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個土壤上?!闭Z文是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教科書上的作品,所傳遞的不僅僅是語文知識,還同時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只有在肥田沃土上,才能結出豐碩的成果,而情感激發(fā)就是土地的肥料,激發(fā)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成功之路。
一、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因素
語文教材是美的天地,情感的海洋,離開了教材,語文教學的情感感染就成了無源之水。翻開語文初中教材,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中,流淌著作者對祖國、對人民、對大自然,對同志親友的深摯情意,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或優(yōu)美、或清麗、或委婉、或崇高、或悲壯的美感?!蹲咭徊剑僮咭徊健返淖髡吣D·亨特通過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一件事,表達了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都要勇敢直面化解困難,積極面對生活的勇氣。《風箏》是魯迅先生回憶自己兒時殘酷地將小兄弟的風箏弄壞的事情,揭示舊的倫理道德下的社會面貌,反映出神圣的長幼尊卑秩序的殘忍和愚昧無知?!拔恼虏皇菬o情物”,因此,教語文就是讓學生在這種“情”的熏陶、沖擊、融匯之中,身臨其境,獲得感同身受的情感體驗,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梢哉f,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情感信息傳遞的過程,這種傳遞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一種內(nèi)在的力量。
二、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各門學科當中,語文課對學生的情感觸動是最大的。那么,教師應該如何利用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在語文教學的實踐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共鳴?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感
心理學認為:情感的培養(yǎng)需要一定的情境。初中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作品非常多,語文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
例如朱自清先生抓住春的特點,用火熱的情感、清麗的色彩,通過有層次的、生動的描繪,畫出了生機盎然的春的形象。在教學《春》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搜索與文中有關春天的圖片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一邊播放圖片,一邊通過音頻資料朗誦這篇文章,把學生帶到作者描繪的情境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同時,傳遞出作者內(nèi)心蘊涵的蓬勃向上、奮發(fā)創(chuàng)新的真摯情感,使情感擴散、泛化,實現(xiàn)情感的積極遷移。
2.聯(lián)系生活,引起共鳴
很多文學作品的年代離現(xiàn)在比較久遠,而當今的青少年生活在感情相對匱乏的年代,物質生活更豐富了,但生活卻變得單調而平淡了。如果教師不花心思去設計教學,是很難讓學生形成一種潛意識的感性思維。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和家長、學校密切溝通,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例如在學習《中國的石拱橋》這篇文章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學校附近的橋梁建筑,讓學生近距離觀賞我國石拱橋在設計和施工上的獨特創(chuàng)造以及不朽的藝術價值,從而感受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自豪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作用是無可比擬的。
3.巧設懸疑,聯(lián)接情感
“懸念”就是提出懸而未決的矛盾,即就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或人物的反常情況設置疑團。初中語文教材的文體很多,通過人物命運來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的文章更是比比皆是?!拔乃瓶瓷较膊黄健保趯懭?、記事及科學小品文中,很多作者都喜歡巧妙地設置懸念,讓讀者產(chǎn)生緊張與期待的心情,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教師在讓學生接觸課文之前,可先自己復述課文情節(jié),在關鍵處停下來,讓學生去猜測情節(jié)會如何發(fā)展,人物的命運會怎樣。這種方式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生閱讀課文的熱情也會大增。例如,在《皇帝的新裝》、《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孔乙己》這些課文的學習中時,教師可采用這種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4.擴展內(nèi)容,傳達情感
語文教材中,由于篇幅的限制,有些作品不能很全面詳盡地交代清楚來龍去脈,這要求語文教師要對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臄U展,讓學生更加明白前因后果,尤其是擴展一些飽含情感因素的內(nèi)容,就更能夠使學生真正從感情上來理解文章,有感情的去體會?!哆^零丁洋》是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在被元軍俘虜?shù)牡诙暾逻^零丁洋時所作,通過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運,表現(xiàn)了慷慨激昂的愛國熱情和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舍生取義的人生觀。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對文天祥這一人物的生平和經(jīng)歷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適當?shù)恼归_講解,從而更好地把人物的命運和詩句表達的沉郁悲壯的情感融合,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為國家安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jié)。在很多語文作品的學習中,學生只有真正從感情上來理解文章,有感情的去體會,才能真正有感而發(fā),有情而作。
總之,學生情感的激發(fā)與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之源,語文教師應堅持情感教學觀,綜合利用各種情感資源,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在充滿積極情感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情感、意志、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熏陶感染,把作者所負載的情感真切地傳達給學生,叩擊學生的心弦,促進學生投入到語文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