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書法意象有著豐富的“意”和“象”,能令人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引起欣賞者審美情感共鳴。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jīng)驗,就如何運用物象化語言描述書法線條的審美感受,把書法意象融入書法教學作一簡單闡述。
關鍵詞:意象審美 書法教學 學習興趣
書法意象有著豐富的“意”和“象”,能給人產生聯(lián)想和想象,引起欣賞者審美情感共鳴。筆者經(jīng)過三十年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運用物象化語言描述書法線條的審美感受,把書法意象融入書法教學,能讓枯燥的書法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書寫技巧和能力,教學效果很好。
一、意象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書法審美活動中,用物象化語言解讀書法意象,表達書法審美感受,是一種久遠而普遍的現(xiàn)象。后漢蔡邕說:“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碧崎_元時期張懷瓘在《文字論》中說道:“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雖跡在塵壤,而志出云霄。靈變無常,務于飛動?;蛉羟芑⒈袕娏耗镁鹬?;執(zhí)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探彼意象,如此規(guī)模。忽若電飛,或疑星墜。氣勢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鋒芒。如觀之,欲其駭目驚心,肅然凜然,殊可畏也?!笨v觀書法審美史,歷代書法、文學等大家都窺視到了書法意象的存在,并以物象化語言進行描述,這足以證明書法意象是一種可以意會、可以物象化、可以表達和描述、可以審美愉悅的意念情感形象。
書法藝術是以簡約的線條來表現(xiàn)豐富活躍的美感。這種線條和美感是通過書法意象表達和描述的。而書法美感反過來能加深學生對線條的理解。所以,在書法教學中融入書法意象,能使教學事半功倍。
筆者曾經(jīng)對兩個教學班進行試驗。普通班在學習書法時,用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教學;而實驗班在教學過程增加了書法意象。一年后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的書法水平比普通班高出許多。在校級與市級書法比賽中,實驗班學生的獲獎人數(shù)比普通班分別高出33%和29%。而且,實驗班學生對書法審美的感知比普通班學生強得多。顯然,書法意象在書法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運用書法意象審美的要點
1.善于運用輔助手段解讀書法意象
東晉衛(wèi)夫人的《筆陣圖》是啟蒙學生感受書法意象審美最好的范本?!豆P陣圖》明確了七種漢字基本筆畫的具體形態(tài)要求:“橫”如千里之陣云、“點”似高山之墜石、“撇”如陸斷犀象、“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鈞弩發(fā)、“鉤”如勁弩筋節(jié)。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學生記得牢,忘不掉。書寫時把這些形象作為意念對照著寫,手腦并用進步快。但必須指出的是,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活學活用,不能照搬死套。比如,“”如勁弩筋節(jié),學生一般是不理解其意象,大腦中很難呈現(xiàn)出形象,書寫只能依樣畫葫蘆,進步不大。為此,筆者給予學生物象化的審美引導。這里的“鉤”是橫折的筆法,“勁弩筋節(jié)”是對重頓轉筆的意象解釋,其中的“筋節(jié)”,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如果教師把竹的“筋節(jié)”說給學生聽,會加深學生印象,幫助學生寫好這一筆畫。
又如,“丿”如陸斷犀象,意思是撇如利劍斬斷犀牛角與象牙一樣有力。這里突出的是力度和氣勢。如果以犀角象牙的形狀與撇的形狀很相像,而且,犀角象牙都是非常堅硬之物,用犀角象牙用來形容撇畫,既能體現(xiàn)形狀,又能體現(xiàn)力度,學生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再如,“”如崩浪奔雷。在課堂上,筆者曾多次詳細地解釋這一句話,但學生還是無法理解。后來,筆者找來了一幅水庫大壩泄閘的圖片。巨大的洪水沿著出口斜體順勢而下,勢不可擋,形成了“捺”的形態(tài)。學生看了后,一下子就有了感覺。他們對“捺”如崩浪奔雷有了深刻的理解,對“捺”的形態(tài)和力度有了直觀的感受。此后,學生寫這一筆畫就顯得很有神采。
2.善于借用LOGO設計中的書法意象
在LOGO 的設計中,中國書法經(jīng)常為設計者所青睞,如上海世博會標志,會徽圖案以漢字“世”為書法創(chuàng)意原形,并與數(shù)字“2010”巧妙組合,相得益彰,表達了中國人民舉辦一屆屬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覽盛會的強烈愿望。書法“世”字從形象上看猶如一個三口之家相擁而樂,表現(xiàn)了家庭的和睦。在廣義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類,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抒發(fā)了中國人民面向未來,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激情。紹興旅游、上海市第十三屆運動會等標志也同樣運用了書法字體或筆畫進行構圖,使圖案有著豐富的意象。通過借鑒LOGO設計中的書法意象,學生捕捉書法意象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而且,學生面對一幅書法作品會很自覺地借鑒LOGO設計創(chuàng)意,并從書法意象的角度去感悟書法藝術美,提升了學生書法藝術的審美能力。同時,借用LOGO設計中的書法意象,讓學生體會到了書法藝術的魅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3.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意象審美能力
書法意象來源于社會實踐。首先是人們把社會實踐中的具體物象記入大腦,然后當人們看到書法的某一筆、某一部首、某一字或整幅作品的形態(tài)時,忽然與大腦記憶中某一物象對應,并產生了情感,筆畫、部首或字就有了意象。書法中出現(xiàn)的“山水、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zhàn)斗、天地事物之變”等畫面都是帶有情感的形象。但是,在書法教學中,如果教師用籠統(tǒng)的不確定的述語來描述這些形象,學生聽了半天還是不理解。相反,如果在一定的感情基礎上用實物、用圖片、用視頻等來解讀書法意象,學生一看就明白。例如,在講左右結構部首向背時,筆者用了一幅足球賽上兩位運動員向背爭球時的圖片;在講到字的結構比例時,用人體結構的圖片;在講到草書“園”時,用了一幅彩帶舞的圖片:一位舞者用彩帶舞成了一個圈,飛快地旋轉身子……久而久之,學生在欣賞書法作品時,也能習慣采用來自社會實踐中的形象作比較。
在他們眼里,一個筆畫、一個部首、一個字、一幅作品都能形成畫面,成為帶有感情的形象,成為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意象。而且,學生在評判字寫得好不好時,不是說這個筆畫寫細了,這個部首寫低了,而是說這個筆畫寫得像柳條,一點力度也沒有,這個部首把頭淹沒在雙肩里,應該留一個頭頸的位置,這樣才顯得美,顯得有精神等等。這樣的書法教學,形象生動,意象鮮明,學生容易理解,學習不枯燥,是一種美的享受。
三、總結
書法意象在書法作品中隨處可見。由于每個學生的社會實踐不同,他們對書法意象的解讀也不同。一個筆畫,一個部首、一個字乃至一幅作品往往有多種意象,通過想象或聯(lián)想,所得到形象也是多種多樣的、豐富活躍的。只要想到什么,它就是什么,“一千個觀眾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正因為書法意象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和生動性,書法藝術對學生才更有吸引力。所以,書法意象融入書法教學,能讓書法課堂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會更濃,學習積極性會更高,學生的書寫水平會提高得更快。
(作者單位:海寧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