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胎孩”這個詞是方言里常見的詞,在口語中大量被使用,其實,它在不同的方言區(qū)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本文對“胎孩”的不同意義做出了解釋,并且對“胎孩”語言進(jìn)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胎孩;方言;詞語解釋;語源
鹽城方言里面有“胎孩(tai hai,平聲)”這個詞,通常指一個人有出息,叫人放心的意思。例如說“這個小孩子蠻胎孩的”,就是夸他有出息?!尔}城方言大詞典》里也有這個詞,但是寫作了“胎嗨”,“取其音,用字待考。就是指出息、前途的意思,多用于否定句式。例:我望那個小家伙不大胎嗨的樣子!”其實,“胎孩”一詞古已有之,只是寫法不一,也無本字?!对~源》收有“胎孩”條目,注:“威嚴(yán),有氣概?!币亨嵐庾妗镀c梅香》“早則是劉郎誤入天臺里,常時病體囊揣,始今相貌胎孩”。(元)關(guān)漢卿《五侯宴》第五折:“一個個志氣胸懷,馬上胎孩?!庇謱懽鳌芭_孩”,尤其是在元曲盛行的時候,“臺孩”出現(xiàn)的頻率較高。例:(元)王實甫《絲竹芙蓉亭》(殘折):“你這假古撇,喬身分,妝些臺孩?!保ń穑┒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三:“都不到怎大小身材,暢好臺孩,舉止沒俗態(tài)?!边@個詞是一個連綿詞,從元曲上下文來看,是“器宇軒昂之義”(張相《詩詞曲語詞匯釋》)。
天津和北京土話里都有“胎孩兒”這個詞兒。徐世榮先生記有北京話例句:“瞧他那份胎孩!還想吃天鵝肉哪?”徐世榮先生說,“胎孩”在元明間雜劇中用指軒昂的儀表,而今北京話用來恰恰相反,是指難看的外形,用于嘲諷。李世瑜先生也舉了一個天津話的例子:“這個大沙發(fā)往里一坐那是多么泰嗨?!辈贿^“胎孩”寫作了“泰嗨”。李先生注解:“泰嗨”是“自在、舒服”的意思。
我們知道,元曲、元雜劇和明清小說一大特點,就是采用了大量市語俗字。所以,對“胎孩”的注解,我們還是應(yīng)當(dāng)從口語里去尋解答。北京有首老兒歌《小板凳》:“小板凳,奪奪抬。嫁個老頭兒不胎亥,又會吃酒,又會看牌,這個牢日子,怎哩過得出來?”這里的“不胎亥”是說 “不爭氣、不學(xué)好、不求上進(jìn)”的意思。江蘇鎮(zhèn)江、揚州現(xiàn)在仍時常說“胎孩”“不胎孩”。例如,在揚州話中,一個孩子“有出息,叫人放心”,就說“個小子滿胎孩的?!币撬安粚W(xué)好,讓人心里總要為他疙疙瘩瘩的”,那就是“不胎孩”了。而且,在揚州話中“胎孩”還多了“把家、顧家”這一層含義。比如,媒人介紹對象時常說“他胎孩得很吶?!本褪钦f他非?!鞍鸭摇薄?jù)介紹,“胎孩”在蘇南丹陽、蘇北泰州等地就少有或沒有人說了。而在山東,比如魯西南的魚臺方言中至今仍有“胎孩”的說法,但多用于小孩和青年人。分析這些口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從語義學(xué)的角度說,“胎孩”這個詞的“義位”或“共同點”是“有出息,學(xué)好”。
也有人持不同意見,認(rèn)為“臺孩”的本義是“抬頦”,是述賓式詞??颠M(jìn)之《李逵負(fù)荊》四:“他對著有期會的眾英才,一個個穩(wěn)坐抬頦?!贬屪鳌鞍迤鹈婵祝硎厩f嚴(yán)的樣子”,見朱居易《元曲俗語方言例釋》、陸澹安《戲曲詞語匯釋》。但未免望文生義,似不可從。
我們再來探討一下“胎孩”的“語源”問題。
曹聰孫先生因為元曲、雜劇中多見,就說“古已有之”“顯然不是漢語”。但是先生說的“古”時大約也只能追溯到有元以后,恐怕超不過宋代。有人提出唐李白《贈黃屋山人魏萬》詩有“五月造我語,知非儓儗人”句,“儓儗”是否“胎孩”之語源?“儓儗”又寫作“臺儗”,但應(yīng)解作“疑呆的樣子”?!墩f文》:“儓,疑貌。”引申為凝滯不動。王念孫《廣雅疏證》:“儓”之言“待也,止也”?!皟尅?,董宗說云:“儗音擬,惑也?!崩畎自娋涞囊馑际牵犃宋逶吕锬銓ξ抑v的話,知道你不是一個猶疑不決的人?!皟垉尅迸c“胎孩”沒有一點關(guān)系。
曹聰孫先生曾說,“胎嗐”是來自滿語“taiha”,是挖苦人得意的樣子。后來在《今晚報》發(fā)表文章又表示,幾乎所有的中外文章論及“胎害”(胎孩)一詞的時候,都說它出自滿語taiha,原義是長毛狗,后北京土語用來指人愜意的樣子,且含諷刺意味?!班?,你這一個人涼快著,倒挺胎害!”但韓根東主編的《天津方言》一書中劉思訓(xùn)考證,“胎害”一詞,古已有之,只是寫法不一,也無“本字”……看來這些詞的來源顯然不可能是滿語。所以,胎害一詞的滿語身份是十分可疑的。那麼,“胎孩兒”到底應(yīng)作何解?它和滿語到底有沒有關(guān)系呢?
其實,“胎孩”一詞興盛于元明兩代,恰恰提供了一種它來自滿、蒙民族的可能性。金滅北宋及至蒙古南下統(tǒng)一全國,在北京建都,使長城內(nèi)外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人員、語言文化的交流融合。自此北方語言(包括北方少數(shù)名族語言)已經(jīng)涵蓋了東北、華北(包括蒙古)、西北和川、黔、貴以北的遼闊地域。所以,漢語“胎孩”來自滿、蒙語是有可能的。但是因為滿、蒙語本身就深受漢語影響,而漢語(狹義的漢語,或說“北方話”)在它的源頭——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與那時的北方民族(非漢族)的語言交融。所以,雖然最早的“臺”“泰”“tai”的“專利”可能歸屬漢語,但“胎孩”來自滿、蒙語的可能性卻非常之大。
【參考文獻(xiàn)】
[1]姜茂友.鹽城方言大詞典[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
[2]張炎.詞源[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王念孫.廣雅疏證[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
[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1.
[5]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