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它還左右著一個人素質與智慧,但是目前還有許多教師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授課,課堂教學缺乏生活化,造成教學氛圍枯燥無味,使探索有效性的思想品德教學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這就需要思想品德老師有的放矢,因人制宜,把思想品德課教學人性化、社會化,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生活與實踐中出發(fā),就如何把“枯燥”變?yōu)椤芭d趣”談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生活化”的運用。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運用
實踐和教學是分不開的,生活化教學尤為如此。特別是思想政治教學更具生活化、具體化,返璞歸真性強,它不僅僅要對思想政治課程闡述清楚,還要結合日常生活,摸清學生的心理,情景的再現(xiàn)生活真相,從而更好、更快地讓學生掌握好思想品德知識,并
使其具備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能夠有能力并快速地解決。
一、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的含義
1.從課堂到生活
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課堂只會給學生們講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和別的科目的講法大都一致,使得學生們感到枯燥和無味,教學效果不佳,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影響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形成,甚至貽誤了學生前途和發(fā)展。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狀,讓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方法之一就是課堂教學生活化,因為生活化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約束,把課堂和實際緊緊地聯(lián)系到了一起,能促使學生邊學習邊實踐,從學習中實踐,從實踐中學習,把思想品德知識融合到實踐應用中去理解。
2.如何在課堂與生活化之間搭建橋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初中生成熟得比較快,正值人生思想的三岔路口,他們大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能力。但是,有的學生思想偏激、消極,甚至走向極端,是很難糾正的,這就需要老師的細心教導,特別是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育,可以將思想品德課的知識和對生活的了解進行融會貫通,即課內知識延伸到生活,用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踴躍發(fā)言,質疑探究,從而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走上健康軌道,那么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學習八年級《維護人身權利》一課時,我還原2008年12月雷州市發(fā)生“12·10”命案——廣州美院大四學生邱某返鄉(xiāng)慘死于黑槍下。并且這一案件引起了省公安廳的高度重視,迅速地破了案。結果學生在理解“維護人身權利”基礎上,又結合自己身邊出現(xiàn)的案例,談了許多感想。其中有一個同學說道:“我在震驚之余,更多的是遺憾。雷州黑槍為啥屢禁不止、歹徒為啥如此瘋狂、殘酷?為了自己的利益,濫殺無辜。是可忍,孰不可忍!”可見,學生對案件的思考已經(jīng)上升到一定的理性的高度,對人生價值有了新的認識。這就是“課堂即生活”“生活即課堂”,通過生活實例很好地搭建了互通的橋梁。
二、生活化教學需要實踐
1.貼近生活,實踐生活
“實踐出真知”,思想品德課程與實際生活有莫大的關系。所以思想品德老師除了在教學課堂上應該生活化、情景化。還要在有時間的情況下,組織一場實踐會,以便于學生能更好地去了解思想品德課堂所講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以達到學生們能將思想品德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和實踐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并學以致用。如在初二“關愛社會”模塊中,上“社會公益我有責這一內容時,我組織學生開一個名為“如有人破壞公共設施我們該怎么辦”的主題討論會進行討論,我先要求學生在舉行討論會之前先自己調查一下學?;蛘呤菍W生家周邊的公共設施有沒有損壞,或者觀察一下是否有人在破壞,做個調查記錄,并提一些問題作為作業(yè),你家或學校附近有公共設施被破壞的現(xiàn)象么?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辦?會用什么方式來解決這樣的問題?這樣不僅讓同學們到實踐中去,還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同學們積極地投入到討論中去。這樣就實現(xiàn)了課堂的生活化,促進了同學們的交往、合作、探究,并且還增加了師生感情的交流。
2.把課堂轉化成實踐
思想品德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科目,有些知識很抽象,很不容易讓學生明白,所以學生對此的興趣較低,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調節(jié)好氣氛。著名教育家贊科夫說:“學生感到有興趣的問題往往超出教學大綱或者教科書的范圍,但教師不要拒絕這類問題,當然,學生無力解決的事情除外,可發(fā)展學生的探索性思考,可增強不斷前進,不斷加深認識的意向?!笨梢姡瑢W生的興趣往往超出課內,走向課外生活。所以,課堂生活化不僅指單純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學生喜歡了解一些讓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老師要有意識、有方向地把生活引導到思想品德課堂上去,幫助學生、鼓勵學生。老師還應該豐富教學內容,講一下教師在生活中的某些經(jīng)驗,如,個人隱私、賭博的危害、見義勇為的事跡、慰問五保老人等,將生活中的場景以一些實踐形式(譬如表演、演講、教學錄像等)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有效地刺激學生的興趣,也使學生質疑、探究、
