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本的認知
《高中語文讀本》是高中生課外閱讀的基本保證?!墩n程考試說明》中闡釋高中語文讀本的目的和意義是“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個性,并從語言的綜合范例中學習語言,培養(yǎng)語文能力”。它是為學生進行課外學習,擴大視野,增加積累,達到教學大綱要求而編寫的,是建立在教本基礎(chǔ)上進行選擇性,個性化閱讀的文本。
《高中語文讀本》是教本知識遷移和延伸的范本,從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借鑒和指南。幾乎教本中的每一文本,都能在《語文讀本》中找到接觸面和延伸點。《讀本》宛然構(gòu)建了一座閱讀的后花園,芬芳葳蕤,書香四溢,其內(nèi)容之豐富,文體之多樣,視野之開闊,成為教本的有力映照,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文學性、可讀性、趣味性。教本是讀本的參照,讀本由教本生發(fā),又返回到教本?!暗梅ㄓ谡n內(nèi),得益于課外”,讀本力求學生以教本為例子和憑借,舉一反三,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這套讀本共五冊,每冊有四個專題,每個專題以文類的不同和專題學習的特點組成,其中最后一個專題為研究性學習的專題,以拓展選修課程的空間。有效地閱讀和利用讀本,將會引領(lǐng)學生在閱讀的長河里向更深處漫溯。
讀本與教本二者交相輝映,渾然天成。閱讀的枝繁葉茂,將貫穿高中三年,一并豐盈青春的時光。
二、讀本的運用
教本要精讀,讀本可以略讀;教本是共性的,讀本則更有助于主體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
(一)延展性閱讀
閱讀那些與教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文本,有助于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讀本打開了一片豐饒的園地,提供了一道延展的視野。這種延展可以是文本內(nèi)容的,也可以是情感的,題旨的,文化的。延展是為了參照比較,是為了深化。譬如學習教本中屈原的《離騷》,了解到屈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為進一步了解他的世系,和楚國的血肉關(guān)系,感受他熾熱的愛國熱情,我們選擇專題“詩經(jīng)與楚辭”中的“浪漫逸響”聯(lián)系閱讀,編者選擇了四篇文章來配合教本拓展閱讀:《離騷(節(jié)選)》、《云中君》、《湘君》、《湘夫人》??梢园验喿x的視角由熾烈的情感延伸到詩人的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完善詩人的形象,從而較好地開發(fā)出讀本的價值來。
又如學習教本中的《十八歲和其他》,可以借助“小說”專題中“象征與荒誕”的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進行延展性閱讀。教本中“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可以借鑒讀本中“散文”專題的“生活的底色”。通過延展性閱讀,增強文化意識,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關(guān)注當代文化生活,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升語文閱讀能力。
(二)知識性閱讀
作家韓少功說:語文是一種慢功。這里的慢功有一種基本含義: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知識性閱讀,包括語言、文學、讀寫聽說方法、思維方法諸方面,有助于學生充實語文知識、增強讀寫聽說能力。有如林語堂先生所說,讀書能讓人“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yǎng)性靈”。
入選讀本的閱讀文本相對知識含量高,學生可以從高一開始,建個積累本,編排語文知識檔案,積累文學常識、文化常識、文體知識。譬如專題“中外詩選”后面的資料卡片,《什么是詩》《走路和跳舞——散文和詩》兩篇節(jié)選文章就強化了詩歌的文體知識,區(qū)別了散文與詩歌。
借助各冊讀本進行一個微觀的中外名著、語言與運用、讀書與寫作知識的梳理與整合,建立自己相應的知識模塊。譬如可以結(jié)合讀本的“生活與體驗”練習,開展系統(tǒng)的語言的規(guī)范、簡明、連貫、得體,句子的銜接連貫,修辭格的理解與運用等語言運用知識積累和實踐,為夯實高考做基礎(chǔ)的準備。
可以利用讀本必修三中的“諸子百家”專題,制作表格:儒家著作《孟子·公孫丑》、墨家著作《墨子·兼愛》、法家著作《韓非子·奸劫弒臣》等。列出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觀點、寫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擴充學生的知識面。
