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能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者居多。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利用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是一個可行方法。
一、 利用多媒體,練就慧眼——細致觀察,挖掘素材
葉圣陶說:“要文章寫的像樣兒,不該在拿筆來的時候才問該怎么樣,應該在拿筆之前多做一些準備功夫,不僅是寫作方面的技術的準備,更重要的是在實際生活的準備?!弊魑碾x不開生活。學生盡管置身于生活中,但寫作文時,不是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就是為完成任務胡編亂造,抄襲拼揍。作文成了沉重的負擔,學生一點兒也感受不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教學中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作為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生活中的人和事,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東西可寫,順手拈來都是寫作材料。借助多媒體教學,使學生主動關注身邊發(fā)生的平凡的人和事,積極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如一次習作課上,曾看到這樣一個教學過程:一位老師借助多媒體,把生活中的一組常見的畫面呈現(xiàn)在大屏幕上,一位十一二歲的小男孩,跪在地上,一邊磕頭,一邊攤著的小臟手,他金黃的頭發(fā)連成了一個板塊,全身上下只有牙齒和眼球是白的,估計他自己都忘記上次洗澡的時間了??匆娐啡私o他的錢,連聲說謝謝,他的面前放著一張紙,上面寫著:“好心人的叔叔、阿姨:我父母雙亡 ……我很餓,我想上學,……”。過往的行人有的駐足,有的談論,有的投錢……在播放畫面時,還借助定格,重播的手段,邊播放,邊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小男孩穿得怎么樣?外貌怎樣?他有什么動作?說了什么?周圍的人反應如何?看到這,你有什么想法?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他是不是孤兒?是不是騙子:有的說:好可憐啊!我們幫幫他吧!有的說:說不定在他不遠的地方,就有大人在關注,是壓迫他乞討的。同學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思路也活躍了,這是他們平日所見的圖面,只是平時沒有認真觀察而已。這樣通過多媒體,學生寫出的作文也都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
再如,我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肖像時,課前,我先借助多媒體播放《儒林外史》中嚴監(jiān)生臨終前的畫面,讓學生一邊欣賞圖片,一邊觀察,然后動筆寫人物,在全班交流之后,播放原著中的外貌描寫的片段,讓學生的作品與原著進行對比,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這樣,借助了多媒體進行輔助作文教學,使沉悶的枯燥的作文教學變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潑,從而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二、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入微刻畫
作文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雙向活動的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都應受到尊重。教師成功之一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美好和諧的課堂情境,為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學習空間,調(diào)試出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
學生寫作文也有一個進入角色的問題。受條件限制,不是每篇作文都可以把學生拉出去,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音像圖片、影視作品等資料,為學生營造一種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如我在指導學生仿寫“山中訪友”的作文時,先借助多媒體播放收集的優(yōu)美圖片,伴隨音樂,老師講述:“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拾一片落葉,細數(shù)精致的紋理,我看到了它蘊涵的生命的奧秘,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這短暫而別有深意的儀式。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聽見遠古火山爆發(fā)的聲浪,聽見時間的隆隆回聲……生活中,很美的東西太多,只要你喜歡——然后我對學生說:你準備拜訪的朋友是誰?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學生一時都沉默,于是我?guī)ь^說:‘我看到采蜜的小蜜蜂,熱情地與它打招呼,‘你好,勤勞的蜜蜂,你采的蜜真香,真甜…..’”此語拋磚引玉,大家爭先恐后地說:“你好,音樂家蛐蛐,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渾的男高音多少有氣勢?!薄澳愫?,懸崖上的青松,你一年四季都筆直地站著,不累嗎?”“你好,裊裊的炊煙!你婀娜的身影,讓家鄉(xiāng)滿寧靜,變得更加美麗”……可以想象學生有多少奇思妙想呀!我對學生說,以“田野訪友”為話題,寫一篇作文,文體不限。
由于有開頭多媒體循環(huán)播放圖片和音樂的誘導,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思想活躍起來,作文也變得輕松了,可以說,作文課上借助多媒體,可以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作文教學充滿樂趣。
三、 加強交流——展示成果,積極評價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稟賦是被賞識的渴望?!闭缪輪T得到導演和觀眾的認可,會使演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學生寫完作文之后,渴望被肯定,被賞識的心情與演員沒有兩樣,甚至更強烈。遺憾的是作為教師常常會忽視學生的感受,作文關注的往往是學生的短處,不是一種積極的評價。學生苦思冥想,搜腸刮肚,好不容易弄出的“東西”,得到的卻是消極的評價,心中難免會產(chǎn)生失敗感。語文教師應放低姿態(tài),多從學生角度去思考,做出積極鼓勵性的評語,特別是怕作文的學生,老師更應肯定保護其寫作的熱情,調(diào)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進而引發(fā)寫作的內(nèi)驅(qū)力。如我在評講作文時,借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習作展示在屏幕上,用紅色的波浪線標出作文中寫的優(yōu)美的詞語,好的語段,還用一些笑臉、掌聲、鼓勵聲來進行積極的評價。
當然老師的評語也應準確精練,富有情感,蘊涵激情。個性化與對知式應該是讓評語充滿生命力的最佳方式。如一位同學在寫《我看大海》后,我是這樣給他評價的:讀了你的“海”,我如在大海邊散步,大海不僅給予“我”美的享受,還引起“我”的沉思和聯(lián)想??梢哉f是大海給了“我”暢游的空間,謝謝你。另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自己的失敗,灰心喪氣。我給他這樣的評語:人,失敗在所難免,有勇氣能面對失敗就更加難能可貴。我相信“彩虹總在風雨后”。希望你盡快調(diào)整心態(tài),你將會發(fā)現(xiàn)天空更加湛藍。
四、個性修改——提煉升華,體驗成功
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展示給別人看,愿意與別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一起交流寫作的經(jīng)驗和感受。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教學生如何登錄網(wǎng)站,張貼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在網(wǎng)絡中發(fā)表。與此同時,多媒體的廣泛使用,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其他內(nèi)容讓學生間,學生與家長間,學生與陌生人間相互修改,評議別人的作文,還可以圖文并茂,邊改邊欣賞……這樣的習作批改方式不僅讓老師面對面地指導學生,而且讓學生之間有相互學習的機會。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并樂在其中,從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作文是學生的作品,學生是老師的作品,要創(chuàng)造這些作品單純的傳授是不夠的,巧妙的借助多媒體輔助作文教學,使作文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