啟發(fā)。
三、實現(xiàn)課堂生活化的要求
1.課堂氛圍避免枯燥
教師要營造一個充滿學習氣氛,積極踴躍的課堂環(huán)境。首先,這不僅僅是教師講課的水平,還體現(xiàn)出教師教學本身的方法。教學上,教師不要對學生實行強制灌輸,按部就班地使用平均的教學方法,而要生動,加以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通過自己的生活體會,婉轉地表現(xiàn)出思想品德課程的魅力所在,把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簡捷化,或加以生活化的語言使其通俗易懂,使學生學習變得積極主動,渴望了解書本上的知識。
2.思想品德課堂教育的方向
實現(xiàn)課堂的生活化,先通過教師的個人能力使學生渴望去學習,再配合情景再現(xiàn),或表演,或演講,或討論等,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們的興趣,利用生活實例滲透課堂上的知識。學以致用,相信學生會很快了解掌握課堂上的知識,還能和實際聯(lián)系,同時又聯(lián)系師生情感,凸現(xiàn)了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學“來源于生活,結合于實際”的特點。
四、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并把思想品德課堂生活化
1.情境生活化的教學讓課堂聲動起來
情境生活化教學就是在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堂學習過程中,老師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生動的講述并再現(xiàn)一些生活上所遇到的事情,有目的地讓學生感受到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場景或事情。例如:我上七年級《法不可違》中“勿為小惡”一節(jié)時,一位平時行為比較散漫但成績較好的小李同學在教室里亂扔果皮,影響了班容,我當時不但沒有嚴厲批評他,還善意地看了他幾眼,親自撿起果皮放進了垃圾桶里,接著要求學生自我閱讀“勿為小惡”一節(jié),課后以“勿為小惡”為題制訂計劃,自我糾正評價,要求下節(jié)課展開小組討論。結果小李同學就自己亂扔果皮的行為為題去發(fā)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感嘆,闡述了亂扔果皮的危害性,表示今后要完善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還搜集并放映亂扔垃圾的情景,再現(xiàn)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亂扔垃圾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這樣體現(xiàn)了課堂生活化,使學生體會得更加深刻,深刻的同時還感受生活化的課堂豐富多彩,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很多
知識。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關注生活
一個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老師,不光是在教學上應該把所講的內容闡述清楚,更應該發(fā)現(xiàn)生活,觀察生活中點點滴滴,以便于把思想品德課堂和生活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帶動學生積極的學習,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如果老師都不關注生活,那又如何從生活細節(jié)中帶動學生,更不用說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那么,政治課依舊是“填鴨”式,條條框框,枯燥乏味,學生就會昏昏欲睡。如果多給學生們講一會有趣或者平時體會不到的事情,或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譬如,講一些生活上有趣的事情,把書本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對生活“有感”,使課堂教學更具生活化。這樣就會調動學生對生活化的興趣,更快地讓學生把思想品德課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更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生活,關注生活,從而領會生活的底蘊。
總之,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活化中掌握知識。因此,需要教師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來鼓舞和刺激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和應用的興趣,要為課堂和現(xiàn)實中搭起一座橋梁,剔除枯燥,給學生呈現(xiàn)一個鮮活的、充滿魅力的課堂,讓學生快樂的、滿懷興趣的走向成功的彼岸。讓學生在興趣的氛圍中自主地學習思想政治課。
參考文獻:
[1]陳吉仕.高中政治課構建“生活化課堂”初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2006(7).
[2]姚浙飛.生活化:找回失落的主體意識:高中政治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1(1).
[3]徐慧珍.關于高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課堂教學的思考[J].教師,2011(4).
[4]黃蓓.高中政治課教學生活化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0(36).
[5]李立科.構建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5(8).
[6]許靜.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學略談[J].中學教學參考,2010(33).
(作者單位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