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索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能否提高低層次英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學習效果。本研究中的調查對象是一名來自交大附中高三年級的學生,受試者在英語能力方面處于較低水平,并把學習英語看作是一個單純記憶單詞的過程。單詞本使用和一對一訪談作為實驗的手段。實驗結果表明,學習者因缺少英語學習動機,所以很少在學習中應用詞匯學習策略??梢钥闯觯谔岣叩蛯哟握叩脑~匯學習方面,學習動機比學習策略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詞匯學習策略;學習效果;學習動機
1、引言
詞匯是學習一門語言的基礎,大衛(wèi).威爾金斯認為,沒有語法,只有小部分的內容能夠表達,而沒有詞匯,任何內容都無法表達。詞匯學習是在學習外語過程中,第二語言學習者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之一。然而,在過去的二語習得研究中,詞匯習得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詞匯學習策略是比較新的研究領域。詞匯學習策略能夠幫助學習者提高學習效率,增加語言學習的樂趣。
同時,影響語言學習輸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習者的語言學習動機。教師和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學習動機動機事關外國語言學習的成敗。沒有動機,個人是很難實現(xiàn)長期的目標的。因此,在評估語言學習效果時,很有必要將學習者的動機考慮其中。
2、理論研究基礎
Rubin將學習策略定義為獲得、儲存和檢索信息的過程。Stoffer基于對詞匯策略的調查研究,將詞匯策略分為了9類:1.在真實情景中練習應用詞匯的策略2.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詞匯學習活動的策略3.自我激勵策略4.產生心理聯(lián)系的策略5.記憶策略6.利用視覺、聽覺輔助學習的策略7.借助于身體運動來學習詞匯的策略8.克服焦慮的策略9.用于組織單詞的策略。Oxfford的詞匯學習策略框架包括4中策略組:社會策略、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有助于語言學習者習得信息;元認知策略由學習者用于控制和評估自己的學習;記憶策略有助于將新知識與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社會策略與人際關系相聯(lián)系。
在目前的研究中,詞匯學習策略主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弄清新單詞的意思,二是鞏固已學單詞。此種分類是由Schmitt提出的,他將決定詞義的策略和鞏固詞義的策略區(qū)分開來。前者包括決定策略和社會策略;后者包括社會、記憶、認知和元認知策略。
3、研究設計
3.1需要說明的問題
此項研究進行了八周,目的是調查一名低層次的英語學習者在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有效性。第一次見到實驗對象時,并沒有準備問題,因為對實驗對象的學習情況并不了解,所以首先與受試進行了簡單的交談,了解一下受試英語學習的經歷和態(tài)度。在第一次的交談后,發(fā)現(xiàn)受試在英語學習中的最大問題是詞匯學習,受試很難在長期中記住單詞,在區(qū)分拼寫相似的單詞時也存在著很大困難。除此之外,受試對英語學習毫無興趣,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卻經常在考試中失利。基于受試的自我評估,我從受試的教科書中隨機抽取了10個已經學過的單詞,結果表明,受試的確很努力地記憶過單詞,因為受試能夠完全拼寫正確其中的3個單詞,但卻不知道相關的詞語搭配、詞性以及正確發(fā)音等等。因此,我希望幫助受試使用詞匯學習策略,提高受試學習效果并激發(fā)她英語學習的興趣。
3.2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一名來在北交大附屬中學高三年級的16歲女孩,我選擇她作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是因為作為她的課后輔導老師,我每周六都會去輔導她,這為我逐步了解受試的學習情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3.3研究手段
受試被要求準備一個詞匯本,來收集調查所需數(shù)據(jù)。每周從新概念2中抽取10個新單詞用于受試獨立學習。要求受試在詞匯本上寫下學習新單詞的學習過程。除此之外,在調查過程中,進行另外兩次訪談以更深層次的了解受試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學習過程。
3.4研究過程
此項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通過訪談了解到受試在語言學習方面的困難及其潛在原因,最終確定研究主題為,低層次英語學習者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第二階段是進行階段,受試按要求每周記錄自己10個新單詞的學習進程,并要積極反饋對于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態(tài)度,同時針對受試學習期間存在的問題給予幫助;最后階段是分析階段,針對所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受試在遇到新單詞和記憶新單詞時使用的策略情況。
4、結論
此次研究的目的:探索是否有效詞匯學習策略的掌握會提高低層次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以及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學習效果。通過分析學習者的詞匯本和三次訪談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一個英語能力相對較低的學習者,學習動機的缺失會阻礙她英語學習的進程,同時會影響其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有效性。
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受試在希望知道新單詞的意思時,最常用的策略是查找英漢詞典。受試在加強對新單詞的記憶時,只是在感觀層面上進行記憶,而不愿意去嘗試不熟悉的策略。受試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是源于,學習者的英語水平較低及學習動機的缺失。這兩種因素相互作用,影響了受試在英語學習中特別是詞匯記憶中的意愿和信心。因此,為了幫助受試克服在詞匯學習上的問題,關鍵不是去訓練她策略的使用,而是使用合理的方法促使她產生學習的動機。
由于無法實時關注受試的學習過程,調查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于受試的詞匯本和一對一的訪談,所以此研究調查過程并不能顯示受試的全部學習進程。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反饋來自于受試的自我陳述,這其中存在著一個問題:受試的自我陳述多大程度上真實的反應了實際情況。同時,由于沒有充足的時間對受試進行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指導,可能會影響學習策略的使用效果。因此,充足時間的指導會使的研究結果更具有科學性。
【References】
[1]Bahous, R. (2011). Motivating students in the EFL classroom: A case study of perspectives.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4: 33-43.
[2]Channel, J. (1988). Psycholinguistic considerations in the study of L2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Carter, R. McCarthy, M. (Eds).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 (pp. 83-97).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3]Dornyei , Z. (1998).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31(3), 117-135
[4]Nation, P. (1990). 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 New York: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5]Schmitt, N. (2002).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N. Schmitt M. McCarthy (Eds.). Vocabulary: description, acquisition and pedagogy (pp. 199-228).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