均容會逐步增高,和即刻檢測相比,4h后的檢測結果差異就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血小板、紅細胞、白細胞等也會逐步下降,和即刻檢測相比,2~5d后的檢測結果差異就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本研究中,就有1例患者由于血液標本保存不當而導致檢查結果錯誤。保留標本以備檢查是國際慣例,也是實驗室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有關工作人員對標本負責的具體表現(xiàn)。所有生化標本都應該在溫度為4℃時長為1周的條件下被良好地保存。
綜上所述,標本采集方法、抗凝劑和血量比例及血液標本保存都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臨床檢驗人員應該對臨床血液生化檢驗標本分析過程中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給予充分的重視,以將最為可靠準確的依據(jù)提供給臨床醫(yī)師。
[1] 孫健,高霞,劉迎春.靜脈血液標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0,31(26):4601-4602.
[2] 任國慶.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分析及質(zhì)量控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8):90-91.
[3] 金麗茵.末梢血稀釋標本放置時間對血細胞分析結果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8):995.
[4] 陳偉平.真空靜脈采血法在入托兒童體檢中的應用[J].廣西醫(yī)學, 2010,32(10):1287-1288.
[5] 李春燕,楊磊.臨床檢驗標本分析前階段護理質(zhì)量控制[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2):36-37.
R446.11+2
B
1671-8194(2013)11-02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