(三)鑒賞性閱讀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遍喿x鑒賞生動典雅的文學作品,有助于學生豐富底蘊、增進文學素養(yǎng)??梢院魡玖贾?,提高情商,涵養(yǎng)心靈。
文學是人學,她的永恒魅力在于展現(xiàn)了一個個豐富的人性世界。如讀本必修一中“小說”專題,閱讀完《界河》,每個人內(nèi)心都會有很大的震動,雖然沒有明確深廣的環(huán)境背景,沒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但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環(huán)境中普遍而真實的心理。“對愛的渴望、對家的思念,對和平自由的向往”這人性中最真摯的感情可以超越戰(zhàn)爭,超越國別,把純粹的人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然而率先上岸但不忍“扣動扳機”的“他”死了,遵守戰(zhàn)爭游戲規(guī)則的對岸的“他”卻活了下來。這又揭示了現(xiàn)實世界中嚴格的“秩序”?!袄斫馀c分析”中設(shè)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這篇小說的結(jié)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說,去掉結(jié)尾一段更耐人尋味。哪一種結(jié)尾更好?請談談你的看法。對這個問題的思索擴大了學生的閱讀維度,加強了深度,呼喚著人本意識的回歸。
可以充分借助讀本,接觸影視文學劇本。在讀本必修四中特編排了《城南舊事》的小說,電影文學劇本,《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工作臺本和影評,讓同學們了解電影從劇本到拍攝的一些過程,體會電影文學綜合性的特點,學會欣賞不同風格的電影,不但從文學角度欣賞劇本及電影,還了解畫面語言和蒙太奇等藝術(shù)手法。
還可以以札記的模式為藍本,開展全文總評,閱讀問題設(shè)計,閱讀專題等形式深入鑒賞。
(四)研究性閱讀
研究性閱讀,“以學生的自主閱讀、探索性學習為基礎(chǔ),通過親身的閱讀實踐獲取直接經(jīng)驗,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彼赶蛞环N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實踐能力,這與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在訴求是一致的。
讀本的最后一個專題為開展研究性閱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背景。筆者在教授《祝福》分析作品中的“我”時就借助讀本后“魯迅”專題的知識探究,綜合“魯迅眼中的故鄉(xiāng)”、“他者魯迅”、“異域看魯迅”和“思想者魯迅”等閱讀模塊,開展了“重讀魯迅”、“魯迅看祥林嫂的死”、“魯迅眼中的柳媽”等為主題的研究性閱讀,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將教本中的《虞美人》、《蝶戀花》(晏殊)與讀本的專題“人間詞話”中篇章融會,進行以“人生三境界”為主題的研究性閱讀。
(五)當下閱讀
讀本的閱讀模塊及其文本為課堂教學提供了一份及時、鮮活、豐厚的養(yǎng)料,使主體閱讀活動進入“當下”的情境,成就當下的閱讀??梢赃x擇一些讀本文本直接進入當下的課堂,與相應的教本閱讀文本“親密接觸”,延展、生發(fā)、比較??梢栽诟咭弧⒍A段每兩周安排一次集中的讀本模塊閱讀課,教師指導進行文本重點解讀討論——閱讀札記。在教本一個單元閱讀教學完畢后,要求學生課外進行讀本閱讀,集中生成讀書筆記上交,并適時以讀后感、專題寫作、研究性學習、讀書報告會等形式進行閱讀層次的提升。
當下閱讀的過程是學生積極進入文本,不斷地產(chǎn)生情感共鳴、意識碰撞的過程,是無形中在尋找情節(jié)、生成故事,而又在判斷差異的流程。在不斷的閱讀中,知人論世,對文學與人生、現(xiàn)實與歷史會有一個不斷總結(jié)與整合的過程。吸收之,運用之,會更加順利地到達寫作的那一重彼岸。
閱讀是一種心靈的修煉。在閱讀的后花園,讓喧浮時代的學生們返身回到閱讀的經(jīng)典,安撫心靈,堅定良知,壘就自我的精神家園。在娛樂泛濫、文化快餐、信息垃圾隨處可見的今天少一些浮躁情緒,少一些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的功利性閱讀,在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在美麗與渺遠之間,在觸動與心動之間,豐沛我們的思維,豐美我們的情致,豐盈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