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古代詩歌鑒賞”在考點上表述得很簡單:鑒賞文學(xué)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但是,當這兩個考點表現(xiàn)在高考試卷上時卻幻化成了成千上萬種各式各樣的題目。這些題目對考生要求回答的語言范式及其側(cè)重點各不相同,考生對此感到難以把握。為此,本文試圖將這千百萬化的題目總結(jié)概括出若干類型,并努力給出每種類型題目答題的語言范式(答題要領(lǐng)),以期幫助考生提高此項題目的答題水平。
一、總評類
總評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全面評價一首詩一類的題目。
答題要領(lǐng):1.這首詩采用了某種技巧(語言表達、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等);2.寫出了某個意象(某種意境)的某種特點;3.表現(xiàn)出了某種思想、情感。
例如: 春 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問題:請你評析這首詩。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得答案:這首詩采用通俗的語言,塑造了一個丈夫在外打仗,自己在家獨守空房的封建女子形象,刻畫了她迫切去遼西探望丈夫的心情,從而揭示出了封建社會兵役制度給家庭和婦女帶來的痛苦。
二、形象類
形象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分析詩(詞)中形象的一類題目。
答案要領(lǐng):1.總括這一形象(語言范式: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外在特點)的形象);2.分析這一形象的特點(內(nèi)在性格);3.分析這一形象的意義。
例如: 一 鷺 圖
劉 羽
芳草垂柳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這首詩描寫了一個夕陽下獨立于水中小洲上的白鷺形象,它獨立、清高、孤傲、自賞,作者借它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老之將至、壯志難酬的感嘆。
三、揭旨類
揭旨類題目是要求考生揭示詩(詞)中表現(xiàn)出的某種思想或抒發(fā)出的某種情感一類的題目。
答案要領(lǐng):1.運用了什么手法;2.使用了什么材料(詩的主要內(nèi)容);3.抒發(fā)了什么情感或表現(xiàn)出了什么思想。
例如: 畫 眉 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問題:從詩中能領(lǐng)悟到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這首詩通過借物詠懷的手法,描寫了畫眉鳥在山林間和金籠中不同的生活情形,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贊美及對束縛個性、窒息性靈行為的否定。
四、析巧類
析巧題目是指要求考生分析詩中某種表達技巧一類的題目。
答案要領(lǐng):1.直陳詩(詞)中所使用的表達技巧;2.舉例這種技巧在詩中的具體表現(xiàn)。3.這種手法的效果。
例如: 望江南
李 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fēng)。
問題:請從藝術(shù)手法的角度評析這首詞。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這首詞使用了反襯的藝術(shù)手法,作者要重點要突出的是“多少恨”(即夢醒時的凄涼和孤傷),但詞中所寫則是對往昔繁華生活的回憶,用往昔之繁華襯托夢醒之悲涼,悲涼愈顯悲涼。
五、關(guān)系類
關(guān)系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闡述詩(詞)中“情景”“動靜”“虛實”“抑揚”等兩者之間關(guān)系的一類題目。
答案要領(lǐng):1.指出其中的一種在詩中的具體表現(xiàn)(如寫了什么景);2.再指出另一種在詩中的具體表現(xiàn)(如寫了什么情);3.闡述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如“情景交融”“動靜結(jié)合”等)及其作用。
例如: 雨 后 池 上
劉 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fēng)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萬點聲。
問題:試從“動”與“靜”的角度賞析這首詩。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作者用“水面平”“明鏡”等意象描寫了靜景,又用“垂柳舞”“萬點聲”等意象描寫了動景,在這里作者使用了動景結(jié)合(以動襯靜)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雨后池塘一片寧靜的景象。
六、對比類
對比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進行對比分析一類的題目。
答題要領(lǐng):1.指出對比的對象(誰和誰相比);2.兩相比較,比出了什么。
例如: 昭君怨·梅花
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梅,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問題:詞的下片運用了對比,請賞析。
“答題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該詞的下片把野外之梅與玉堂之梅放在一起進行了比較,比較出了野外之梅的獨立、純潔、傲岸的品質(zhì)。
七、賞句類
賞句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對詩(詞)中的某一句進行賞析一類的題目。
“答案要領(lǐng)”:1.概括出這首詩的大意;2.翻譯該句;指出該句在全詩中的作用;4.具體分析該句的含義及其作用。
例如: 江陰浮遠堂
戴復(fù)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問題: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xiàn)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試作簡要分析。
“答案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喪而產(chǎn)生的憂愁和苦痛?!白羁酂o山遮望眼”的意思是讓作者感到最苦痛的莫過于沒有高山遮住遠望的視線。它集中表現(xiàn)了作者憂愁痛苦的心情,作者不愿看到淪喪的國土,但“無山遮望”,又不得不看,用這種矛盾揭示出的苦痛讓人感到更加的苦痛。
八、煉字(詞)類
煉字(詞)類題目是指要求考生對詩(詞)中的某個字(詞)進行賞析一類的題目。
答題要領(lǐng):1.解釋字(詞)的意思;2.指出它的作用(結(jié)構(gòu)、情感、抒發(fā)等);3.具體解析這種作用。
例如: 訴衷情
陸 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問題:詞中“塵暗舊貂裘”中的“暗”有何表達效果?
“答題要領(lǐng)”引領(lǐng)下的答案:“暗”有“灰暗”“暗淡”之意,在詞中一語雙關(guān)地揭示了詞的主題。它一方面在說貂裘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破舊,另一方面則是說作者隨著年歲的增加,心情也一天天暗淡下來,“暗”有力地揭示了作者報國無門的苦痛。
任何規(guī)律、方法、要領(lǐng)的解釋都只是指出其一般性原則,實施到實踐中去時都應(yīng)該加以靈活運用,假如生搬硬套,其結(jié)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本文所給每類題型“答案要領(lǐng)”都只是一般性原則,目的在于讓考生在答題時,能有一個參照,對答題有一個幫助千萬不得將其用死。