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包括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風景名勝四種基本類型。各種園林形成的藝術風格獨特,達到極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著重筆力于私家園林這種園林類型,以蘇州古典園林為例,試分析中國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文化功能在當代語境下的現(xiàn)代轉化,嘗試在理論上辨明蘇州古典園林于現(xiàn)代人的文化意義。
【關鍵詞】蘇州古典園林;園林藝術;審美性;當代性;文化功能
江浙地區(qū)的文人私家園林最為集中,這些物質(zhì)富足且有文化素養(yǎng)的士階層營建私家宅園,是他們的宅居和社交之所,受儒釋道的思想及傳統(tǒng)藝術的影響,園中反映出中國文人的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境界,凝聚了中國文人和匠師的藝術智慧。
一、蘇州古典園林的傳統(tǒng)審美性及傳統(tǒng)文化功能
私家園林中遺存數(shù)量最多、藝術性最高的蘇州,在社會條件上,歷代富庶、未受戰(zhàn)亂。從唐宋以來是絲織品、各種美術工藝品的集中地,入明清又是科舉登第者最多。自然條件上,蘇州的地理位置決定其隨處可得泉可引水,花草繁多,當?shù)禺a(chǎn)石。[2]在如此條件下營造出的蘇州古典園林有其獨到的藝術風格,即文人山水園是山池、建筑、園藝、雕刻、書法、繪畫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成為一種兼具居住功能和多種文化藝術功能的休憩生活空間。蘇州古典園林的私人性和選址于市井之中,決定了它在功能上與私人居住緊密相連,其傳統(tǒng)文化功能集中在園主個人兼得城市生活的物質(zhì)享受和自然山林的情趣陶冶。
由于是私家宅園,園中會集中體現(xiàn)主人的審美情趣,它是園主在長期生活中培養(yǎng)形成并始終遵從的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統(tǒng)一體。在審美方式上,中國傳統(tǒng)美學的三大范式“比德”“緣情”和“暢神”[3]中,前兩者是物我的往來:“比德”所獲得的美感是在人與物之間道德的比附中實現(xiàn)的,是道德感的滿足。園主在園中布置不同的景物,在植物世界尋找“德”的品質(zhì),不同于道德教訓,是在對“物”的發(fā)現(xiàn)中得到快樂,是物我的合一。如拙政園中部的梧竹幽居,亭子邊上梧竹構景,梧桐被視為圣潔之樹,竹子有高潔之意;獅子里雙香仙館的“雙香”指冬梅夏荷,“梅”有“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荷”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保@些植物都是用于園主自我勉勵與標榜。“緣情”是人在外在景物的感觸之下發(fā)出的自然之情。它是“物感人,故搖蕩性情”的人與物的相互活動,在蘇州古典園林中就體現(xiàn)為“融情入境,寄景于情”。園林布局構成可行、可居、可觀、可游的整體空間。園景空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庭院布局層層疊疊,屋宇山池花木互為借景,形成豐富的景觀層次和無窮的景趣變化?!皶成瘛眲t是天人之間的往來,是中國傳統(tǒng)審美中的最高追求。園主幽坐園林,伏筆詩畫、斟茶鳴琴、觀山景流水,人與外物的對立感弱化后,那種雖居市井,卻獲得山林之想的自由感與超越感。
二、蘇州古典園林藝術的審美現(xiàn)代性
人類學家米夏埃爾.蘭德曼表述過“在人類生活中, 較少的東西建筑在自然支配的基礎上, 較多的東西建立在由文化所塑造的形式和慣例的基礎上?!?[4] 如是,人是文化的存在,而文化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 每個時代都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化, 并隨著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上文簡試析過蘇州古典園林藝術的傳統(tǒng)審美性是以園主的趣味為立足點,使園主在生活和休憩過程中獲得極大的審美享受。時代不同,今天的蘇州園林已不再作為私家宅園由個人把玩,而是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游覽者的旅游之所,由此審美主體就由園主個人變?yōu)榇蟊娤M群體。參觀者的審美活動由體驗性、自律性擴展出了消費性與泛娛樂化。
