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麟
虹光:
你的新著《落地─ 沈虹光散文集》昨天已由鄧鴻光帶給我們了,謝謝你!我放下手頭的事,連夜就看了一部分,主要是王先霈先生寫的序和你的跋,還選看了好幾篇正文,我還會把全書讀完。我非常喜歡你的作品,常常想到李白的兩句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保ㄒ姟督?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用在你身上正好相稱。當(dāng)然僅僅通俗易懂還不行,一味地追求通俗也容易流于鄙俗。你的文章的難能可貴之處恰恰在于既通俗而又典雅,能發(fā)掘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在風(fēng)趣而平實的娓娓而談中給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這是最見功夫的。文風(fēng)太重要了。蘇東坡曾經(jīng)在一封信里批評過漢代的大學(xué)者揚雄,說“揚雄好為艱深之詞,以文其淺陋。若正言之,則人人知之矣?!庇终f:“孔子曰:‘辭,達(dá)而已矣。辭而至于能達(dá),則文不可勝用矣?!蔽矣X得他說的非常對。我是搞哲學(xué)的,對文藝作品(包括散文)看得很少,不敢妄加評論;但對現(xiàn)在有些理論文章的文風(fēng)我實在不敢恭維,包括有些博士生寫的博士論文。有的人總喜歡故弄玄虛,用艱深晦澀的文字來講并不深刻的道理。我批評過他們是用漢語說洋話,用漢字些洋文,以顯示自己有“學(xué)問”。這大概也屬于你反對的“扎靠”之類吧?
今年湖北日報1月19日第7版刊登了《我所認(rèn)識的沈虹光》一文,我掃描保存了。
沒想到你對戲曲下了這么大的功夫。京戲我從小學(xué)過,唱得還可以,是李格非先生的戲友。后來嗓子全壞,不唱了,也很少看戲。唯一偶然留下了一段錄音,是24年前的,發(fā)給你沒事的時候聽聽好玩(朱世慧也沒聽過)。其他劇種我就不在行了。
我至今還以去年因出差而未能參加你的作品研討會為憾?!渡蚝绻鈩∽髡摷芬讞澰诮衲?月就送來了。2010年12月我與你通過電話。但我們好久沒有見面了(我們竟然沒有一張合影,將來再補吧)。幾次開會我都從杜建國同志那里聽到你的消息,鄧鴻光也談到她和你一起到黃梅去考察佛教的一些趣事。我知道你很忙,你已經(jīng)“歸去來”了,“田園”也不會“荒蕪”了。
我們兩老都還好,家里人也還好。但我們畢竟老了。我今年6月因心律不齊住院一個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住醫(yī)院),好在沒有什么要命的病。工作擔(dān)子還是頗重,老牛拉車,精力不濟,勉強撐持而已。漢武建武他們都好吧?你先生好吧?請代我問候。
祝你闔府安??!吳佩鈞附筆問好。
德麟
2012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