蘇州古典園林在營造時傾注了園主的主觀理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外,同時園林的呈現(xiàn)也是客觀藝術規(guī)律性的反映,對于藝術的共同感,在園林之中,一個合格的游賞者是可能有在情感或心智上有所觸動的,但感受的強度則與游賞者對自然和生活的不同體驗、文化素養(yǎng)、審美能力以及對園林藝術的了解程度密切相關,所以它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不能忽視這種審美的無功利性,從而提高實踐藝術審美的自覺性與體驗性。當代,作為旅游形式的蘇州園林實地游賞或是通過現(xiàn)代傳播的書刊、圖像和影像等形式感受蘇州古典園林的風光。這一變革為傳統(tǒng)審美活動增添了消費性和泛娛樂化的變革。現(xiàn)代旅游是商業(yè)行為,那么對于游賞者就是消費行為。消費和娛樂有本質(zhì)上的聯(lián)系。由于當代消費群體的旅游目的大眾化與多樣化,對于蘇州古典園林中高雅文化的解讀體現(xiàn)為世俗化,重視感官放松的視聽愉悅,或休閑放松與陶冶情操交織于一體。
從本質(zhì)上看,當代人對于蘇州園林的審美活動在于它是潛移默化中對人的整體生活態(tài)度與生活觀念的培養(yǎng), 進而造就一種健全、完美的人格。把以上審美特征廣泛地滲透到園林游賞之中, 可以使游賞過程更具有藝術性, 增強在其中培養(yǎng)性情、志趣、休閑的功能。
三、蘇州古典園林藝術的文化功能之當代轉化
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蘇州古典園林藝術,它的文化功能是由它的審美本質(zhì)和時代特征所決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的特征變化會引起文化功能與以往相比有所發(fā)展。
“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蘇州古典園林作為藝術品,它的審美功能不會褪色。蘇州古典園林的審美功能上文已詳,在此就不做贅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它的審美功能滲透在以下將詳述的各文化功能之中。首先,它滲透于游園賞景之中,同時此功能會通過園林的圖像、影視及書刊傳播得到更好的發(fā)揮。蘇州古典園林藝術與園主生活狀態(tài)密切相關,不論是游賞者的實地體驗還是通過媒體形式體驗,蘇州園林所體現(xiàn)的文人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志趣會給文化主體(當代游賞者)提供行為模式上的參考,這為當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有助于理想人格塑造。其次,蘇州古典園林有休閑功能。林諾斯基在《文化論》一書中認為,藝術的首要功能是滿足人們感官的需要, 其次是滿足于社會組織、科學技術發(fā)展、禮儀、宗教、自尊心等需要。面對不同層次的精神需求,園林藝術既能滿足當代人消費娛樂和豐富閑暇生活的低層次需求, 也能滿足人抒發(fā)情感、提高文化素質(zhì)、促進人的審美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高層次需求。最后,蘇州古典園林有符號功能。蘇州古典園林藝術有著明顯的時代性、地域性特征。當代,它除了是有形的文化實體外也是江南文化的象征符號。正如臺灣社會學家龍冠海所揭示的“ 一個民族的特征, 文化所表明的比人類皮膚的顏色或任何其他生理現(xiàn)象所表明的更為有意義和合乎科學。它供給研究社會的人作為辨別各民族的一個根據(jù), 比地域與政治的疆界及所謂民族特征更為合乎現(xiàn)實”。作為有形的文化實體,亭臺竹草、墨香詩畫往往都是江南文人士族,特別是明清時期士大夫的文化標記, 象征著江浙的文明和繁榮。營建私家宅園這種于市井中的獨與天地相往來的處世態(tài)度與生活情趣作為無形的文化無處不在地起著確定人群類型、文明程度的符號象征功能。這些文化符號都會形象的在中外游園者的頭腦中形成文化印象。
【參考文獻】
[1]陳從周.園林談叢[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4.
[2]寇鵬程.中國審美現(xiàn)代性研究[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9:53.
[3](德)米夏埃爾·蘭德曼.哲學人類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